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五星酒店,榨干打工人最后体面

旅界·2025年10月27日 09:40
从四星跳五星,我降薪了。

01

前段时间,厦门一家外资四星酒店工作的读者朋友若溪忽然问我一句:

五星酒店,怎么感觉比我们还难混?

若溪是酒店前台,之前就和我抱怨过她们部门一下走了两个主力,一个领班,一个主管。

几个月过去,她却对我哭笑不得的说:那俩人,又准备回来啦。

不光是回到原酒店,更像是回到了现实世界。

若溪先说的是那个领班妹子。

原来她跳到了厦门岛内一家地段绝佳的外资五星级酒店,头衔没变,还是领班,工作内容也同样是负责好评率。

听起来不难,可她干了三个月,几乎崩溃。

她说,领班妹子原话是“以前我们四星酒店给客人升个房型,送个小果盘,或者说两句软话,多半就能换来好评。五星酒店的客人呢,房型升级、早餐加送、连住打折,都试过了,根本不甩你。”

若溪语气里掺了点叹气,“她从试用期到离职,拿到的好评不超过三位数。”

更扎心的是工资。

领班妹子和若溪吐槽,一个月到手三千出头,竟然比原来还少,连称,“以前以为五星酒店工资高,跳过去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去贴金的。”

一番毒打后,她回到原酒店上班,若溪说看着都觉得她心情好多了。

至于那个主管,若溪说,看她辞职后先去台湾金门玩了几天,然后回家躺了一个月。

最近也在到处面试,但好像兜了一圈,最后还是想回来。

若溪回忆:“她那时候走,酒店里领导轮番给她做思想工作,现在我们这边岗位空着,只要回来,工资一定能往上调。”

离职后,她其实也拿到了几份Offer,但最终都没去。

原因只有一句话:“厦门岛内的五星级酒店,真的是超级内卷。”

在这位主管同学看来,五星酒店门槛高,但待遇并不优厚,有时候,甚至连工作环境都不如自营型的中端酒店。

而若溪所在的这家四星品牌,虽然不如五星听起来响亮,但隶属于一个国际酒店集团,品牌线从中端到高端都有,名气不缺,制度不死板,反而成了练级好地方。

“我们这边,领导一句话,很多事就解决了,管理也宽松,客诉不怕,上面支持你就行。”

她举了个例子,最近有个女客人进门就说房型不满意,要求换房,但她外卖直接放床上,油渍渗进了被芯。退房时拒绝赔偿,一度闹到现场。

“我们白班经理,直接跟她掰扯,撕到报警。她是个泼妇,但我们就是硬杠,没让她得逞。”

她停顿了一下,笑了,“后来她说以后拉黑我们酒店,但我们其实挺开心的。”

但若溪也明白这在五星酒店几乎不可想象。

“那边讲究流程,层层审批,客人只要说投诉,前台脸都吓白了。”

02

很多人以为,酒店行业薪资和星级是挂钩的。

星级越高,工资也该越体面,毕竟制服更笔挺,Lobby更亮堂,客人也更挑剔。

打工人站在那里,眼神都要带点光。

但实际情况,往往刚好相反,五星酒店常常给不出行业最高工资,甚至连中位数都达不到。

看看招聘平台就知道了。

以厦门为例,在BOSS直聘上搜索五星级酒店的前厅、客房、礼宾岗位,薪资区间大多集中在4000到9000元之间,其中不少岗位实习期只有3K出头。

而同城的一些中端连锁品牌,比如四星合资、自营型轻奢酒店,招聘价反而更高,直接开到了5000到9000元之间,有提成的销售岗甚至能摸到上万。

懂的都懂,招聘上写的是区间,到账那部分,永远取的是最低值。

换句话说,很多五星酒店的“招人价”,正在和中端酒店打平,甚至被反超。

那为啥五星酒店有底气用低于市场价去招聘基层员工?

