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争力和壁垒的三个思考
注:文中如有内容引起不适,请与我联系纠正。
今天要说的这个话题,说实话原本是想针对预制菜写一篇的,但是写完了后发现写废了。是啊,这个话题太大了,要想说的特别具体根本写不完,所以我决定还是写一些“虚”的吧。
我认为“竞争力”就好比刀剑,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从别人的城池去抢夺用户/客户;“壁垒”就好比城墙,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把已经抢到手的用户/客户圈起来不让别人抢走,或者阻止别人进城。
刀剑用的次数多了或者搁置的时间久了就不够锋利了,所以需要不断地打磨和擦拭,以确保其锋芒,同时为了在下次战斗时候能够更有效的破城,也要不断研究新的刀剑。城墙防御的次数多了也会有破损,需要加固和修葺,而且随着对手的刀剑变得更强大,还需要不断垒高或者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竞争力和壁垒也如同刀剑和城墙一样,不存在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一说,一旦入了局,就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投入,有时候投入是在原有的轨迹上发生的,有时候是在一条全新的路径上投入。
我觉得竞争力和壁垒需要在两个层面上思考,一个是企业与企业的层面,另一个是业务与业务的层面。
一、在企业层面,我认为竞争力和壁垒最终就在“人”身上
不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是人来做,人的不可复制性,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或大或小。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四力模型:
广泛深刻的洞察力
如果一个人对世间百态不再敏感,对一切事物都已麻木,视野太窄,认知太浅,他是无法发现新的机遇的。连发现都没有做到,更谈不上有 后续动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历万般事,并勤于思考,深度思考,方是提高洞察力最有效的方法。
大胆可行的想象力
如果不能对未来勾勒出一幅美好画面,即使洞察了机遇,也会让企业发展不起来。缺少了激情就是缺少了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的企业就是僵尸企业,正在不断地腐化。但是勾勒美好画面时候又不能天马行空、毫无依托,要有路径、有逻辑,而这些路径和逻辑才是决胜的关键。不同的人可能勾勒出同一幅画面,但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画面背后隐藏的路径和逻辑往往是不同的,也是变动的,更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也恰恰是这些特性,导致这世界上出现了很多“错过的投资”和“无知的嘲讽”。
科学明确的决策力
没有哪个将军能够靠拍脑袋做出的指令把战争打赢,也没有哪个将军能够靠模糊不清的指令指挥好军队。但是将军可以有参谋来辅助,并不是独自一人。不议而决,议而不决,决而不明,这些都是决策力低下的表现。但是,决策意味着取舍,取舍意味着成败,我觉得亚马逊采用的“单向门”决策方法倒确实是个好工具,但它是个内向型的决策工具,所谓可逆与否,是从内部视角出发来做出判断的,而某一项议题是否可逆,还取决于外部环境是否还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要忘记,对手也没闲着。
迅速卓越的执行力
如果没有志愿军战士的快速穿插,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即使部队高层做出再英明神武的决定也是徒劳。如何打造这样的执行力,是一个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考虑的问题,而精神层面的超越往往会是最后决胜的关键。但是不要试图PUA,也不要试图自欺欺人,美国不可能给中国持续的繁荣,所以即使物质非常匮乏,我们的军队也会坚决地予以反击,而你的对手并不是美国人,只要他能赢,他可以给予你的员工更好的生活,而且只要他一直赢下去,他就可以持续地给下去。
二、在业务层面竞争力和壁垒是一道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
是与非是结果论,而结果不会因为一个选择而定,是在做出一系列的选择之后而产生的。至于在业务层面选择什么因素做为竞争力,选择什么因素做为壁垒则必须先明确和固定一个目标对象,在没有目标对象或者切换了目标对象的情况下讨论竞争力和壁垒毫无意义。而目标对象的选择依据只有一个,就是对方的业务是否与我们争抢同一群用户/客户。不要忘记,我们刀剑和城墙都是为了让我们获取和留住用户/客户这一最终目的,我们一切的选择都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获取和留住用户/客户而展开的。
正如前面说到的业务层面的竞争力和壁垒是一道选择题,同样是做火锅店,有的人选择是服务,有人的选择是口味,还有的人选择是选址能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当之前的选择很难继续给予我们获取和留住用户/客户的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会切换竞争力和壁垒。
另外业务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竞争力和壁垒也会不同,通常来说,越往上走,技术、研发的权重越高,越往下走,产品、市场的权重越高。如果一味地谈论技术壁垒或者技术优势,只会让我们陷入毫无依赖的境地。
三、在企业只存在一种业务的情况下,常常会把业务层面的竞争力和壁垒理解成为企业层面的
虽然这种错位的理解在短期内不会误事,但长期来看一个企业很难只存在一种业务,而始终以业务层面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企业层面的竞争会无法形成破局之势,因为每一种业务所需要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对应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把思考维度提升,在企业之间的战局发生改变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无人可用或用人错误的情况。就像朝 鲜战争打与不打是一个高阶问题,而怎么打是个低阶问题一样。
总之,竞争力和壁垒是个很严肃而且不空洞的话题,是不可逃避的。但这也是一个我信你不信的问题,你的选择,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胡扯。只是,如果做出了选择,就要努力地走下去,至于何时处于收效降低而要做出二次选择,也是全凭个人的判断。我们作为创业者,不像那些写评论文章的人,他们是在事情发生后得出的结论,而我们需要在事情未发生的时候就要做出决断,做错了就要承受相应的代价。说我们未卜先知着实是过分了,只是我们有着这份责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活猴勤思”(ID:huohougnosis),作者:活猴,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