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千万,西贝5次换门头,这次还有救吗?

晏涛·2025年10月11日 09:34
头只是品牌的脸面,口碑才是生意的根基

西贝又有新动作了,这次不是发券,降价,而是换门头。

消息一出来,群里有人问道,这西贝还有救吗?今天文章聊聊这个话题,说一说我的思考。

门头,换的只是‘脸面’;而信任,需要的是‘换心’。

先看看换门头这件事。

原来,北京石景山万达店(全国首家试点)将过去标志性的红白门头改为白绿配色,标语也从“西贝莜面村”变为“西贝XIBEI”,还新增了口号“我从草原来”,看起来风格转向清新自然。

据说是总部直接执行,店员也称“未接到全国推广通知”,这个口号也是首次使用。

图/西贝旧门头(源自网络)

图/西贝新门头(源自网络)

我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

现在看,网友们的舆论已经两极分化了,大众情绪中生气占比28%,平和占比28%,喜欢占比18%。

生气的人主要质疑和嘲讽有3点:

  • 预制菜问题避重就轻:网友调侃“我从草原来”应改为“我从冷库来”,直指预制菜信任危机还没解除呢。
  • 口碑信任修复困难:多数声音认为门头更换,也无法弥补虚假宣传导致的信任崩塌,“换汤不换药”。
  • 企业诚意不足:试点店虽强调“现制”,但被曝多数菜品仍为预制,且人均150元高价与体验不匹配。

另一部分支持的观点中,主要也有3方面:

  • 品牌视觉升级:觉得白绿配色更简约清新,符合健康饮食趋势。
  • 品类拓展:“我从草原来”便于延伸草原特色菜品(如手把肉、奶食),打破西北菜地域限制。所以新logo中也去掉莜面村3个字。
  • 品牌焕新:部分门店客流回升,员工服务效率提升,顾客体验改善。

从我的经验和观察看来,这次罗永浩事件对西贝里里外外的影响面非常大,不排除现在西贝想改头换面,重新开始。

所以换门头这件事,它的战略意图,我猜主要有2点:

  • 回应预制菜危机:因为之前查出有“2岁”的儿童餐有机西兰花,这就明显跟“无预制菜”宣传矛盾,导致信任崩塌,客流暴跌70%。通过改变视觉,配上我从草原来的口号,试图通过“草原食材溯源”重塑“天然健康”形象。
  • 去地域化与国际化:前段事件里也爆出西北原本2026年上市,现在肯定没戏了。弱化“莜面村”品类标签(避免“莜”字难认争议),简化为拼音“西贝XIBEI”,也符合中餐的全球化趋势。

如果更换门头,一旦试点成功,客人回流,有机会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可能马上就全国铺开,改头换面。当然这是理想情况。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还有救。但救它的,绝不是一块新门头。

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西贝自己手里。西贝没有犯餐饮企业致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它目前是暂时失去很多数用户的信任,但这个信任是可以恢复的,多长时间就看它自己的表现。

很多网友都说,它没有抓住重点。我觉得,它至少没直接解决消费者最关注的2件事,

第一、明确标注预制菜,建立食材溯源系统,开放后厨常态化监督

第二、合理定价,调整产品性价比

这是核心问题啊。

如果放着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不能解决,消费者的情绪就还在,做再多的其它动作都容易翻车,信任就难得去恢复。

西贝事件发展到现在,对其它行业和品牌也有2个启示:

1、产品是基础,营销始终无法代替产品的诚意。消费者要的是“厨房里的烟火气”,而不是“草原故事”。如果口号脱离产品真实度,再美的门头终将沦为背景板。

2、品牌升级的本质是信任重建

我看到,西贝过去14年差不多换了5次门头,投入数千万,这种频繁调整,其实暴露了它战略摇摆。这一次如果持续回避供应链透明与性价比问题,这个信任裂痕恐难愈合。

最后,也想给所有老板们分享一句掏心窝话,门头只是品牌的脸面,口碑才是生意的根基。尤其是餐饮企业,信任就是流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晏涛三寿”(ID:yantao-219),作者:晏涛,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亚马逊DSP再下一城。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