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门票是“割韭菜”还是“真良心”?北大教授与网友,在胖东来开放日上吵翻了

晏涛·2025年10月22日 16:58
商业的本质从不是“卷”,而是“彼此成就

胖东来,可真是人红是非多,做什么都有人骂。

前几天因为辞退老员工上热搜,这两天又因为推出企业开放日、收费2万块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边,是很多信徒拍手叫好,终于有官方渠道,正式向胖东来取经了,2万块钱去学胖东来零售零售神话的经验,简直太值了。

另一边,却是汹涌的质疑和嘲讽。北大教授直言这是“商业造神”,网友辣评“想钱想疯了”,“开始用知识付费敛财了”,甚至有同行老板断言“学了也白学,纯属浪费钱”。

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分裂”声音:一边被捧上神坛,一边被踩在脚下。

那么,抛开情绪,这场引发争议的开放日,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商业逻辑?它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怎样的焦虑呢?

图/源自胖东来官微

大众争议的表象——3种商业判断的认知分歧

如果你仔细去看网上的评论,会发现所有的争吵,就像三组经典的“隔空对话”。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立场,也暴露了我们在商业价值判断上的认知分歧。

第1个分歧:关于“钱”——这是“投资”还是“门票”?

A方 (支持者) 认为,这是“投资未来”。 他们的逻辑很直接:花2万块,就能把一个被市场反复验证过的、活生生的零售神话的实战手册搬回家,这比花3万、5万去上那些只会讲理论的商学院,划算太多了!在他们眼中,这2万元,不是消费,而是一笔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高性价比的“投资”。

B方 (质疑者) 认为,这是“昂贵门票”。 他们的质问也很现实:“2万块还不包食宿,你让那些真正需要学习、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中小企业怎么负担得起?这还叫“普惠”吗?” 他们认为,这个定价,本身违背了胖东来“良心企业亲民”的形象,最好就应该免费。

在我看来,根本在于“价值锚点”的不同。支持者将它对标“EMBA课程”,而质疑者将它对标“普通培训”。甚至拿良心企业的道德绑架,太贵了,最好免费。不过这恰恰说明,胖东来开放日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培训”,是一次标杆企业的“商业实战”学习。

第2个分歧:关于“神”——这是“传道”还是“造神”?

A方 (支持者) 认为,这是“传道授业”。 他们觉得:“这哪是办企业,这简直是办“社会大学”!于东来不追求全国连锁,而是希望各地都出现“本地化胖东来”,并且它筛选标准就是,有造福员工,造福社会理念的企业。这是在输出商业文明的火种,格局太大了!

B方 (质疑者) 认为,这是“商业造神”。 北大教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于东来的模式,高度依赖其个人魅力和“大家长式”的文化,离了于东来本人那个“神”,谁也学不会。他们认为,这种模式不具备普适性,所谓的开放日,只是在强化“于东来崇拜”,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个人品牌秀”。

这种分歧,它触及了所有“标杆学习”的核心难题——“学方法”还是“学哲学”? 胖东来开放的,究竟是一套“可复制的SOP”,还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价值观”?这正是所有参访者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3个分歧:关于“心”——这是“筛选”还是“噱头”?

A方 (支持者) 认为,这是“理念筛选”。 他们相信:收费,并且要求认同胖东来的价值观,就是为了筛选出那些真正想学、并且愿意践行的同路人,用心良苦!

B方 (质疑者) 认为,这是“营销噱头”。 他们的怀疑很直接:怎么验证理念认同?靠一份申请表吗?最后还不是“交钱就能进”的面子工程?这不就是一种“价值观营销”的话术包装吗?

在我看来,这反映了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对“价值观”的普遍警惕。当“初心”、“使命”这些词被过度营销后,任何试图以“价值观”作为门槛的行为,都难免会遭到“动机论”的审视。

所以你看,这3个分歧,几乎是所有争议的缩影。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的是非”上,就永远看不懂胖东来这步棋的真正“内核”。

坦白讲,我认为,这些争议的背后,至少有三个更深层次的、关于商业本质的残酷真相。

下面,我们就一个个的分析拆解,看清问题。

残酷的真相——所有老板都必须面对的三重拷问

真相一(灵魂拷问):你学得会胖东来的“皮”,学得会“骨”吗?

