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亿人睡不好觉,安克、Bose看上这个千亿规模市场|知料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为了睡场好觉,人们会尝试多少新奇的产品?
在安克的业务版图中,一款细分赛道的产品拿下亮眼收入——Soundcore Sleep睡眠耳机最新一代A30,今年在Kickstarter众筹金额达到309万美金。有业内人士告诉硬氪:“安克睡眠耳机第二代产品积累的销量已经破百万台。”不过,安克品牌人士表示:销量还远未到百万台。
睡眠问题早已成为都市人的“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睡眠障碍率约为27%。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2020年的研究发现,14.5%的美国成年人入睡困难。根据谷歌趋势数据,“失眠症状”的在线搜索量在过去五年中呈上升趋势,每年一月都会达到显著的峰值。
Strait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睡眠市场规模价值677.6亿美元。异睡症、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疾病带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床上用品等睡眠辅助设备需求大增。
但这门看似笃定的生意已经险滩密布,触礁的不乏大公司。
2018年,Bose推出一款名为Sleepbuds的睡眠耳机。这款产品曾是Bose在传统降噪耳机外开辟的新品类,也为无线耳机开辟新的用户场景。
之后华米、万魔和安克都陆续推出了同类产品。但三年前,Bose宣布停产Sleepbuds,理由是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和受众。
Bose Sleepbuds的退出,让市场开始有新的疑问:睡眠耳机真的会是个大市场吗?
事情很快迎来转折。在Bose关停Sleepbuds项目后,主导该项目的三个工程师,联合收购了Bose睡眠产品线的核心技术,成立品牌Ozlo。
Ozlo旗舰产品在Indiegogo和Kickstarter两大众筹平台分别斩获816万美金、141万美金,拥有近3.6万支持者。显然,睡眠耳机是门有空间的生意。
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睡眠辅助设备的需求当下存在,未来也会一直繁盛。这群开拓者摸着石头过河之际,需要解决很多技术和市场的难关。
01 小和续航的天然挑战
睡眠耳机由于要过夜佩戴,对耳机的舒适性和续航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睡眠耳机需要小巧、佩戴无感,同时具备不错的续航能力,避免用户在佩戴过程中因断电情况影响使用体验。
无线耳机是个相当成熟的品类,从头戴式耳机的形态,再到近年来流行的开放式耳机、骨传导耳机,体积不大,但都不可能佩戴整夜。
耳机体积的小巧和续航天然的存在矛盾性,这成为睡眠耳机设计上的一大挑战。
骨传导运动耳机品牌墨觉创始人Robin告诉我们,想要把睡眠耳机做好并不容易。这是一种天生矛盾的产品,既要做小,还要做续航,又要做降噪。降噪算法对续航的影响是强相关的矛盾点,但体积小又要牺牲续航和降噪的可能。“结构设计就是最大的挑战。”
所以睡眠耳机不得不阉割一些常见功能。比如有些产品无法继续压缩物理空间,牺牲了通信功能,只能睡眠用。
厂商们想出了不同的平衡办法。比如万魔的睡眠豆产品为了追求体积小,提供“离线模式”来降低功耗。
万魔睡眠豆的产品负责人Fred告诉硬氪,为实现睡眠豆的舒适度,包括侧睡不压耳,耳机尺寸设计做到极致小和轻薄,在结构堆叠设计上只能用非常小尺寸的高密度电池。
另外,要确保一整晚的睡眠时间(大于10小时),必须在降低功耗上做文章,如选型超低功耗MCU,耳机本地储存舒眠音乐,实现本地播放模式,优化硬件和软件架构和代码等来实现超低功耗增加续航时间。虽然曲库有限,但能大大降低功耗。
睡眠耳机空间堆叠上的挑战或许也是Ozlo不惜花费一年时间,同Bose谈判收购Sleepbuds的重要原因。毕竟Sleepbuds曾销售近四年时间,大公司团队长年研究之下,对于产品形态的技术积累自然有深厚沉淀。
而另一个产品难点则是对佩戴体感的高要求。
Ozlo卖点这一就是“侧睡不痛”,舒适性也确实成为海外用户对Ozlo称赞的一大理由。
Ozlo的产品基本沿袭Bose Sleepbuds的形态,也沿用了Sleepbuds标志性的鲨鱼鳍设计。其区别于传统耳塞的外凸设计,采用硅胶材质柔软,伞状耳塞头贴合耳道,柔韧耳翼与耳廓契合,无论是侧卧、仰卧等睡姿都能稳固佩戴,并分散耳部压力。
安克旗下音频品牌声阔Sleep A30耳机也采用入耳式设计,结合了3D人体工程学原理,耳塞部分选用柔软材质,确保佩戴时的舒适度和密封性。耳机内置了两个传感器,能够智能检测环境噪音,并作出相应的降噪处理。
综合来看,目前所有产品都无法做到体积、舒适度、降噪、续航的全方位无短板。也因为成熟度不高,这一市场离爆发还很遥远。
02 睡眠耳机如何助眠?
