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的权力游戏:亚马逊的“罗马帝国”与沃尔玛的“紫禁城”

零售威观察王子威·2025年10月22日 14:59
当AI从“说话”到“办事”:两种商业未来的终极抉择

一场无声的革命已经到来。

仅仅3年前,我们惊叹于AI居然“学会了说话”:大型语言模型(LLM)以前所未有的流畅度与人类对话、写作,一度让我们以为这就是未来的终极形态。然而,风向的转变比预期来得更快。

一个共识正在迅速凝聚:

仅仅“会说话”的AI,不过是这场变革的序曲;真正的未来,属于能“办成事”的AI。

显然,说话的本质是“预测下一个Token”,而真正的AI,应该是“完成下一个任务”。

欢迎来到Agentic AI(自主式AI)的时代。这是一种能够理解复杂意图,自主规划,并调用工具完成任务的智能体(Agent):让AI从一个“博学的顾问”进化为一个“可靠的执行者”,这意味着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

这不再是关于模型参数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关乎效率、成本乃至整个商业模式的权力重构。在这场席卷所有行业的新权力游戏中,两个最庞大的身影率先走上前来,站在了历史的聚光灯下:亚马逊(Amazon)与沃尔玛(Walmart)。

仅仅将它们视为零售商,是对这个时代最严重的误判。在Agentic AI的浪潮之巅,它们已然成为两种截然不同AI文明的缔造者,为全球企业展示了两种可能的未来:

亚马逊,正在构建一个横向扩展、赋能万物的“平台帝国”。它继承了AWS的基因,致力于将Agent的‘建造能力’本身锻造成一种可无限复制、对外输出的标准服务。它的终极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水、电、煤。

沃尔玛,则在打造一个纵向深耕、统治场景的“零售王朝”。它根植于零售运营的沃土,倾尽全力将AI深度融入“人—货—场”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它的雄心,是创造一个在垂直领域内无人能及的专属王国。

这场“帝国”与“王朝”的对决,并非始于今日,但Agentic AI的出现,让战局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

本文将深入这场战争的核心,剖析它们在战略原点、架构分野和终局之战中的深刻差异——这不仅是案例分析,更是一张关乎未来的战略地图。因为,亚马逊和沃尔玛今日的选择,就是你明天必须回答的问题。

创世基因:仰望星空 vs 深耕大地

在物种的演化中,环境塑造了生物的形态与本能;在商业世界里,核心的盈利模式则决定了一家企业面对颠覆性技术时的战略天命。 

亚马逊与沃尔玛在Agentic AI道路上的分野,并非源于某次会议的偶然决策,而是其数十年商业实践所铸就的基因密码的必然显现。它们一个望向广袤的星辰大海,另一个则深耕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亚马逊的平台天命:“卖铲子”的军火商

要理解亚马逊,必须先理解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这家以云服务为核心利润引擎的科技巨头,其思维范式根深蒂固:任何一项内部孵化的先进技术,最终价值必然指向规模化、标准化,并最终“商品化”对外输出。

这种“技术外溢”的本能,构成了亚马逊平台战略的基石。在它看来,Agent的能力不应被束缚在某个应用内,它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被解放和交易的生产力。

因此,亚马逊的组织打法呈现出一种精妙的“双轮驱动”结构:

亚马逊的本质,是把内部为了攻城略地而打造的最锋利的“矛”,锻造成市场上最好卖的“武器”,再通过AWS卖给所有人。

亚马逊通过自身的零售业务“淘到金子”,向世界证明了工具的有效性。但它更大的野心,在于向所有渴望在AI时代掘金的企业——无论金融、医疗还是制造——出售更高效的“镐头与铲子”。

沃尔玛的零售天命:“练精兵”的野战军

与亚马逊不同,沃尔玛的商业世界观从未离开过零售的本质——无限逼近“人、货、场”的最优解。它的护城河,是数万家实体门店与高效供应链构成的、与物理世界紧密耦合的庞大运营网络。

这决定了沃尔玛的AI战略必然是“向内求索”,用AI这把最锋利的“手术刀”,对自己庞大的零售身躯进行一次精准到细胞级别的改造。

因此,沃尔玛倾尽资源,构建其“超级智能体(Super Agents)”蓝图,旨在赋能零售价值链上的三大核心角色——顾客、员工与商家,并为内部开发者提供强大的创新加速器,从而实现端到端的流程重构:

沃尔玛的核心武器,是用数十年独家零售数据喂养的Wallaby大模型——如果说通用模型学习的是互联网的“通识”,那么Wallaby学习的,就是沃尔玛帝国的“专业知识图谱”。

沃尔玛深刻地认知到,零售业的竞争,最终是运营效率的竞争。通用AI能解决80%的共性问题,但决定胜负的,恰恰是那20%与自身业务盘根错节的复杂场景。

沃尔玛的战略,是“将自己最深的矿藏数字化”,通过打造一个外人无法用通用工具复制的、高度整合的“零售智能大脑”,将其在物理世界建立的运营优势,转化为数字时代的绝对壁垒。

至此,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已经清晰地铺开。亚马逊的帝国铁蹄,正踏着云端的鼓点,意图将平台的旗帜插遍千行百业;而沃尔玛的王朝巨舰,则选择在零售的深海中下潜,意图触及运营效率的最终极限。

它们的基因决定了它们无法选择对方的道路,而这场天命之战的下一个冲突点,将是消费者世界的入口。

入口之争:当“货架”消失,谁来迎接顾客?