胖东来开放日,与其说是一次“管理学习”,不如说是一次“创始人价值观的压力测试”。它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访老板们自己的“器量”和“格局”。因为你会在大量胖东来的服务细节中遭到灵魂暴击。

学胖东来的“皮”,很容易。什么是“皮”?

是它那极致的服务细节,比如“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

是它那人性化的商品陈列和动线设计。

是它那80多项免费服务,和员工脸上真诚的笑容。 这些,派几个总监去,拍照、记录、回来就能抄。

但学胖东来的“骨”,极难。什么是“骨”?

扒开胖东来的“皮毛”,才能看见它真正值钱的“龙骨”

网上最尖锐的一条评论,一针见血:“于东来早说透了:涨工资、减工时、分利润,三步下来多少老板当场就打了退堂鼓?

这才是根源。胖东来模式的“骨”,不是那些服务话术,而是于东来本人“分钱让利”的经营哲学,是那种“宁愿自己少赚,也要让员工和顾客满意”的价值观。

所以,所有关于“学不学得会”的争议,本质上都是在拷问参访的老板们一个问题:回到你的公司,你,是否真的有勇气,向你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刀”?

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回来的所有“皮毛”,都将是无源之水,很快就会在“降本增效”的现实压力下,变形、失效。

真相二(风险警示):当你被捧上“神坛”,你也坐上了“祭坛”

这场开放日,对胖东来自身,我觉得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享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香火”和赞誉的同时,也把自己,架在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祭坛”之上。

当胖东来成为“行业标准”和“商业道德标杆”时,它就失去了“犯错”的资格。

它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数拿着“放大镜”的学员、媒体和用户审视。未来,一旦出现任何服务瑕疵、管理问题,甚至只是一个员工不够热情的瞬间,其负面效应,都将被百倍、千倍地放大。因为“神”,是不能犯错的。

这给所有渴望成为“网红品牌”的创始人的警示是:流量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你享受“神化”带来的红利时,也要做好准备,迎接“被献祭”的风险。 在一个不允许犯错的环境里,企业的创新和容错空间,会被极大地压缩,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未必是好事。

真相三:商业本质:收费,才是最高级的“负责”

所有的争议,最终都回到了“收费”这个点。但恰恰是“收费”,才是这场“进阶实验”中最符合商业文明的设置。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一场免费的分享,听了也就听了,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没有强约束。

而收费,是一种“责任契约”。

它让胖东来,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干货,对这2万元的价值负责。它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是“随缘”式分享,而是需要系统性地梳理、提炼、并保证交付质量。

它也让付费的企业,因为付出了真金白银的成本,而更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他们会带着更明确的问题、更强的吸收意愿而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商业的归商业,慈善的归慈善。 将商业行为过度道德化,本身就是对商业规律的误读。

胖东来最大的贡献,是向市场雄辩地证明了“人性化管理,可以比“狼性文化”更赚钱”,商业世界是可以“善良且赚钱”的。

写在最后:从“复制胖东来”,到“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胖东来开放日,这2万的门票,到底值不值?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去“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胖东来,那可能200万都学不来。因为你复制不了于东来的“心”,也复制不了许昌那片独特的土壤。

于东来说过:商业的本质从不是“卷”,而是“彼此成就”

我太认同了,商业应该为美好生活服务,让人更幸福快乐。

但如果,你想借这面镜子,看清自己企业的“价值观短板”,找到自己“利益分配”的症结,并带回一份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想尝试让商业和美好生活融在一起,那这2万块,可能就是你企业发展史上,最便宜、也最重要的一笔投资。

这或许,才是胖东来开放日,留给老板们最宝贵的启示:

商业竞争的终局,不是成为下一个“谁”,而是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晏涛三寿”(ID:yantao-219),作者:晏涛,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北京猪肉价连降十周,批发价跌至17.7元/公斤。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