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LP火力全开

母基金周刊·2025年11月25日 11:28
返投又降了

年底又至,盘点时刻,市场已是另一番光景。

去年此刻,GP们大多还深陷悲观情绪中;而今年,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轮驱动下,一级市场正逐渐走出阴霾,“忙”成了不少投资人的年度关键词。

FOFWEEKLY近期发布的《LP全景报告2025》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机构LP认缴出资规模约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新备案基金3434只,同比上涨15.18%。

体感温度同样如此。

今年大多数机构出手节奏明显加快,募资效率也同步提升。北京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合伙人曾向我们透露,由于某一线区域政府引导基金主动推进、希望尽早出资,他们原定于明年启动的新一轮募资,今年就已提前展开。

事实上,从年初开始,多地国资LP的决策效率就已显著提升——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江浙沪以及北京了。

LP高频出手

今年以来,随着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热度攀升,一级市场投资情绪明显回暖,LP出资意愿持续增强,尤以江浙沪及北京等一线区域尤为明显。

据《LP全景报告2025》指出:2025年,凭借国家级基金的出资,北京、上海成为出资规模最高的地区,浙江与江苏则是整体活跃度最高的省份,并且省内形成多个城市活跃出资的情况;整体上,由于资金端结构的变化,地方政府与地方国资出资平台资金充沛且有高出资要求的区域即是LP出资最活跃区域。

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多只千亿级母基金密集落地,出资节奏显著提速。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等频繁出手,决策效率远超以往。

据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去年实现“当年筹备、当年设立、当年投决”。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完成两批共26只市场化子基金遴选,投决过会47个项目,投决总金额达278.4亿元,带动超1000亿元社会资本注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年初成立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也已公开遴选多批子基金。

自2024年4月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重组后,其动作一直频频不断。据《解放日报》报道,2025年,上海国投旗下在管基金业务增势迅猛。据测算,2025年上海国投全年新增投决金额预计突破550亿元,出资金额突破450亿元,分别为2024年的3倍和7倍以上。截至目前,公司基金管理总规模超2700亿元,投资企业数量超2000家。

各区也积极跟进,构建差异化基金体系。10月11日,闵行区举办“百亿基金,千亿规模”的“热带雨林式基金矩阵”发布会,现场宣布成立100亿规模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基金”,组建四大板块基金矩阵,通过央地合作、市区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形成“百亿基金,千亿规模”热带雨林式的母子基金集群生态。

静安区于10月10日揭牌成立“上海静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拟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直投+市场化”模式,形成百亿投资矩阵,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推动“投早、投小、投硬”,构建全周期产业生态。

不仅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国资LP也在全面加快出资节奏。

11月19日,由浙江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浙江省社保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顺利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标志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成功落地。而从宣布设立到备案完成,全程仅用了不到20天。

近年来,地方政府与国资平台已成为一级市场中最活跃的LP群体。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演进的双重推动下,国资LP正朝着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演进。

返投又降了

2024年4月“耐心资本”一词提出至今,“耐心资本” 逐渐从行业热词转化为落地实践。长期资金对于中国创投市场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是创投市场穿越周期的 “稳定器”,更是破解硬科技投资 “周期错配” 难题的关键密钥。

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纷纷推进机制创新,重塑“长钱”生态,延长基金存续期,与此同时返投约束条件也在持续优化。

据FOFWEEKLY不完全统计,2025年新增或是修订的引导基金平均返投比例下降至1.15倍,部分地区甚至明确取消返投要求,使引导基金的运作更贴合市场化规律。

今年4月份,长沙经开集团出资设立的科创母基金完成备案,母基金总体返投要求为0.4倍,引发行业关注。

有业内人士指出:松绑返投,不是放弃产业引导,而是地方LP更懂得如何通过资本纽带吸引优质GP,实现更可持续的产业培育。

随着出资效率提升与耐心增强,LP的出资策略也愈加聚焦,选择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根据FOFWEEKLY对LP的调研,绝大多数LP会偏好出资产业背景的垂类GP;随着近些年股权市场的发展,白马、金融类型GP的受青睐度在逐渐下滑。而偏好的行业赛道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和硬科技这几类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赛道则是资金最为集中的行业。

据我们观察,今年各地新设的母基金在投资布局上显著向AI、机器人、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集中。从地域看,除北上广深杭外,合肥、成都、郑州等城市也对上述前沿领域表现出高度关注。

出资效率提升的背后,LP们紧锣密鼓的忙碌状态。不少LP向我们透露,年底的出资需求依然紧迫,正积极寻找优质GP。

LP们马不停蹄的行程上,许多机构团队“全员在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是参加活动,就是在去尽调的路上。”

结语

很明显的感受是,自开年起一级市场的投资热度节节攀升,LP出资热情明显提升,GP的忙碌程度更是高涨。

“从接触到拍板,最快只需一个月。”一位投资人的感慨。而“耐心资本”的落地与实践,更标志着中国创投市场正从追求短期回报,转向致力于长期价值构建。

2025年,一级市场在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下,正走出低谷,迎来久违的活跃态势。LP出资提速、返投松绑……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创投生态正在开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作者:FOFWEEKLY,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