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与实体零售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壹览商业·2025年11月26日 19:33
线上零售开启个位数增长时代。

11月11日晚上,莎莎躺在床上,划拉着购物车,陷入了纠结。双十一不买点什么似乎“不太对”,但裙子只比平时便宜三十几元,且要等上半年才能穿出门。在全年促销不断的今天,她的购买欲望并未被点燃。

这届被拉长至“史上最长”的双十一,快手率先抢跑,抖音、京东、小红书、天猫、拼多多、美团等平台相继加入,周期较去年再延长近一周。然而,与“最长战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消费者感知的淡化。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背后,是中国零售业的变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9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0.84%,这一占比已维持近5年,电商总渗透率为25.02%,创下近四年新低。

这不仅传达了整个线上渠道增长见顶的信号,也意味着市场从增量竞争完全转变为存量竞争。大家不再是一起把蛋糕做大,而是争抢对方盘子里的蛋糕。

线上线下渠道博弈接近临界点

从宏观数据来看,线上零售的增长几乎停滞,与线下零售形成胶着状态。

线上增速进入低增长新常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14.75%一路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在零增长区间徘徊,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小幅反弹至3.58%,但已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

更值得警惕的是,作为线上销售绝对主力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其增速在2025年前三季度仅为0.89%,且已持续2年,几乎陷入停滞。这清晰地表明,线上渠道的整体增长动能已大幅衰减。

电商总渗透率在2023年达到顶峰后连续两年下滑,2025年降至25.02%,为近四年最低。这发出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线上渠道的“天花板”就在眼前。

在与线上的拉锯战中,线下零售额在经历2022年的短暂负增长后,增速逐步回升,并在2024年以4.59%的增速反超了线上的0.67%。这说明线下消费的体验和价值难以被完全替代,在消费回归理性的趋势下,展现出韧劲。

更重要的是,过去五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30%,线下零售总额牢牢占据着约70%的份额,格局异常稳定。

双方在70%与30%的份额比例上形成了动态平衡,渠道格局趋于稳定,单纯的线上迁移已结束,接下来是更为复杂的消耗与博弈。

线上平台正面攻坚

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已逐步见顶。人民网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在这一背景下,电商平台难以再依靠“拉新”实现增长,竞争焦点从争夺增量用户转向争夺存量用户——即从线下或其他平台抢夺有限的消费者注意力。

线上平台采取了积极的进攻姿态,在正面战场消耗对手。

他们的第一招,是价格战。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拼多多凭借极致的“省”,开辟了下沉市场并重塑了消费者的价格心智,带来了持续的流量与GMV攀升。随后,抖音电商凭借内容生态切入战场,进一步瓜分市场份额,使存量争夺更加白热化。

面对用户分流与增长压力,淘天和京东等传统平台不得不被动应战,将“低价”作为提升DAU核心战略。京东推出“买贵双倍赔”;淘宝在商家后台推出“五星价格力”工具,直接将商品定价与搜索流量曝光挂钩;抖音电商也通过算法为商家提供“建议价”,以平台机制引导低价竞争。

当所有平台都在用同样的策略竞争时,原本的差异化优势便不复存在。价格战从战术选择升级为生存必需,如同军事史上的消耗战,各方都在比拼谁的资源更持久。

同时,平台需要新的差异化筹码。于是,更极致的售后保障与物流服务成为新的战场。从早期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到2023年底各大平台全面应用的“仅退款”规则,再到支持平台会员无限次退货包运费,这一系列举措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通过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和售后顾虑,打造超越价格的服务壁垒,从而在存量市场中赢得用户。

后方起火

然而,极致的进攻,往往伴随着后方的混乱与失衡。

对商家而言,隐性成本与运营压力剧增。以服装为例,一次退货产生的双向快递、包装、人工及货品损耗成本,加之漫长的回款周期和商品过季风险,严重侵蚀利润。

茵曼的创始人方建华曾控诉,“电商平台退货率普遍60%左右,销售到账率仅30%左右,与三四年前60%到账对比,形成巨大反差,真是卖了个寂寞。”

更严峻的是,激烈的内卷导致了生态的扭曲。

一方面,宽松的退货政策催生了一批“羊毛党”,商家开始与顾客“斗智斗勇”。今年双十一引发热议的女装超大吊牌就是典型例证——尺寸直逼A4纸的吊牌,通过防盗扣固定在衣物上,配合上千奇百怪的防拆工艺,既影响穿着体验,也增加了商家的生产成本。

图:源自网络

另一方面,激烈的流量内卷使得竞价机制趋于畸形。

《晚点LatePost》报道,商家在淘天平台的运营成本结构主要包括开店费用、工具费用、平台服务费、流量推广费、售后费用和平台合作的物流仓储费用等6大方面。多名商家表示流量推广费占比超过50%,有的甚至达70%。