一些在五星酒店工作的读者和我分析,他们认为除了收入之外,很多五星酒店品牌自信地认为可以给打工人履历贴金,方便下一份求职。

说白了,在招聘市场,五星级牌子就像一纸头衔,站在那里,本身就是吸引力。

而很多从业者一开始确实也愿意,毕竟简历上多了一行知名品牌,总归是加分项。

更何况,不少名企出身的管理层、更加系统化的标准流程,也确实能学到些东西。

但长此以往,打工人觉得来这里能涨身价,那酒店和业主也觉得没必要多出成本,学费收不到,至少省点工资没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经济型理论来总结,这就是所谓的履历贴金效应。

越高端的品牌,越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因为它们从来不缺应聘者。

公开招聘挂在官网上,后台永远有人投,即便暂时没有合适岗位,也可以从实习生、劳务派遣、轮岗制开始磨。

人才多到溢出,自然就少了讨价还价的空间,供给过剩的岗位,工资只会越走越低。

行业里的结构性差异也就此显现。

《中国酒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2024)》指出,近五年总经理与总监级别的薪资在稳步上涨,但关于基层员工的涨薪趋势,却未在公开报告中呈现。

涨的是塔尖,稳的是底盘。

这就意味着,年轻人想通过五星酒店提升身价,起点可能选得没错,但路径往往走得太慢。

03

当五星酒店失去工资光环,也很多年轻人开始思考:这段履历,真的值这个代价吗?

毕竟,五星酒店内部的运营结构,本就没那么扁平。

光一个部门,就可能层层设岗,从专员到领班,从主管到经理,再到总监,人一多,责任一摊,晋升通道就容易变窄。

每层级之间拉不开足够的工资差,岗位的价值感就会被削弱。

做五年还是领班,和刚进来的领班,工资相差无几,只不过你多背了一点责任,多熬了一点委屈。

管理上却还要套流程、讲规矩、过审批,一旦出事还得扛锅。

有时为了一个客诉要连写三封邮件、填五张表格、按五轮流程,最后被告知要“进一步调查”。

你会发现,自己虽然穿着体面的制服,干的却是最低效的打工流程。

相比之下,四星甚至准四星的自营酒店,反倒越来越成了打工人避风港。

一些本土酒管集团品牌晋升路径更明确,岗位权责更清晰,管理风格更灵活,做得好的人,短时间就能挑担子,拉得住客户也能叫得动管培生。

只要你做得出效果,就拿得到结果。

华住的赛马文化和七条赛道

这种工作氛围,虽然没有五星的光环,但胜在真实可控。

而在五星酒店,很多时候,事情还没做,就已经有人在准备PPT了。

更大的问题是,外资五星酒店的岗位结构,很多年没有变过。

人力预算吃紧,只能靠实习生补空档,一批走一批来,队伍永远是流动的,而这种结构对年轻人来说,并不友好。

因为你很难在一个不稳定的系统里稳定的成长,期待的工资抵学费也成了一场空。

事实上,当经济收敛,对很多打工人来说,真正的稀缺品是酒店品牌背后那张写得出前途的工资条。

更现实的是,打工人并不会无限期地等待体系优化。

当晋升变慢、收入倒挂、话语权稀薄,这些曾经心甘情愿留下来“镀金”的人,也终有一天会转身离场。

这些年,我已经记不住身边有多少在五星酒店打拼的年轻人转行。

他们跳去了高端物业,干起了私房菜,加入了新兴露营品牌做营地运营,还有人干脆把自己包装成有酒店经验的职场博主,在短视频平台接起了合作单。

他们没做错什么,五星酒店也觉得自己有理,只是彼此之间不再刚好匹配。

当低薪行业留不住务实打工人,最终也只会剩下那份空落落的体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作者:theodore熙少,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每日为你讲述最动听的文旅商业故事。

下一篇

AWS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追赶者”的境地。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