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分了18亿

投资界·2025年11月25日 16:40
联影医疗员工减持套现18亿,人均200万。

这也许是打工人最喜欢看到的一幕。

A股上市公司联影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五大员工持股平台合计减持股份1337万股,总价值高达18.2亿元。

回望2011年,薛敏和张强两位校友在上海创立联影医疗,怀揣打破外资垄断的初心,十年磨一剑填补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空白。2022年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如今市值约1100亿。

行至当下,一批“打工人”站到财富兑现的聚光灯。这是一场关于耐心与信任的时代叙事。

18亿,核心员工落袋

具体来看这笔减持——联影医疗的五家员工持股平台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持股数量减少约1337万股,总金额为18.2亿元。

这一幕,早在十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自2013年开始,联影医疗为了激励员工,通过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向核心人才发放虚拟股份。此后,公司又将原有的虚拟股计划调整为员工持股计划。

为配合这一安排,联影医疗在2017年搭建起五家员工持股平台——即本次减持主体。上述平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由公司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担任。

公告显示,联影医疗的员工持股计划已覆盖800余名受益人,主体为在岗雇员及曾对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合计持有员工持股计划6000万份。以此计算,此次减持后人均可落袋至少200万元。这些员工中不仅有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还不乏核心技术人员等业务骨干。

这不是联影医疗第一次“造富”。上次其员工持股平台减持发生在2024年,曾减持747.15万股,落袋约8.94亿元。

有人欢喜也有人遗憾。早在2021年之前,公司累计向1317名激励对象授予虚拟股份,但有超过500名员工或离职或自愿放弃,错过了如今的财富盛宴。

校友联手,市值超千亿,天使投资人回报百倍

联影医疗的故事,先从灵魂人物薛敏说起。

1957年,薛敏出生于湖北麻城,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物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先是留在武汉物理所工作,后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以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41岁那年,薛敏回国创立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就研制出了1.5T超导磁共振系统。此后,公司被西门子收购。

正是在西门子工作期间,薛敏认识了后来的创业伙伴——张强。张强本硕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留学。巧合的是,两人博士就读于同一所大学。

到了2011年,国内正启动新一轮医改。薛强重新燃起创业梦,与张强一拍即合,两人在上海创立联影医疗。

为突破卡脖子困境,联影医疗选择一条更艰难的路——产品线必须覆盖全线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所有核心部件必须自主研发。“如果单点发力,根本不可能突破寡头公司强势的技术和品牌围剿。如果不自主研发,将来某一天势必被扼住喉咙。做高端医疗设备,短视是大忌。”薛敏曾表示。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联影医疗陆续推出多款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如3.0T磁共振、640层CT等一系列创新产品,被誉为“国产设备影像之光”。

2022年,联影医疗正式登陆科创板,市值一度冲破1700亿元,不仅让创始人身价飙升,也让背后陪跑多年的投资方集体迎来丰收时刻。

IPO前,联影医疗的股东名单上已聚集了逾20家机构投资者。回溯至2012年——公司成立仅一年多,道富元通旗下上海中科道富与上海北元率先出手,向联影医疗注资约9032万元;同期,上海易端亦跟进投入2792万元。彼时公司尚未有产品问世,这笔早期投资堪称“雪中送炭”。

作为坚守时间最长、IPO前持股份额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道富元通收获自然不菲。今年3月,中科道富与上海北元合计减持2908.64万股,落袋约31.61亿元。即便如此,截至今年9月,道富元通仍持有约4120万股联影医疗股份,按当前股价计算,账面价值约62亿元。

十余载坚守,终得厚报。这笔始于十年前的天使投资,成就一段回报百倍的投资佳话,更印证了“时间的朋友”复利效应。

A股正在批量造富

分钱一幕正在A股密集上演。

此前,世纪华通发布公告称,27名核心员工将获得股票奖励,对应市值约为5.97亿元。成立于2005年,世纪华通原本以汽车零配件业务起步,后来密集跨界并购做起了游戏,意外靠着游戏出海翻身。今年以来股价大涨,最新市值约1300亿。

还有创新药企艾力斯,公告了一笔可达12亿元的减持计划。穿透发现,两家员工持股平台背后将最多有102名员工共享本次减持回报。这意味着,这些员工人均可落袋千万。

更有市值超1100亿元的歌尔股份,将以22.06元/股的行权价格向重要管理骨干、业务骨干授予5806.832万份股票期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歌尔股份此次股权激励覆盖近6000人,规模之大实属罕见,且其中并无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堪称一场“普惠式造富”,令人艳羡。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超过1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相关公告,而2024年全年这一数量仅为381家。

回想在互联网汹涌澎湃的时代里,成千上万手握期权的打工人,靠着公司的成功IPO实现财富自由。今年以来,小红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员工手中的期权随着公司估值的提升而价值大增。

“我大学之后认为财富自由有几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买彩票,第二个是买房子,第三个是找到一个好公司拿期权,第四个路径是创业。”此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罗永浩的播客中谈到。

选对一家处于上升通道的公司,以时间与专业能力兑换价值。这背后不只是财务回报的计算,更是一种信任的托付——员工相信公司的未来,公司则以真金白银回馈。

时代的红利不再只属于创始人和投资人,也悄然流向那些深夜加班、咬牙坚持的“打工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王露,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投资界:清科控股旗下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