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能不能做"一把手",就看这3点

张丽俊Cherry·2025年10月30日 10:17
定战略、搭班子、建机制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段话:

一把手是大脑,班子成员是手足。有了一个好的大脑,就是手足有点毛病,照样成就一番事业。大脑出了毛病,手足就会乱套。

形容得很贴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家公司好不好,关键就在于一把手。

01

一把手常犯的3个错误

很多一把手,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犯这3种错误。

1、在战略上不够用心

很多公司的一把手对战略并不重视,他们眼里只有销售目标,每天只为销售目标一路狂奔,而没有去思考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把手,你永远要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去思考你的战略,如何实现你的战略。

也有一些一把手,虽然很重视战略,但战略只留在PPT,说“我们要成为行业第一”,但具体怎么做,怎么落实,没有想过。

他们也缺乏定力,总是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看见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战略恰恰是不做什么,是舍九取一。

2、总是在降级使用

有的一把手犯的错误是降级使用,他明明是老板,结果却在做业务经理、品牌经理的活儿。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靠你一个人,企业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之所以会降级使用,核心原因是他没有搭好班子,缺乏能干的将军,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自己大包大揽。

3、只有命令没有机制

而一把手容易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在公司内部建立机制。

表现为管理随心所欲,流程混乱,奖惩看心情而非制度。

内部运作高度依赖一把手的主观判断和临时指令,这样也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所以,合格的一把手,都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定战略、搭班子、建机制。

02

定战略

没有战略的公司,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和目标的船,虽然可能随风漂流,但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可能在风暴中沉没。

所以一把手定战略,就如同船长绘制航海图。因此,一定要在上面花大量的时间。

那么,有哪些制定战略的流程和技巧?

1、战略定位:三位一体图

战略定位不能从“想做”出发,而是要结合想做、可做、能做。

想做:就是你的使命、愿景、目标,它是支持你做大、做强、做持久的根本动力。

战略要从你的愿景出发,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那么就不可能有战略。

可做:就是你做的事,要符合大势,要顺应规律,这样你才可以去做成这件事。

战略必须切合实际,顺势而为,你必须全面考虑内部限制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

能做:就是你的能力和优势,包括你的绝对优势,以及跟别人对比的相对优势。

战略要发挥企业的优势和特性,一定要做你擅长的事。

2、找到战略的远见:战略五看

那么,如何具备远见,找到自己的机会?

有一个战略五看:看趋势,找方向;看市场变化,找机会;看用户,找定位;看同行,找差距;看自己, SWOT分析。

3、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波特五力模型

又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有一个工具,就是波特五力模型。

第一个,规模优势,要看规模有没有带来成本领先。第二个,产品差异化优势,你的产品有没有满足差异化需求。第三个,技术领先优势,你的技术有没有壁垒。第四个,资金端优势。第五个,渠道优势,你有没有构建一个强大的销售渠道。

4、战略执行到落地的7七个步骤

此外,你还要考虑战略的执行与落地,如果没有执行与落地,你的战略其实也不叫做战略。

从战略到执行也有七个步骤:高管培训、企业诊断、战略共创、架构设计、绩效设计、人才培养、跟踪复盘。

所以,战略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一定要针对性学习,这些内容我在《老板三板斧》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在这里就不再展开。

03

搭班子

一把手很重要的第二件事,就是搭班子。

在《盈利》一书中,作者提到搭班子有三条关键原则:一是功能要全;二是将要用强;三是兵要多。

1、功能要全。

企业就像一个生命体,必须“五脏俱全”,人有心、肝、脾、肺、肾,缺少任何关键功能都难以生存。

企业也是如此,我之前也提到过达摩五指,产品、营销、品牌、技术、运营,你都必须要有。

功能齐全,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客户价值,确保经营系统的完整性。

2、将要用强。

组织的强大源于人才的强大。领导者必须敢于并善于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古人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员工比你水平高得多,你就能做出一方天地;你能用“朋友”一样的下属,你就能够称霸;最糟糕的是用很差的下属,下属都唯你马首是瞻,那你就危险了。

所以,一定要用强将,他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比你强,他一定要能独当一面,能和你互补。

在我们公司,我招聘高管,如果他没有在某一个方面超过我,我是坚决不会要的。

当每一个人都有强的地方,你也就避免了降级使用,一把手可以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3、兵要多

此外,你还要有大量的好的员工,但所谓多,不只是多在人数,而是多在质量。

组织的战斗力取决于一支训练有素、价值观一致、能打硬仗的“精兵”队伍。所谓的“多”,应体现在高质量人才的密度和人才储备的深度上。

谷歌等顶尖公司也推崇“人才密度”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中高质量人才达到一定浓度时,会自动形成追求卓越、互相学习的正向环境,并自然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成员。

所以搭班子,取决于一把手要对人有意识,要重视人,要做好人才招聘、人才盘点、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

04

建机制

当公司有一定规模后,企业需要从“老板”为主,变为以“机制”为主。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一定要会建制度。为企业设计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驱动组织自动、高效地运转。

管理的制度,一般来说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业务的管理制度。比如说战略会该怎么开,业务复盘会该怎么开,客户资源该怎么分配,提成制度该怎么定,业务的高压线制度该怎么定……

第二,人才管理制度。比如说每个层级晋升的标准是什么,能公开透明、能衡量吗?每个层级转岗的标准是什么?降级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个,利益分配制度。前线业务部门该怎么分钱?中后台该怎么分钱?股权该怎么分配……

其实,钱分对了,管理一半的问题就解决了。

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所以要尽量设计好的制度,激发员工的潜力。

所以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建立起来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不再依赖于任何一个天才或强人,而是依靠一套不随个人意志转移的、能够自我循环的机制。

最后总结一下,判断一个人能不能做“一把手”,就看这3点:会不会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能走多远;能不能搭班子,班子决定组织能走多快;善不善于建制度,制度决定组织能走多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1
5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下一篇

咖啡业务,看到了开花结果的希望

10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