混合办公/远程办公的企业,值得加入吗?
最近有一个热点新闻,讲的是耐克开始在中国区实施4天办公制度。
看了标题我吓一跳,怎么资本主义来的企业越搞越社会主义了呢?
再仔细一看,才发现,所谓的4天工作制是媒体的误读。
原文写得清楚:耐克将推出新的混合工作模式。我们即将开始每周在公司工作四天的工作模式。
事实上,所谓的混合办公模式,指的不是做四休三,而是4+1的模式,4天在公司工作,1天居家工作。
所谓「混合办公」混的是啥呢?
混的其实可以是工作地点:你可以选择在公司办公,也可以选择在家办公,甚至可以自己出去旅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同时,和同事们开电话会议。
这种工作方式值得我们职场人为之叫好吗?
事实上,我已经看到有人给我评论:资本家这是为了节约成本,办公室成本、水电费的成本都省了……
也有人说,我为啥要居家办公,在公司还能蹭两顿饭呢。
所以居家办公到底是不是一项好福利呢?
下周六邀约了安晓辉老师,一起聊一下人工智能对于职场人的价值和意义。欢迎来围观。
1 「混合办公」不是新生事物
耐克的福利很好,但是在远程办公方面,它并不算是领军者、先行者。
但耐克的体量足够大,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事实上,如今很多外企,都已经拥抱了「混合办公」制度。
我自己所在的外企,我们团队也是在家办公,非必要不推荐我们去公司。
去年我去拜访Booking的时候, Booking的HR告诉我,他们早已实现全员在家办公,我去拜访拍视频的时候,两层楼的办公室里空荡荡的。
其实不少互联网外企,也早已实现全员远程办公。
比如这几年先后撤离中国的 Airbnb 和 Linkedin。
我去Linkedin约朋友聊事,她就明确告诉我,是为了见我才来公司的……
你说这么好的公司,为啥都撤离了呢?
有些人搞出来一套逻辑,直接强行把「远程办公」和「公司撤离中国」绑定,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最后在中国市场失败了,不得不离开中国,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福利太好了,待遇太好了。
而中国的外企员工,趁着外企给的好福利,拼命薅,最后偷懒把公司耗死了。
真的是这样吗?
真的是远程办公这样的好福利,导致员工偷懒,导致公司在中国玩不下去了?
那我们看看中国的案例。
2 混合办公不是外企专属
国内也有混合办公的先驱者。
携程去年初,开始实施了3+2的混合办公模式:
一周里,三天在公司,两天在家上班。
这个尺度比耐克还要大。
须知,过去3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旅游行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换成普通老板,怎么可能还让员工居家办公,是不想提升公司业绩了吗?
在这时候应该果断开始「上下班打卡制度」了——业绩在下滑,你们还想要弹性?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某些办公软件,搞一个下班时间PK,10点以前下班都应该给低绩效啊。
这就是不少企业的管理套路:如果业务不行搞不动业务了,那就调转枪口,开始搞人了……
携程,在互联网行业确实算不上性感的业务,但我对携程,对梁建章始终是抱有敬意的。
因为梁建章是一个言行合一的人。
他早在多年前,就反复谏言放弃计划生育,鼓励年轻人生育。而他的公司也在尽自己的努力,从早年的托儿所(尽管出了负面新闻,但愿意给员工提供托儿所,这是企业的责任感),到去年的3+2居家办公,到今年给女性员工的生育津贴。
这些福利都在印证一点,梁建章不仅是鼓励全民生育,也鼓励自己的员工生育。
3 混合办公并不会降低生产力
很多管理者不愿意员工在家办公,有时候企业政策已经允许员工在家办公,但团队leader不接受这个政策,阳奉阴违,强行要求员工到岗。
原因很简单:
当员工不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时候,很多管理者感觉丧失了安全感。
说到底,这种管理者不相信:员工在家也能尽职尽力;
在我看来,这些管理者缺乏有效的领导力,也缺乏有效衡量员工绩效的能力。
当管理者无法衡量员工产出的时候,自然只能看员工的投入时间。
给老板们Leader们科普一下,其实混合办公不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写过携程的案例:《疫情当前,「在家办公」可能是最佳选择》
2014年,携程有过这样一次研究测试,研究定期远程办公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与完全在办公室办公的员工进行比较。
参与测试的员工都是打电话的客服销售,有清晰的效果衡量标准。
结果发现,在其他因素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远程办公人员(包括在家办公人员)拨打的电话数量,比同级别的办公室员工多出13.5%,几乎相当于多出了一整天的工作量。
此外,远程办公者的离职率也只是办公室员工的一半,并且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根据2016年针对美国远程办公人员的调查显示,大约91%的在家办公人员认为其比在办公室工作时更有效率。
这些都是有数据可追寻的。
根据叶杜二氏原理,工作效率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它是有一个临界点的,一旦过了这个临界点,压力继续增大,但效率是不会再提升了。效率反而会下降。
职场人也会产生懈怠感。当员工产生职业懈怠的时候,他们的效率和生产力也在下降。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双输。
打工人都有自己减压充电的方式。但企业也可以有所作为!
降低员工倦怠感的最好方式,在我看来,就是休假,以及通过远程办公变换工作方式。
(找个机会插入一下我的综艺,再找一下存在感)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混合办公制,对公司有好处,对员工也有好处。
重要的不是办公形式本身,而是企业把选择权给到了员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来公司上班,或者在家办公,甚至边旅游边远程办公——只要你按质按量完成了工作任务就好。
而一家愿意把选择权留给我们打工人的公司,往往可能是企业文化更具有包容性的公司。
我推荐大家加入。
当然,一家公司的文化未必是这个公司里所有团队的文化。公司允许在家办公,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每个团队Leader都允许员工在家办公。
我就见过这样的案例,全公司居家办公。
有一个团队的Leader,千辛万苦把所有员工都聚到了公司,说白了,就是他的业务压力太大了,太焦虑了,容不下团队在家办公。
当然了,还有些企业,不愧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创新之光。
即使不得不远程办公,也能通过人力资源创新搞得员工鸡犬不宁。
之前不得不提到那家知名的在线教育公司了。
之前因为疫情管控,公司不得不全员在家办公。
为了防止员工效率降低,公司居然要求员工全程开摄像头,每5分钟电脑截屏一次,员工两次不出现在镜头里,就被认定是旷工。
生生让员工在家办公,都不敢上厕所。
说到底,有些福利,比如居家办公,企业没发展到那个阶段,高管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掌控力,其实未必一定要效仿的。
咱先把底层的一些法律规定的福利实施就行。
比如,
法定的年假要让打工人休
法定的假期,不要拖员工回来加班
如果真拖回来加班,记得给加班费
五险一金都给缴纳了
先从基本做起,打工人要求不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