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9个亿,新消费洗护鼻祖三谷、Rever申请破产
一份破产清算申请通知,为一段曾闪耀新消费赛道的资本神话画上了休止符。
今年10月,保利沃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POLYVOLY)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破产清算。
11月20日,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信息,POLYVOLY破产申请已获法院受理。这也意味着,旗下曾红极一时的个护品牌三谷与Rever,正式步入残局。
保利沃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决定书,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或许大众对POLYVOLY有些陌生,但在六年前,它还曾创下过单日销售额突破6000万的业绩神话。
2019年天猫双十一,三谷与Rever交出了一份两眼的成绩单,三谷与Rever单日销售额突破6000万,三谷50分钟内销售额即登榜行业排名TOP4,全平台销售额势如破竹。
数据见证着这个黑马品牌的爆发式增长,2020双11期间,三谷和Rever天猫销售额突破1.1亿元,三谷登上天猫天猫美护发新锐品牌 TOP1,全网销售规模 8728 万元,Rever也跻身于浴足剂和沐浴露的TOP1,双11累计销售额为2733万元。
高光数据是资本最好的兴奋剂,这份增长叙事也征服了资本市场。
自2017年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后,POLYVOLY便开启了融资快车道。2017-2021年间,公司先后完成9轮融资,总额至少1亿元,吸引了华映资本、嘉御基金、青松基金和北极光创投等十余家知名机构。
保利沃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部分立案信息,来源:企查查
然而,从巅峰跌落谷底,不过五年多的光景。昔日的增长黑马,如今深陷供应商货款、劳务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多重官司的泥潭,连员工工资都无力支付。
三谷与Rever如何爆发,又如何以更快的速度陨落?这不仅是两个品牌的兴衰史,更是新消费泡沫下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解剖样本。
三谷:精准踩中成分党红利,借鉴海外产品趋势
三谷的成功,可总结为:纯净美妆趋势+成分红利+悦己概念。
2019年,纯净美妆概念从护肤市场向日化品类迁移,消费者对“温和、天然、无添加”的诉求日益强烈。
三谷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其产品定位完美匹配“成分党”需求,主打温和配方、取材自然,并罗列了“无食用色素、无硫酸盐、无硅油氨基酸”等一长串卖点。这套组合拳,精准命中了当时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对成分安全与透明的焦虑。
在大方向正确的基础上,三谷进一步深耕成分党阵地。玻尿酸、氨基酸正是2019年的成分趋势,三谷以“专注彩色氨基酸,拒绝无聊个护”为口号,将自身与这一热门概念深度绑定,以有趣的差异化卖点成功吸引了庞大的“成分党”消费群体。
三谷氨基酸洗护产品介绍,来源:网络
除了成分,三谷更深谙新消费的颜值经济与情感营销。
它赋予洗护产品以香水般的使用体验,区分前、中、后调,并用马卡龙色系的创新包装,将日常洗护行为升级成为一种“悦己”的仪式感。
在氨基酸洗发水获得市场验证后,三谷于2020年初迅速推出奶油慕斯沐浴露,完成品类拓展,势头一时无两。
三谷也在尝试把沐浴露从清洁工具重新定义为社交道具,拿慕斯沐浴露单品来说,传统沐浴露是液态的、私密的,而慕斯质地将沐浴的清洁功能性彻底转向了体验性,这种可玩性极高的质地,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神似马卡龙色系的奶油慕斯质地,使其产品天生就具备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传播的基因,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当用户将一张美丽的沐浴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或小红书时,整个“购买-使用-分享”的闭环完成了。沐浴不再是一个看不见的过程,而是一个可被展示、可获得认可的美学行为。
社媒平台关于三谷慕斯沐浴露使用分享帖,来源:小红书
然而,光鲜表象下暗藏隐忧。
早在2019年,微博平台就有博主发帖质疑三谷抄袭美国个性化洗护品牌Function of Beauty。Function of Beauty的核心模式是“个性化定制”,用户可根据发质需求自主搭配成分、香型和颜色。而三谷巧妙地将其降维成为预设好的、针对不同发质的“彩色氨基酸系列”。
这看似是本土化创新,实则是绕开了最核心的技术与供应链挑战,只攫取了最具传播性的视觉符号。
