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千万台数字手绘屏、营收数亿,深圳老牌硬件公司杀入小众赛道|Insight全球
编者按:当出海越来越成为一家中国公司核心战略时,如何征战全球市场就成为一个极其专业的话题。在全球化的演变中,已有不少中国品牌站立潮头。鉴于此,硬氪特推出「Insight全球」专栏,从品牌成长与变迁,探索中国品牌出海的前沿方向与时代契机,为出海玩家与行业提供思考与启发。
这是我们专栏第49期—— XPPen成立于2005年,它聚焦数字绘写这一增长明确的小众赛道,面向全球专业创作者,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全球销量破千万台、营收数亿元。这个领域专业门槛高、用户忠诚度高,尽管已发展数十年,随着跨平台协作与移动创作趋势发展,赛道正迎来以体验升级为核心的价值重构。近日,我们与汉王友基总经理李远志聊了聊。
作者|黄楠
编辑|彭孝秋
在全球数字手绘屏市场,过去一直被日本的Wacom垄断。直到2010年,来自中国的XPPen开始打破局面,并一跃成为全球销量第二。
XPPen品牌隶属汉王友基旗下,成立于2005年,主要基于EMR电磁感应、X3智能芯片、数字笔等技术,提供手绘屏、手绘板、绘画平板、数字笔等数字绘写产品。
没有像大多数平板厂商去泛娱乐场景争夺用户时间,XPPen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高性价比的产品,逐步站稳脚跟、实现持续式增长。
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赛道。数字手绘屏的核心用户主要是职业插画师、动画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创作者,这类人群在消费用户基数中占比有限;Adobe行业数据显示,全球专业数字艺术创作者规模约1200万人,仅占互联网用户的0.3%。
但同时,这批用户也更愿意为优质产品买单,因为他们对设备性能极度敏感,使用频次高且周期长,所以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也极高,一旦建立起产品信任就很少更换品牌。
这种窄而深的特性,使得数字手绘屏难以进入主流资本视野,但不影响其成为一个极具含金量的细分市场。
根据Technavio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数字手绘屏市场规模为15.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2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2%,增速远超许多传统消费电子品类。
“当前市场正经历两重维度的演进,不止是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是整个数字创作生态的重构。”汉王友基总经理李远志告诉硬氪,“一方面,专业创作者的需求正在向精细化发展,对色彩准确度和压感精度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移动创作推动着设备更轻量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
XPPen数字手绘屏(图源/企业)
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特性,使得数字手绘屏无法像多数大众消费电子产品那样,依靠单一爆款迅速占领市场。
相反,在多数品牌追逐大众市场的喧嚣中,XPPen选择了一条需要更耐心的路:用专业度构筑壁垒,以细分需求定义市场,在内容创作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慢生意”反而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
从「生产工具」到消费级产品
数字手绘屏并非是一个突然爆发的新兴品类。在XPPen手绘板和手绘屏产品的全球销量于2023年突破1000万台之前,这个品牌就已经在日本市场深度经营了近20年。
早年的手绘屏更像是电脑的“附属配件”,需要通过线缆连接电脑,由电脑主机算力来提供图像处理能力;屏幕尺寸多在10英寸以内,不仅笔触精度与响应速度难以满足专业创作需求,还依赖于特定的软件平台(受软件生态等技术限制),设备需与系统、软件形成三方协同才能进行创作。
因此,过去手绘屏的核心用户集中在少数专业设计机构,仅将其作为输入绘画的生产工具,用于简单的图形绘制与草图勾勒,大众认知度并不高。
直到2010年后,半导体设计能力与制造工艺等技术进步,带来了手绘屏幕的分辨率的提升、可达到1080P,压感级别跃升至1024级,即能够控制绘制线条的粗细浓淡,呈现较明显且细腻的变化,能满足大部分绘画、素描、插画爱好者和初级专业创作者的需求。
同期,EMR电磁感应技术开始普及,让设备摆脱了有线连接的依赖,便携性提升。此外,Adobe等软件厂商针对手绘屏优化功能,也进一步丰富了设备的使用场景和创作可能。
XPPen开始崛起也是在这一时期,只不过彼时XPPen已积累有一定体量的忠实用户,尤其在日本创作者人群中建立起了初步的品牌认可。技术的演进和工艺优化,令李远志和团队捕捉到,数字手绘由插画师、动画师等专业垂直领域,向消费级市场渗透的可能性。
XPPen在海外展会上(图源/企业)
数字手绘产品的精准度、笔迹跟随性和握持手感,直接影响用户创作者作品的最终表现力。若想无限接近传统纸质创作的绘画效果,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数字创作特有的技术瓶颈,既要实现极低延迟的实时笔迹跟随,杜绝线条断触或抖动,同时还需要在不同材质屏幕表面能还原真实笔触的摩擦阻尼感。
