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三百多人的千年古村,因安静秀美成各国中产隐居地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1月27日 15:11
圣·让-德科勒的古朴、宁静与精巧,在法国最具乡村之美的多尔多涅也是数得着的。

印象最深刻的画面,一对老人慢慢走来

我对圣·让-德科勒(Saint-Jean-de-Côle)的最深刻印象,是城镇旁边的一条沙土小路。小路一边是布满青苔和爬山虎的古老围墙,一边是民宅和花园围栏,阳光在树冠的空隙处洒下,两位老人缓缓走来。法国一直有“最美丽村庄”评选,多尔多涅所占数量最多,圣·让-德科勒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面积只有12.7平方公里,人口更是只有三百多人的小城镇,位于科尔河畔,有着真正与世无争的幽静。它并非唯一,而是代表了多尔多涅乃至法国乡村的普遍面相。

入村的沙土路和古老护墙

圣·让-德科勒虽小,却不仅仅有质朴乡村和自然景致,还有规模相当可观的修道院和马东尼城堡(Marthonie castle),二者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1世纪。它也有现代的一面,游客中心、酒吧、餐厅和纪念品商店一应俱全,只是都以古建筑承载。

沿着开头提到的沙土路走入城镇,古朴广场上立着各种中世纪民居,土黄色砂岩建造的屋子、红棕色瓦顶和鹅卵石街道,还有曾作为修道院使用的圣让-巴蒂斯特教堂,让人有瞬间回到中世纪之感。教堂由1081年起担任佩里格主教的雷诺·德·蒂维尔创立,如今所见的建筑大致整修于15-17世纪,早在1862年,它就已经被法国政府列为历史古迹。

广场上有餐厅和酒吧

教堂外观古典,呈现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矮矮胖胖的椭圆形外观配上方方正正的罗马式钟楼,据说在法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堂内部以石块砌成拱顶,木椅摆满大厅,黑色祭坛雕像精致。从建造初期,它就设计过一个直径12米的圆拱顶,如果建成,将成为当时多尔多涅地区最大的拱顶,但这显然超出了当地建造者的能力范围。18和19世纪,屋顶两次崩塌。最终当地人放弃了修复,以城镇普遍采用的红棕色瓦片覆盖的木质屋顶代替。

教堂与风雨市场

教堂内外的斑驳墙身提示着它所经历的沧桑。百年战争期间,它曾于1394年被英国人占领,遭遇巨大破坏,直至1404年才被法国人夺回。1436年,教皇尤金四世鼓励重修教堂,但16世纪,它又被新教徒占领。法国大革命期间,修道院书籍被大量掠夺和焚毁,教堂于1801年成为教区教堂。直至1862年被列为历史古迹后,才得到一次次保护修复。

教堂内部

教堂门口有一个红瓦斜顶的风雨市场,红棕色瓦片历经沧桑,已经逐渐褪色,中有一根石柱支撑,四面则有木架充当栏杆。当年的圣·让-德科勒一度热闹非凡,它位于贸易之路上,农夫和商贩们推着手推车,带着货物来到广场上进行交易,影响力远及佩里格和利摩日等名城。但后来它逐渐落寞,直至19世纪昂古莱姆和布里夫之间的铁路线经过才恢复生机。不过,如今它再度安静,旅游业成为支柱。

风雨市场

教堂旁另一座黄砂岩墙身覆盖红棕瓦的雄伟建筑是马东尼城堡。它最初随修道院的兴建而诞生,原本用于卫护修道院。百年战争期间,它被英国人烧毁,15世纪重建,其后成为波尔多议会主席皮埃尔·蒙多·德拉·马东尼勋爵的居所之一。如今所见的城堡建筑,定型于16世纪的修复,圆形和方形塔楼顶部都有锯齿状防护与射击口。17世纪,城堡进行了扩建,增加了一个三层翼楼,与主楼相连,底层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拱形回廊,直面城堡庭院。

马东尼城堡全貌

广场上还有一座小小的纪念碑,写有“1914-1918”“1939-1945”字样,一望而知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纪念碑。与法国其他地方一样,圣·让-德科勒在一战中也遭遇了惨痛的人口损失,二战后又遭遇人口外流,直至上世纪70年代,人口稳定在三百多人。近年来,倒是有不少外国人因为圣·让-德科勒的宁静之美,选择移居至此。

一战和二战纪念碑

沿着广场旁一排幽静民居前行,就可以见到城镇的古老石桥。这座哥特式桥梁横跨科尔河,两侧桥头是几座古朴民宅,黄砂岩墙身和红棕色瓦顶的古朴,与天蓝色窗棂与遮光板的明朗,在蓝天下实现了“中和”,延绵青山则是背景。

与修道院教堂和城堡一样,古桥的历史也始于12世纪。桥面上的鹅卵石和在石块中顽强生长的青草,延伸向对岸的房舍。桥边最美的一座民居,二楼有优雅回廊,侧翼有一座方形角楼,实际上是旧时磨坊,紧邻河边处还有旧日水车痕迹。

古桥边最精巧的民宅,侧翼原为磨坊

古桥边精巧的民宅

圣·让-德科勒的古朴、宁静与精巧,在法国最具乡村之美的多尔多涅也是数得着的。最可贵的是,虽然五六十年来,城镇人口一直仅有三百多,但始终没有破败凋敝。

路边民宅

相比法国某些城市的凋敝状态,圣·让-德科勒模样古朴,内里却相当“年轻”。最起码,困扰部分法国城市的狗屎问题,圣·让-德科勒就没问题。我在路边见到一个垃圾桶,除了可以丢弃正常垃圾之外,桶身上还竖着一个铁牌,上面绘制着一只可爱小狗,狗头上有“请捡起我的粑粑”字样,狗头下则有一个装有塑料袋的铁匣,写有“在此抽取袋子”字样。最有趣的是,铁匣里的塑料袋上也绘有可爱的小狗模样。(文中图片为作者叶克飞拍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飞一般自游”,作者:叶克飞,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