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和Hoka等新兴品牌如何挑战Nike等巨头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对于新品牌来讲,不着急讨好更多的受众,关键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调性,保持自身独特性,并按照自己的规则逐渐扩大规模。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Chris Lynch/Unsplash; David Moorhouse/Unsplash]
当伊加·斯维亚特克(Iga Światek)在今年温网女单决赛中轻松夺冠时,她脚趾到头顶都穿着On(昂跑)装备的事实却鲜少被提及。这种反应恰恰印证了On近年采取的“温和渐进”策略。但这场胜利及其带来的曝光度,已使该品牌在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等老牌巨头长期统治的领域中,稳居增长最快的挑战者之列。
这些传统品牌加在一起,仍然占据着全球运动鞋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但其掌控力正在减弱。2021至2023年间,Hoka和On等挑战者品牌的收入增长了29%,而传统品牌的增幅仅为8%。尽管提价并推进全球扩张,Hoka近期仍创下6.53亿美元季度销售额纪录,同比增长20%。On在2024财年实现约26亿美元销售额,净利润较上年翻三倍。
运动服饰领域本就难以进入,更不用说颠覆了。仅凭优质产品远远不够。要在该领域实现增长,需要清晰、一致且具备规模化潜力的品牌战略。On和Hoka等挑战者品牌恰恰展示出了成功之道。以下是其他品牌可借鉴的五大经验。
1. 品牌塑造远不止于外观
On品牌创立之初便以精简产品线、自主研发的CloudTec缓震技术及性能导向为核心。每双鞋款均标注瑞士工程标识,彰显其瑞士血统。在产品技术卓越的基础上,品牌更赋予了情感温度。
耐克主打力量、突破极限与追求卓越,On则采取更柔和包容的姿态。该品牌颂扬锻炼健身的乐趣,同时鼓励突破个人极限。其产品兼具社交场合的时尚感与日常休闲的舒适度,更具备卓越性能。品牌灵感源自专业运动员,不但拥有大众时尚吸引力,而且专业运动员也穿着其产品。公司使命始终是通过运动点燃人类精神。
追求规模化的品牌需明确自身定位与价值主张,并将之融入设计、广告及品牌调性等所有环节。从创立之初就构建清晰的品牌体系,能为后续发展提供指引。
2. 扩大吸引力的时机与方法
性能优势只能推动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当想让情感联结成为增长引擎时,品牌便需转型为生活方式品牌。耐克数十年前实现转型,On则在近年成功践行,这取决于时机把握与时代契合度。
扩大品牌吸引力时常犯的错误是过早试图讨好所有人。从聚焦核心群体起步,才能奠定品牌公信力。当品牌根基足够稳固时,才应循序渐进地拓展大众吸引力。
对成长中的品牌而言,挑战在于扩张时如何保持独特性。技术实力铸就信任,而品牌身份与情感联结塑造长期忠诚度。品牌需深思产品传递的情感价值:是否激发自信?归属感?向往?这些感知是否足以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时刻影响其选择?
3. 建立一个超越logo的品牌
对小型品牌而言,关键在于厘清哪些品牌资产不可动摇(如标识、符号、色彩、色调),哪些可灵活演进。耐克能自由调配,因其品牌辨识度极高。但对尚处成长期的品牌,重复与一致性才是根本。
On品牌早期形象仅聚焦于“On”符号。通过持续重复曝光,该符号已经成为其最具辨识度的资产(尽管许多消费者仍将其误读为“QC”)。 在与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埃尔莫(Elmo)合作的一系列广告中, On巧妙利用这种认知混淆营造出了很好的喜剧效果,证明在既定框架内仍有创意发挥空间。年轻品牌在运用品牌资产时也需大胆创新,在瞬息万变的拥挤市场中脱颖而出。要明确哪些品牌元素不可动摇,哪些可灵活调整,并确保每项应用都富有深意。
4. 切勿迷失于追求增长
Rapha品牌曾通过捕捉自行车运动历史中最具激情的瞬间,并将其与毫不妥协的品质和设计相结合,彻底革新了骑行服饰领域。但近年来,该品牌迷失了方向。2024年10月,品牌报告全年运营亏损达2100万英镑(约合2800万美元),这是其连续第七年亏损。
该品牌虽发展迅猛,却似乎失去了对核心业务的掌控。Rapha自行车俱乐部听起来颇具巧思,但实际贡献有限:在全球枢纽点提供补贴自行车租赁服务,对多数骑行者而言意义不大。同期,其俱乐部会员数从22,000人锐减至18,000人。如今涌现的大量新竞争者纷纷效仿Rapha的初始定位,且往往以更低价格抢占市场。
对于扩张中的品牌而言,关键在于认识到“放弃的机会”与“把握的机会”同样重要。当品牌被增长冲昏头脑时,往往会迷失最初的独特价值。坚守阵地而非追逐每股潮流,是优势而非弱点。On品牌的“Soft Wins”不仅是口号,更是核心品牌行为的标杆。
5. 社群无法强求
对建立市场影响力的中小品牌而言,社群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们能提升忠诚度,培养主动分享品牌故事的拥趸,助力受众规模自然增长。以On为例,该品牌从创立之初就通过讲述人们渴望听到的故事(往往聚焦运动乐趣,传递友善与积极态度)成功培育了核心粉丝群。
然而Rapha的案例表明,品牌可营造社群条件,却无法强行塑造。自行车品牌Brompton在不同市场的社群形态截然不同:在英国是胡子拉碴的科技宅于伦敦骑行通勤;在中国则是公园里的周日主题骑行活动。品牌必须懂得适时退后一步,但同时要保持观察、倾听与学习。
6. 规模扩张与保持锋芒
打造成功品牌和产品是一回事,要在拥挤市场中实现规模扩张则是另一回事,要想做多这一点更难。增长会带来多元化、变现和全面布局的压力。
然而On和Hoka等品牌证明了攀登更高峰的可能。它们的成功源于构建清晰、有价值且可复制的体系,并以专注态度和极致细节实现规模化。成功的挑战者品牌绝不稀释自身特色,能抵制“全盘接受”的冲动。对于新品牌:请在早期就确立品牌定位,并按自己的规则实现规模扩张。
译者:Tere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