成本越来越高,但商家们却不敢涨价。经营压力下,部分小商家选择压低生产成本以维持利润,这导致市场上“货不对板”的劣质商品增多,进而进一步推高退货率,抬高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线上的正面强攻虽攻势凌厉,但其边际效益正在递减,并已引发内部失衡。

战术升级:稳固后方与合纵连横

当“伐兵”与“攻城”的代价过高时,线上平台的战略重心开始调整,从一味对外掠夺,转向对内整顿秩序与对外寻求联盟。

平台着手修复失衡的商业生态。2025年4月,主要电商平台相继公告,不再主动介入“仅退款”申请,将裁决权交还商家。淘宝更是上线新功能,允许商家屏蔽异常和高退款率用户。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平台从过去单纯讨好消费者,转向寻求买卖双方利益的再平衡,旨在维护一个可持续的经营环境。

同时,战争的维度更细。阿里的88VIP以及京东的京东PLUS都将会员服务打通,数据层面的整合有助于绘制出更为完整的用户消费画像,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更科学的选品与库存管理,以及更高效的跨品类营销。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整顿内部秩序的同时,线上平台也积极展开“伐交”,通过联盟与融合,将线下力量纳入己方阵营。

即时零售战场的开辟就是典型例证。平台通过技术、流量和履约体系的输出,将线下实体店转化为自身生态中的前置仓,共同满足消费者“万物到家”的即时需求。这既削弱了纯线下业态的竞争力,又极大地丰富了平台的供给,实现了“化敌为援”。

在硬核的商业竞争之外,线上平台与品牌也开始强调绿色环保、社会责任与传播中国文化等价值观,这既是塑造品牌差异化的方式,也是为了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价值认同。

线上平台的战术升级,意味着零售竞争已从单一渠道的对抗,转向生态协同与价值共建的高阶博弈。

线下向上反击

仗打到这个份上,蛮干没用,线下商家也不再被动防守,而是开始拼内功和巧劲儿,通过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发起向上反击。

一切的核心是最大化线下不可替代的“体验价值”。 传统的百货、超市正大规模“变身”,从永辉、步步高等商超学习胖东来,到银泰百货举办户外音乐会、引入新潮业态,其目的都是将购物场所从一个单纯的交易空间,转变为一个融社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活空间。

消费者来这里不再只是为了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客单价和停留时间都得到提升,同时也建立了更强的品牌情感连接。

与此同时,传统商超调改后,会淘汰一些坪效低的门店,曾经稀缺的核心商圈优质点位被释放,为具备新商业模式、新消费体验的零售品牌创造了历史性的入场机遇。于是我们看到,后来者如盒马、山姆、奥乐齐、零食很忙、好想来、嗨特购等新兴品牌开始大规模扩张。

伴随着这些新兴品牌与渠道的发展,自有品牌爆发,山姆会员店、Costco、盒马等大力开发自有品牌商品,这些商品由商家直接向工厂定制,砍掉了中间环节和品牌溢价。通过供应链重构,推出线上没有或线上价格更高的独家商品,建立起商品力壁垒。

线下门店利用企业微信、社群,由导购将到店顾客沉淀为私域流量,进行长期维护与精准营销,实现了从场地经营到用户经营的转变。门店通过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收获到客户忠诚度和复购率。这种模式抗风险能力强,顾客的决策成本低。

服务也在持续加码。如京东MALL提供免费咖啡豆与咖啡机供顾客体验,银泰百货的专柜提供免费上妆与皮肤护理活动。这些服务将商品价值延伸至解决方案,增加了客户的粘性,这是线上难以替代的核心环节。

线下并非与线上进行同质化的价格火拼,而是回归商业的本质,通过打造独特的体验和深厚的情感连接,来创造线上无法复制的价值。

最后

电商渗透率触及天花板,并非零售业的衰退,而意味着中国经济正从商品社会迈向服务社会,消费者的追求从“拥有更多”转向“体验更好”。

纵观全球,美国、英国、日本等成熟经济体的电商渗透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美国约16%,日本不足10%,其背后是服务消费占据绝对主导的经济结构。中国的数据走势,恰恰是走向成熟的信号。

未来的零售竞争,将不再是非此即彼的渠道争夺,而是融合共生的能力重构。线上平台需要线下扎实的体验、服务和供应链作为根基;线下业态也需要线上流畅的触达、数据和效率。

战争的尽头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在博弈中找到新的平衡点。零售业的未来在于更深的价值创造、更暖的情感连接与更无缝的体验融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蒙嘉怡,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基于数字主权对基础设施和数据控制的关注,本文介绍了“AI代理主权侵蚀”,AI代理如何自主跨境调用第三方工具,暴露了欧盟人工智能法合规模型中的关键漏洞。

18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