在让人睡觉这件事上,睡眠耳机绝大多数所采取的路线都是物理隔绝噪音或是提供白噪音,给用户提供更适合睡眠的环境。
以Ozlo为例,其耳机的伞状结构先通过物理阻隔实现降噪,内置的Beta睡眠算法能识别入睡状态。当系统判断用户入睡后,会自动渐弱当前播放的音频,并根据预设模式切换至三种方案:持续整晚播放掩蔽音轨、定时播放后保留被动降噪、或渐入静音并维持降噪功能。
安克的Sleep A30采用的也是相似的物理降噪路线。在降噪功能方面,Sleep A30提供了多种模式供用户选择,包括主动降噪(ANC)开启、自适应以及关闭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调整降噪效果。
除了降噪技术,睡眠耳机会围绕睡眠,做一些健康分析。
Ozlo充电盒除了实现充电需求外,内置环境传感器,充电时可实时监测房间噪音、光线及温度数据,次日通过APP生成睡眠报告。安克的Sleep A30通过配套的App,用户可以获取AI脑波音频,帮助用户睡眠。
在Robin看来,睡眠市场是个非常大的板块。睡眠问题除了环境的问题,也有病理上的原因,包括情绪、压力和抑郁等。Ozlo和声阔都是在声学上做一些解决方案,但白噪音从临床上来看,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和改善睡眠问题,只是让神经疲劳从而达到入睡目的。
在《我们为什么睡觉?》里,研究睡眠的英国科学家马修·沃克写道:社会之所以对睡眠漠不关心,部分原因是科学史上一直无法解释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仍然是难以解释的生物学谜团之一。
人们为了解决睡眠问题,寻找了不少睡眠技巧和方法,也发明了不少睡眠科技产品。有人睡前两小时不饮液体,有人饮用含镁或褪黑素的花草茶、生菜水,极客们使用智能床架、噪音机应用、智能睡衣。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数据,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使用睡眠电子追踪器,这些追踪器通过追踪心率、体温和呼吸模式来监测睡眠模式和睡眠呼吸暂停等潜在疾病。一些追踪器提供优化环境的建议,例如调节房间噪音水平和温度。
例如,睡眠公司StimScience曾推出过一款个性化的智能睡眠头带Somnee,通过读取用户脑电波、刺激神经的方式帮助用户助眠;aise宝褓智能床垫则通过智能程序操控,实现轻抚、拉伸等方式助眠等等。
但最终,稳定、持久而良好的睡眠仍是从古至今的难题。卢梭曾经患有严重的失眠症,靠采药、养花、做体力劳动逐渐好转。小仲马经常睡不着觉,会通宵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工业革命后,睡眠更是成为消费和生产的大敌,作者乔纳森.克拉里曾总结:“在全球化论者的新自由主义范式里,失败者才睡觉。”
永恒的焦虑、不间断地追求利润和财富、丰盈的消费主义,这些或许才是当下人们难以真正入眠的根本原因。
“睡眠耳机主要采用的是过程干预办法,或许从去研究人的神经系统如何能够快速进入睡眠,才能更好的去设计这类产品。”Robin告诉硬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