要突破这些体验瓶颈,企业必须能提供“笔-芯-屏”三者协调互通的体系化方案。李远志告诉硬氪,这当中产品研发的首要重点,就在于数字笔与载体芯片对信号处理的灵敏度、集成度与可靠性上。
与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电容笔或模拟笔方案不同,XPPen为笔触交互自研了专用芯片。这款芯片就像一个高度敏锐的 “神经中枢”,它可以精准捕捉毫米级的移动和克重级别的压力变化,同时过滤掉大部分环境电磁干扰,从信号源头保证笔迹的稳定与精准。
比如屏幕刷新时会遇到电子波动、附近手机或手表辐射的干扰波等,而芯片的 “降噪能力”,能让用户即便在多台电子设备同步运转等情况下,依然保持笔迹稳定,线条不跳线、快速运笔不断触。
实际使用中,显示屏是影响用户创作手感与视觉体验的又一个关键配件。XPPen在其多款手绘屏产品中,均搭载了类纸膜,基于AG纳米蚀刻技术,可以模拟高级纸张的摩擦阻尼,减少部分普通屏幕过于光滑导致的 “打滑” 现象,线条绘制的可控性更好,更贴近传统纸笔的绘画质感;同时,配合类纸膜的漫反射特性,也能有效减少屏幕反光与眩光干扰,确保用户在多种光线环境下也能看到画面细节。
目前,XPPen推出了Artist系列、Artist Pro系列手绘屏,Deco系列、Deco Pro系列手绘板以及Magic系列绘写平板等多款产品,手绘屏售价在150美元到1500美元不等(折合人民币约1000-10000元),覆盖多个价位段,可以满足从个人创作者、数字绘画爱好者到专业设计师、插画师等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XPPen产品系列(图源/企业)
创立至今,XPPen以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印尼等亚太市场为切入点,目前产品已进入163个国家和地区,并持续向欧美市场拓展。硬氪了解到,XPPen品牌年营收达数亿元,累计销量已突破千万台,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二,法国、俄罗斯,印度等部分地区的市场销量排名第一。
个性化需求、智能化满足
尽管数字手绘屏已发展数十年,用户基数相对稳定,但这一赛道正迎来以体验升级为核心的价值重构。
随着不同需求受众的涌入,XPPen发现,他们对产品的期待也呈现显著差异。比如专业创作者更重视笔触的真实感、压感的精细度和屏幕的色彩表现,追求极致绘画体验;而普通用户和跨领域内容创作者则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易用性、跨平台兼容性以及配套软件生态的完善程度。
根据XPPen内部市场调研显示,一方面,随着数字创作普及和远程协作常态化,用户使用设备的时长增加、应用场景大幅扩展,单一产品能否持续稳定地满足多样化需求变得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移动办公与跨平台操作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传统多设备协作模式不仅成本高昂,还带来了数据隔离与体验割裂的问题。
“AI等算法技术的成熟,也让用户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优化、性能堆砌,而是希望产品具备感知、理解和预测能力,真正实现‘轻量、智能、全兼容’的一体化体验。”李远志说到。
对用户而言,理想的使用体验逐渐变得清晰:他们期待仅通过一款手写屏或平板设备,既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可靠的性能表现,还能避免依赖多个设备切换所带来的操作繁琐。同时,这款设备最好具备一些“智能”特质,可以自适应不同使用场景、无缝衔接软件生态,并通过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来提升创作或工作流畅度。
XPPen数字手绘平板(图源/企业)
基于这些观察,XPPen在延续其笔触响应与显示性能的基础上,将提供高度集成、智能协同的一体化创作体验作为后续产品迭代的主要方向。
在AI技术规划方面,XPPen正在自主研发智能创作系统。这款工具并非只是简单地接入大模型,而是能够实时理解用户笔触意图、解析构图语境,并结合用户的风格偏好与创作历史,动态生成高度个性化的视觉建议。
此外,在创作者最重视的版权保护方面,XPPen也将推出创意数字版权平台,比如对创作过程进行加密记录,确保创作过程可溯源、权属清晰,避免作品未经确认就对外泄露带来的归属模糊问题。
李远志告诉硬氪,除了智能化功能优化外,XPPen针对不同区域用户,也会在产品设计上做出相应调整。例如,东亚用户更偏爱小巧精致的外观,而欧美用户则倾向于厚重稳重的结构及简约的风格。因此,其产品可对形态与色彩方案进行区域化定制,通过差异化SKU策略来匹配各地市场的偏好。
为保障供货效率,目前XPPen已在全球多个地区部署有海外仓,线上除独立站外,已进驻亚马逊及各地区本土主流电商平台,包括部分小语种市场,确保电商订单能够快速配送至用户手中,并承担售前咨询与售后支持等全链路服务。同时,线下则通过动漫展会、实训基地、3C卖场及品牌专卖店等多样触点,进一步拉动渠道动销转化。
XPPen数字手绘平板(图源/企业)
用户规模相对集中且有限,却愿意为专业与品质买单。XPPen并未盲目追逐大众市场的爆款逻辑,而是选择深耕创作者经济,通过持续迭代专业产品、建设内容社区、完善服务体系,与用户建立起牢固的共生关系。
当硬件产品性能逐渐趋同,真正构筑品牌壁垒的,是能否持续为用户提供可靠、高效且具备情绪共鸣的创作体验。
可以看到,XPPen的发展路径代表了一类聚焦型硬件企业的成长逻辑——核心的竞争优势并非仅来自硬件参数本身,而在于对垂直人群深度需求的持续响应,以及伴随用户创作生态共同进化的连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