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拒藤校、弃全奖也要去?美国一公司放话“上大学是浪费时间”、直接招聘高中生,引发热议:拜托,千万别冲动

CSDN·2025年11月03日 19:46
高中生工程师?引发网友热议。

在美国,一场关于“大学是否还值得上”的讨论,正在被一家科技公司点燃。

这家公司叫 Palantir——一家以数据分析而闻名的硅谷企业。它推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新计划: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全职参与真实项目,跳过四年的大学教育。

Palantir CEO Alex Karp 给这个计划起了个响亮的名字:“Meritocracy Fellowship(精英奖学金计划)”。而对于这个计划,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现有的美国大学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已不再可靠,也并非必需。”

颇为讽刺的是,这位鼓吹“大学无用论”的 CEO 自己却是名校出身——本科哲学、哈弗福德学院毕业,后又拿到斯坦福的法学博士。

“大学已经烂掉了”,18 岁少年拒了布朗大学

对 18 岁的 Matteo Zanini 来说,这项计划的推出几乎颠覆了他的人生。

他原本已拿到布朗大学(一所全球学术界的顶尖学府,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录取通知,甚至还获得了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全额奖学金。按理说,他的人生路线几乎已经确定——顶尖大学、名企实习、再进大厂或研究院。

但 Palantir 招聘贴上的那句“College is broken(大学已经坏掉了)”却让他陷入犹豫。那篇帖子还写道:“大学录取的标准早已失衡。如今的高校,追求的已不再是真正的能力与卓越。”

于是,Zanini 最终决定放弃名校,加入 Palantir 的“实验班”。他的朋友、老师等无一例外地反对,只有他的父母犹豫片刻后说:“决定权交给你。”

就这样,他成为了 500 多名申请者中被选中的 22 人之一——Palantir 这项计划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学员。

从“西方文明速成营”开始的奇怪培训

不同于一般实习,这批“少年工程师”的第一课不是写代码,而是上文化课。

Palantir 给他们安排了一场为期 4 周的封闭式研讨课,主题听起来就相当“古典”:

● 西方文明的起源

● 美国的历史与独特文化

● 社会运动与政治分裂

● 领导者案例研究(包括林肯与丘吉尔)

公司高管 Jordan Hirsch 解释说:“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我们不想让他们只是‘实习生’,而是能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研讨课结束后,实习生们就会直接被分配到公司各个项目组:他们不是在做样本任务,而是真正在参与生产项目——医疗数据、保险系统、国防工业,甚至政府客户。

Palantir 把这种模式称为“trial by fire”(火线试炼)。Zanini 回忆说:“我第三天就被丢进一个客户项目,还要跟一群前线部署工程师出差。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是真实世界,不是课堂。”

“前线部署工程师(Forward-Deployed Engineer)”是 Palantir 自创的一个职位名,指那些深入客户现场、用数据和软件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顾问”,后来这一概念也被许多创业公司效仿。

而到了第 3 周,管理层基本就已经能判断哪些人能留下,哪些人无法适应。等项目彻底结束后,公司会根据表现决定是否发出正式 Offer。

高中生工程师,引发网友热议

这场“反大学实验”在美国科技圈和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一个清醒而现实的尝试——用职场实战取代大学象牙塔。

● “别忘了,这其实是一场四个月的超长面试,比招错人再解雇更划算。”

● “大学只会给你文凭,而公司能给你真实能力。四年后,你会选刚毕业的学生,还是有四年项目经验的实干家?”

但反对者的声音更为尖锐:

● “拜托,孩子们,别冲动。你们需要的是生物识别和编程课程,而不是‘西方文明导论’。”

● “如果你真觉得大学没用,下次做手术请找个高中生医生,坐飞机请坐一架由高中生设计的飞机。”

同时,也有一些人提出更中立的观点:“我也认为,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大学。录取制度需要改进,让真正能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留下,而不是让大学变成‘教育垃圾场’。”

Palantir 的野心:重建“精英教育”?

在外界看来,这不仅是一场人才实验,更像是 Palantir 对当代教育体系的一次“宣战”。

其 CEO Alex Karp 在公司财报会上直言,如今大学生“只会讲套话”,失去了批判思维和创造力。而 Palantir 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动手做”、“快速学习”和“服务社会”。

随着项目接近尾声,Palantir 尚未公布哪些学员会留下。

目前,Zanini 的父母依然希望他能回大学,但他坦言:“如果能拿到正式 Offer,我可能就不回去了。”问起原因,Zanini 笑着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信任。哪家公司会让一个 18 岁的新人,在第三天就参与实际项目?这简直疯狂,但也太酷了。”

而项目负责人 Sam Feldman 则表示,不论这 22 名学生最终选择留下还是回校,他们的人生路径都会被永久改变:“我敢打赌,不会有人再去做投行或咨询。他们已经尝过‘构建’和‘掌控’的滋味。”

至于这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或只是 Palantir 的一次昂贵实验——四年后,也许才会有答案。那么,你对于 Palantir 的这项计划又有何看法呢?

参考链接:https://www.wsj.com/business/palantir-thinks-college-might-be-a-waste-so-its-hiring-high-school-grads-aed267d5?st=2127iJ#comments_secto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 ,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