当Agentic AI开始重塑消费者的决策路径,一个万亿级的战略要地随之浮现:未来的消费者入口在哪里?

面对这场权力转移,沃尔玛选择广修桥梁,而亚马逊选择加固城墙。

沃尔玛的“建桥”外交:拥抱开放,无处不在

沃尔玛清醒地判断:在AI原生时代,强迫消费者“必须来我的地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与其固守自家App,不如主动出击,让沃尔玛无处不在。

最激进的体现,便是它与OpenAI的破冰合作。通过在ChatGPT内嵌“即时结账”功能,沃尔玛将交易的终点直接“瞬移”到了用户产生需求的起点。当用户与ChatGPT规划周末派对时,AI不仅能生成购物清单,更能直接在对话中弹出沃尔玛的商品并允许一键下单。

在这一刻,沃尔玛的“门店”已经开在了全世界最热门的AI应用里。它不再需要等待用户想起并打开Walmart App,而是在用户与通用AI进行日常对话的任意场景中,主动将“货”精准地送到“人”的面前。

沃尔玛拒绝做“守门员”,而是要做所有AI球场上最可靠的“供水站”。

它赌的不是流量入口,而是“极致的履约能力”将成为AI时代不可撼动的最终护城河。Agent无论多智能,最终都会选择价格更低、配送更快、取货更方便的最优解。沃尔玛相信,凭借其无与伦比的供应链和实体店网络,它能在这些硬指标上击败任何对手。

因此,沃尔玛的“建桥”并非被动防御,而是一种基于其履约优势的高度自信的进攻策略。它乐于看到一个由无数Agent构成的繁荣生态,并将自己定位为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可靠、最高效的“物理世界执行层”。

亚马逊的“筑墙”内政:构建体验,封闭花园

亚马逊则选择了“筑墙”之路。这并非出于保守,而是其商业模式基因的必然要求。亚马逊庞大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其高利润的广告业务和Prime会员生态的“数据飞轮”。任何绕过亚马逊搜索框和产品页面的行为,都是对其核心商业模式的直接威胁。

因此,Agentic AI在亚马逊的角色,是“花园体验升级官”。

购物助手Rufus,被深度集成在App中,它的使命是让站内决策体验变得无与伦比。通过学习海量的私域数据,它旨在将用户的购物全程——从模糊需求到最终下单——都无缝地“锚定”在亚马逊生态内。

智能管家Alexa+,则将这个花园从线上延伸到用户的物理生活空间。当用户习惯于通过声音让“管家”完成订餐、购物等一系列任务时,亚马逊便在无形中掌控了最高维度的入口——用户的生活习惯。

亚马逊的阳谋,是把你留在它的“花园”里,并让你相信,园丁比外面的世界更懂你。

至此,两种截然相反的入口哲学已经摆上台面。沃尔玛选择成为开放世界的一部分,相信“渠道即服务”;而亚马逊则致力于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信奉“体验即壁垒”。

这场门户之争没有中间路线,而它们的下一个战场,将深入到企业运营的心脏地带——决定各自履约能力和成本效率的“军工竞赛”。

军工竞赛:云端兵工厂 vs. 实景演武场

如果说门户之争决定了谁能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企业内部的“军工竞赛”则决定了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响应这份注意力。Agentic AI不仅是前端的“迎宾员”,更是深入企业核心的“总调度官”。在这场关乎成本效率的竞赛中,双方路径再次分野:

亚马逊着力打造一套可规模化复制的“云端兵工厂”,而沃尔玛则倾力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深度绑定的“实景演武场”。

亚马逊的“软硬一体”兵工厂:追求可复制的成本优势

亚马逊的工程哲学,始终贯穿着AWS的烙印:追求标准化带来的极致规模经济。面对AI的指数级计算需求,它打出了一套“软硬一体”的组合拳。

硬件基石:它投入巨资自研Trainium(训练)和Inferentia(推理)芯片,将算力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对总拥有成本(TCO)极限控制的釜底抽薪之举。

软件框架:通过AWS Bedrock,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武器挂载系统”。企业构建Agent不再需要从零造轮子,可以直接调用成熟的Guardrails(安全护栏)、Knowledge Bases(知识库)等模块。

这套体系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将构建AI的复杂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可控、可复用的标准化模块。其优势在于极高的可复制性,让亚马逊不仅能摊薄自身成本,更能将这种成本优势作为核心卖点,吸引更多企业客户,强化其平台帝国的统治力。

