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混乱,是一切管理灾难的源头

张丽俊Cherry·2025年10月16日 08:17
职责明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组织效率的高低。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团队忙得团团转,但业绩却持续下滑;

任务出问题时,责任推来推去,无人承担;

工作上漏洞频出,管理者四处救火。

其实,管理中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追根溯源往往都是“职责混乱”导致的。

职责是管理的“骨架”,骨架散了,再强的团队也撑不起来;职责乱了,再聪明的管理者也会陷入越管越乱的泥潭。

可以说,职责明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组织效率的高低。

今天,与你探讨这个话题。

01

职责混乱的3个表现

组织中职责混乱,有哪些表现?通常来说,主要是这3个。

第一个,踢皮球。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踢皮球”,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找不到最终负责人。

比如,市场部策划了一场促销活动,活动效果不好,市场部说是销售部执行不到位,销售部又说是市场部方案有问题,最后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问题也解决不了。

这种扯皮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员工产生消极情绪。

踢皮球现象的根源是职责存在灰色地带。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工作、新任务,如果这些工作没有明确归属,就会成为“三不管”地带。

当有利可图时,大家争相认领;当需要担责时,大家避之不及。

管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对此有很好解释:

当职责不清时,每个人都会假设别人会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

第二个,多头指挥。

就是一个员工或部门同时接受多个指令来源,而且可能指令间存在冲突。

这是最难受的,当两个上级都在指挥,员工就陷入会迷茫,不知道到底该听命于谁。

两个领导安排的工作,哪个优先级更高?‍‍两个领导的工作安排互相矛盾怎么办?

如果他听上面领导的,直接主管就会问:“你为什么不听我的?究竟谁是你的领导?”

他一旦听了直接主管的,上面的领导又会问:“上次让你做的事,怎么还没做?”

这时候,作为员工夹在中间,就会无所适从,感到茫然和委屈。

多头指挥的直接后果是组织内耗严重,执行效率低下。员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内部沟通和协调上,而不是专注于创造价值的工作。

更严重的是,它会削弱管理者的权威,破坏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个,角色错位。

就是人与岗失衡,大家没有做自己的事,而是错位去做了别人的工作。

比如,高层做着中基层的事,中基层做着员工的事,员工却在不切实际地讨论公司战略。

最典型的是“创始人陷阱”: 企业创始人事必躬亲,虽然公司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仍然坚持处理各种细节决策。结果是自己疲惫不堪,下属却因没有决策空间而无法成长。

很多公司的接班人问题,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角色错位,不仅仅是人岗问题,更深层次的是组织架构与战略目标的不匹配。

以上,就是企业职责混乱的3个表现。

02

如何解决职责混乱?

职责混乱,导致的不是单个问题,而是一系列系统性管理灾难。

要解决职责混乱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1.从战略出发,理清组织脉络

很多公司的职责混乱,根源在于组织架构本身就是一团乱麻。

战略变了,业务变了,架构却没调整,自然会导致职责混乱。

所以,一定要从战略出发,思考几个关键问题: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核心业务流程是什么?需要哪些关键职能来支撑这些流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边界在哪里?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画出一个清晰的组织架构图。确保每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都有明确的支撑部门,确保人才布局嵌入业务发展的每个齿轮。

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减少职责的灰色地带。

2.明确岗位的职责

组织架构清晰了,接下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把责任落实到人。

这就需要明确岗位职责,界定工作范围,让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方面,岗位人员需要承接组织目标,知道要做什么,这就是所谓“做正确的事”;

另一方面,不同岗位人员需要知道自己在整个流程中的位置,知道与其他岗位的互相协作、互相补位、汇报检查等关系,这就是所谓“正确地做事”。

需要注意的是,岗位职责切忌“大而全”。

很多公司在做岗位职责描述的时候,特别是小公司,因为对岗位不理解或者考虑成本,把岗位职责写得大而全,把很多职责放在一个岗位上。

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完美的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岗位职责的明确,就明确在要有颗粒度,要清晰,不能含糊,这样员工在工作时才能抓住重点,不出乱子。

3.与绩效和激励强挂钩

人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你考核的是A,奖励的却是B,那员工肯定会去做B,不管职责怎么定。

所以,必须将职责履行情况与绩效和激励强挂钩,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员工负责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标准要清晰可衡量。同时,激励制度(奖金、晋升、调薪)必须毫不含糊地与考核结果强绑定。

这样,员工才有动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推诿责任。

对于协作性工作,可以指标互锁,让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皮球”自然就没人踢了,因为踢出去对自己也没好处。

在激励上,要避免职责与利益脱节。如果承担更多职责的人没有获得相应回报,长期下来一定会导致大家推卸责任。

要让负责的人有回报,失责的人有代价。

4.定期复盘,让职责动态优化

市场环境在变,业务在变,岗位职责也需要相应调整。

否则,过去清晰的职责划分可能成为今天的障碍。

亚马逊采用“两个比萨团队”原则,并要求每个团队都要像独立创业公司一样运作。但与此同时,他们每半年会重新评估一次团队结构和职责划分,确保其仍然符合业务需求。

所以,要做人才盘点,要定期复盘,问这几个问题:

当前职责划分是否仍然支持战略实现?有没有出现新的职责灰色地带?哪些职责需要调整或重新分配?

通过复盘,动态地调整和优化岗位职责,让它始终服务于业务本身。

最后,我想说:一切管理灾难的源头,都是职责混乱。一切管理效率的起点,都是职责清晰。与其在混乱后救火,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战略出发,搭好职责体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而这,也才是最省力、最有效的管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下一篇

统一电力市场打开套利新通道,电网、储能板块量价齐升。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