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伍打胜仗,关键是做好这3点

张丽俊Cherry·2025年06月17日 12:12
方向对、方法对、干法对。

带队伍打胜仗,关键点是什么?今天与你一起分享。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团队,忙忙碌碌大半年,却始终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果?

为什么?

因为带队伍打胜仗,不是靠热情,不是靠熬夜,更不是靠“努力”二字,而是要方向对、方法对、干法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做正确的事:方向错了,一切白费

我们总以为只要拼命干、全力冲,就能赢。但对不起,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在往前冲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搞清楚下面这两件事。

第一,为谁做?

很多的管理者,起点就是错的,产品做给谁都行,服务面向所有人,定位模糊得像一滩水。

老板说要“全民市场”,运营总监说面向“90后”,销售经理说要重点打“中年大妈”……

结果团队里谁也说不清客户到底是谁,做出来的产品四不像,营销也乱七八糟。

打仗,第一件事,是明确“敌我”——我们到底服务谁?

华为的B端客户、苹果的高端用户、拼多多的下沉市场,都是精准清晰的用户定位。

谁是你心中的“第一优先”?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做什么都白搭。

第二,做什么?

知道了为谁而做,接下来就要搞清楚,为他们提供什么了。

很多管理者带项目,自信心爆棚,“我觉得用户会喜欢”,“别人做这个火了,我们也做!”

结果,做出来一堆用户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或者生产了一大堆“跟风款”,完全没有提供任何价值。

正确的问题是:这个东西能不能解决用户痛点?能不能建立长期的竞争壁垒?能不能打动团队自己,让人做着都热血沸腾?

没有清晰的价值主张,一切只是表演。

所以,带队伍第一件事:做正确的事,选对方向,不要稀里糊涂乱出发。

正确地做事:方法不对,努力报废

方向对了,路还得走对。

第一,找对路径,画好“作战路线图”

带团队像打仗,不能上来就冲,要有战术,要有路线。

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主攻什么,侧翼是什么?今年抢市场,还是先磨产品?战略目标分解成月、周、日,到底是谁负责,标准是什么?

很多团队做事,很拼,但结果很差,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路径错了。

就像爬山,有的人挑最短的直线冲坡路,结果半路体力耗尽,没上到山顶;有的人绕远一点,走盘山路,反而安全高效,还能欣赏风景,最后顺利到达。

带队伍也是这样。路径不对,再多努力都白搭。

比如,你要开拓新市场,是先砸广告,还是先找标杆客户做样板?

你要提升销售额,是做大促销,还是培养老客户复购?

你要提高效率,是买新系统,还是调整流程?

这些路径选项,如果搞错了——比如客户基础还没打牢就大规模砸钱投广告,最后可能是“花钱打水漂”;流程不清就换系统,结果成了“旧瓶装新酒”,问题依旧。

所以,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站在制高点,把“作战路线图”画清楚:目标是什么?路径有哪些?哪一条更快?风险和收益如何?资源够不够?

路径选对了,后面的投入、行动、资源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在错误的路上拼命狂奔,离目标越来越远。

第二,配好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钱、时间、人手,都是有限的。

很多管理者明明预算不多、人手有限,却什么都想做。结果每件事都做了,没一件事做成。最后人疲了,钱烧光了,机会也错过了。

就像打仗,子弹只有100发,你是平均分给10个方向“撒一圈”,还是集中在最可能突破的阵地?答案很明显。

配资源就是做减法,决定放弃什么,把有限的资金、人力、时间、注意力,优先投在“最可能带来突破”的事情上。否则,就是浪费。

比如,如果目标是新产品打样,重点就该在研发和样品打磨,而不是先铺渠道。

如果目标是提升老客户续费率,资源就要投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而不是盲目拉新。

如果团队能力不足,就该优先配培训和人力,而不是急着推新品上市。

很多团队喜欢“面面俱到”,觉得这样风险小,其实结果正相反,啥都做,啥都不精,最后啥事都没做成。

宁可少做两件事,也要把关键那件事做到极致,把最关键的资源,配给最核心的战役。这样,团队才有可能打穿,赢下一场真正的战斗。

第三,控好节奏,规模与效率平衡

项目推进,既怕慢,又怕快。

一上来就烧钱拼规模,不顾基础是否扎实,最后“大而虚”;

死抠细节,什么都想做到完美,结果人累、心散、进度废。

真正的高手,是“踩油门”和“点刹车”配合得恰到好处: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就像打仗,什么时候全军冲锋,什么时候原地固守,什么时候侧翼迂回,什么时候后撤修整,将军心里要有谱。

比如,新产品上市:一上来就想全国铺开、市场全覆盖,听着热闹,实则危险。因为内部流程还不成熟,产品问题没暴露,服务机制也没打磨,贸然扩张只会把问题放大,后续救火成本极高。

正确节奏是:先在小范围试点,找到关键问题,解决后再逐步扩张。

节奏对了,团队就能步调一致,士气稳定,战斗力持久,最后赢在整体。节奏错了,比如前面冲太猛,后面没力气,或者拖得太久,机会窗口关了,都是死局。

所以你看,路径不对,努力全白费。路径、资源、节奏,三者缺一不可。

把事情做成:干法不力,前功尽弃

再好的方向、再妙的方法,最后都得落到“干”上。

因此,你一定要做好执行,把事情做成,这才是合格的管理者。

第一,定死底线

做事不能无限试错,项目也不能变成无底洞。

成本、时间、质量必须有硬底线:预算不能超多少,时间节点不能拖多久,质量标准不能低到哪。

底线一松,项目必烂,团队必散。

第二,盯紧杠杆

每个项目,都有“决定成败的20%”。找出来,死死盯住。

是转化率?是客户留存?还是产品稳定性?

资源、精力、人力集中在这20%的任务上,死死卡住,别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浪费时间。

这就是在发挥杠杆作用,聪明地执行。

第三,持续点火

人是需要成就感的,团队尤其如此。

战役不能只设“终点”,要有“里程碑”:每过一关,就有庆功、表彰、激励。不断“点火”,士气才不灭,团队才愿意咬牙冲到最后。

太多项目,前期激情澎湃,中期熄火沉闷,最后虎头蛇尾,原因就是缺乏这些“燃料包”。

所以,带队伍做事,干法同样至关重要,不能光喊口号,要真落地、真推进、真完成。

最后总结一下,带队伍打胜仗,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加班,而是这3点:做正确的事,选对方向、服务对人、创造真价值;正确地做事:路径清晰、资源匹配、节奏得当;把事情做成:底线守住、杠杆抓牢、士气点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1
2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