随着信息差逐渐缩小,三谷与“抄袭”的绑定认知越来越深,对品牌形象埋下潜在隐患。
Function of Beauty产品,来源:Function of Beauty官网
更致命的是其“假洋牌”身份的曝光,这个号称拥有英国血统的品牌,产品却未在英国上市。2020年有媒体采访品牌负责人时,关于品牌背景的答复模棱两可。
对于抄袭质疑,品牌方回应“必须承认,早期在找准了产品的内核定位后,为了使品牌在国内同类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我们参考了国际上的彩色流行趋势,来进行产品外观设计”,但这一回答并未打消消费者疑虑。
在“抄袭风波”基础上叠加“假洋牌”,品牌试图构建的所有价值主张,纯净、天然、高级都因为根基的虚伪而变得摇摇欲坠。
Rever:一冲即散的情绪价值泡沫
如果说三谷还在试图用“成分”和“趋势”来包装自己,那么Rever的崛起,则是将情绪价值作用发挥到极致。
当国内个护市场仍是传统“膏霜乳液”的天下时,Rever以创意沐浴球这一小众品类切入,巧妙地对标了海外已有一定认知度的品牌Lush,抓住了消费升级中“沐浴精致化”的需求,强调香氛与悦己概念,将泡澡打造成居家SPA场景。
Rever沐浴球礼盒,图片来源:网络
Rever不拘泥于传统形态,推出了固体油、皂状、按摩芭、果冻状、膏状、粉状等多种新产品剂型,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体验的追求。这种强视觉冲击和趣味性的产品,天然适合短视频和直播展示,为其成为爆品奠定了基础。
Rever的营销重点则放在场景上,以沐浴的治愈感与年轻消费者的压力、自我补偿需求匹配,将产品变成了低成本、高体验的悦己刚需。
同时,Rever创始人团队擅长于线上流量及资本运作,他们抓住了新媒体崛起的红利,通过与头部主播李佳琦等的深度合作,以“迅雷之势”实现品牌爆发,迅速跻身各大平台TOP榜单,成为资本眼中最具潜力的新锐代表。
Rever沐浴泡泡啫喱产品在李佳琦直播间售卖,来源:网络
然而,Rever将情绪价值最大化的模式,比三谷更为脆弱。
单纯依赖情绪价值,产品力则十分脆弱,因为情绪价值的边际效应递减,新鲜感过后,情绪价值的阈值会不断提高。品牌必须持续创造更新颖的吸引点,长期而言成本及创作难度较高,且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新消费泡沫典型样本,创新乏力+产品力缺失
纵观三谷和Rever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相似的抛物线。
利用信息差快速复制海外成功模式→借助新媒体红利实现爆发增长→依赖资本输血持续扩张→最终因创新乏力与产品力不足而陨落。
品牌所踩的雷点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抄袭风波和品牌信任的崩塌。
2019年正是品牌的上升期,三谷的策略非常明确,用顶流资源快速触达最广泛的公众市场,抢占用户心智,以此构筑品牌护城河。 品牌与娄艺潇、景甜、Angelababy等一线明星的合作正是在执行这一策略,意图在短时间内将品牌声量推至顶峰,迅速完成市场洗牌。
三谷与部分明星合作推广内容,来源:小红书
一边是高举高打的营销造势,另一边是不断抄袭舆论爆发,不断侵蚀品牌形象的负面暗流。
二是产品力缺失,不好用是原罪。
无论是三谷还是Rever,都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困局。社媒平台大量用户反馈指向同一个问题——产品不好用。
2022年起,社媒平台便出现不少产品使用的吐槽帖。三谷的洗发水被吐槽洗后感干涩、出现掉发情况,Rever的沐浴球则存在香味廉价、假滑难冲洗的问题。
社媒平台关于Rever、三谷产品使用吐槽帖,来源:小红书
对于日化产品而言,短暂的悦己体验无法支撑长期复购。当新鲜感过后,产品的核心功能清洁与使用体验,才是留存用户的根本。显然,POLYVOLY将过多的资源投入了营销和包装,却忽略了产品研发这一立身之本。
三是跟风策略失效,创新乏力。
在短暂的爆发后,品牌并未展现出持续的创新能力。三谷的产品策略始终是“跟风”。2019-2020年CICA成分走热,三谷推出CICA身体乳。神经酰胺成分火了,三谷立即推出神酰水系列,包装甚至还与花王产品高度雷同。
三谷CICA身体乳、三谷神酰水洗发水产品,来源:网络
当市场竞争加剧,要么以极致性价比胜出,要么以真正的技术壁垒或差异化卖点建立护城河。三谷和Rever在这两方面均没有交出满意答卷,只能在同质化的红海中逐渐沉没。
POLYVOLY的破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标志着那个依靠“精准卡位+高颜值包装+KOL轰炸+资本输血”就能快速制造爆款的新消费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
流量和资本可以快速制造一个网红,但无法成就一个品牌。毕竟,消费者只会为的产品价值买单,而非为了故事和包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沥金”,作者:沥金,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