沃尔玛的“物理孪生”演武场:追求可执行的效率优势

与亚马逊的云端视角不同,沃尔玛的工程挑战根植于其庞大的物理世界。 

数万家门店、数百万员工、数亿平方英尺的仓储空间,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运营网络。在这里,AI的价值不在于推理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其决策能否被物理世界精准、高效地“执行”。为此,沃尔玛构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物理世界孪生”演武场。 

感知层:让物理世界“数据化”。沃尔玛正不遗余力地为物理帝国安装“眼睛”和“神经系统”。在山姆会员店的出口,计算机视觉(CV)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工核验小票,将门店运营的颗粒度,从“小时”级提升到了“秒”级。

演练层:在数字世界“预演未来”。在做出任何重大的物理世界改变前,AI都会在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环境中进行无数次模拟和压力测试。无论是新门店的货架布局,还是节假日的高峰客流方案,AI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的“演武场”中进行压力测试和优化。这种“可演练”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线下决策的试错成本和不确定性,将AI的“计划”升华为可落地的“排程与劳效”。

这套体系的核心,在于无限逼近物理世界的“可执行性”。它追求的不是理论上的最优解,而是现实世界中风险最低、效率最高的可行解,将其运营优势打磨至人类极限。

至此,两种技术护城河的轮廓已然清晰:

亚马逊的兵工厂,正在云端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标准化、低成本的AI武器,意图武装整个商业世界;

而沃尔玛的演武场,则在真实与虚拟的交界处反复操练,将其零售军团的每一个动作都打磨至人类极限。这场军工竞赛的背后,是两种成本曲线的较量,也预示着两种商业文明在未来扩张时的不同路径与边界。而当技术准备就绪,终局之战的号角也即将吹响。

终局之问:帝国还是王朝?

当武器与练兵都已初具规模,战争的焦点便从“拥有什么”转向了“如何取胜”。终局的胜利,属于那些能率先构建起一套安全、经济且可持续进化的AI统治体系的文明。

在这场终局之战中,我们必须摒弃虚浮的技术指标。通往“自主”的道路上,横亘着所有商业领袖都必须面对的三座大山—— 治理、成本、可靠性 。这正是Agentic AI商业化的“三驾马车”,也是亚马逊与沃尔玛不同战略优势的最终试金石。

亚马逊的考验:亚马逊的平台帝国,其优势在于能够以极低的边际成本,快速地将一套标准的AI能力复制到千行百业。然而,当面对像零售这样极其复杂的垂直领域时,“通用”可能成为一种诅咒。它的Agent在面对沃尔玛那种用数十年独家数据喂养、深度理解线下场景的“专家”时,能否提供同样深度的洞察和同样精准的执行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它的平台在这些高价值领域的渗透力将大打折扣。帝国的疆域虽广,但若在每个行省都无法做到深度统治,其根基便会动摇。

沃尔玛的考验:沃尔玛的零售王朝,其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场景深度。但这种“深度”是有代价的——高昂的定制化研发成本、漫长的系统整合周期,以及较低的跨领域复用性。它的AI能力虽然强大,但能否在成本上被接受,并快速推广到全球数万家门店和复杂的供应链节点中?王朝的城池虽坚,但若建造和维护的成本过高,扩张的速度过慢,终将在与帝国铁蹄的长期消耗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未来的18至24个月,将是这场考验的关键窗口期。胜负手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而是一场系统工程的对决:亚马逊必须证明它的平台足够“深入”,而沃尔玛则必须证明它的王朝足够“经济”。

新世界的记分牌,将直接与企业的损益表(P&L)挂钩。衡量AI文明成功与否的,不再是它“知道多少”,而是它“创造了多少价值”以及“节省了多少成本”。

亚马逊的KPI,将聚焦于“平台效率”: 

推理成本/单(Cost per Task):每一个由Agent完成的闭环任务,其算力成本是多少?

人工回退率(Human Escalation Rate):有多少比例的任务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完成?

API失败恢复率(API Failure Recovery Rate):在调用外部工具失败时,AI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有多高?

沃尔玛的KPI,将聚焦于“运营效率”: 

NPS(净推荐值):AI驱动的体验是否让顾客更满意?

退货率(Return Rate):AI的精准推荐是否降低了错买的概率?

库存周转天数(Inventory Turnover):AI的预测是否让供应链更高效?

店内劳效(In-Store Labor Productivity):AI是否真正解放了一线员工的生产力?

这场战争没有旁观者。亚马逊的“平台帝国”与沃尔玛的“零售王朝”之战,已经超越了商业竞争本身,成为了所有企业在AI时代必须面对的战略天问。

因此,这篇文章的终点,恰是每一位企业家战略思考的起点。请审视你的企业:

你的核心基因是输出通用能力,还是解决特定问题?

你的商业模式更依赖网络效应,还是极致的运营效率?

你的数据优势在于广度,还是与物理世界结合的深度?

是时候做出抉择了:你是要建立一个赋能万千生态、兼容并包的“帝国”,还是一个深耕垂直场景、坚不可摧的“王朝”?

这个选择,将定义你的企业,在由Agentic AI开启的下一代商业文明中,最终的历史地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威观察”,作者:零售威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