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向美团到店业务正式进攻,支付宝首页上线高德团购爆品
在发布高德扫街榜一个月后,阿里终于还是开始向美团到店业务发起正式冲锋了。
近日,壹览商业发现,支付宝APP首页新增按钮“高德团购爆品”。
点击该入口后,页面显示为“口碑团购”,一级频道包括“超值团购”“附近好店”“玩乐”“丽人”“医美医疗”,主页还设置了“结婚摄影”“教育培训”“宠物”“运动健身”“洗衣家政”等分区。
图:截自支付宝
据悉,目前已有部分连锁餐饮品牌完成入驻。
口碑深度参与
此前,《晚点LatePost》报道,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将上线团购业务,并将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同步上线,首批试点城市为上海、深圳、嘉兴。
而壹览商业发现,目前,高德团购爆品仅在支付宝主页显示,淘宝并未上线这一入口,高德则需要搜索具体入驻商家,才能购买团购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德上线团购的首月,高德在各接口显示的名称还是“美食团购”,媒体报道也称“新的到店业务,和口碑已无关”。但目前来看,口碑仍是阿里到店业务的主要载体。
口碑早期曾是阿里本地生活的核心品牌,承接吃喝玩乐等到店消费场景;但在美团、抖音等平台的强攻下,流量和品牌势能迅速被稀释。2023年3月,阿里正式将口碑的到店业务并入高德。彼时,高德开始接管口碑的前端入口与线下场景,而口碑则退居后台,成为供给和交易系统的基础设施。
这次整合的逻辑很清晰。高德拥有日活过亿的地图用户与位置数据,是天然的“到目的地”入口;而口碑的商户体系、支付与核销能力,是阿里到店商业化的底层支撑。也就是说,高德以内容与数据激活用户需求,口碑则在后台承接交易与履约。
阿里本地生活的新版图,正在形成“到家”“到店”两条主线的分工协同,来与美团正面对垒。
线上由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以即时零售和外卖网络激活“到家”场景,让用户在淘宝即可完成一小时送达;线下则由高德地图主导,通过“扫街榜”和“团购爆品”等内容产品重塑“到店”路径,用真实人流和位置数据重构线下商户的曝光机制。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口碑负责承接商户入驻、交易结算、核销与售后,高德负责拉动流量,淘宝闪购负责触达需求,而最终的交易与变现,仍需口碑体系去落地。
与大众点评有何区别?
从界面看,高德团购与大众点评在一级类目上有高度重合,都有美食、休闲娱乐、丽人美发等大类,但高德团购的页面延续了淘天传统的货架电商特性,团购券也已货架的形式展现。
图:左图截自高德团购;右图截自大众点评
大众点评因为依靠海量的用户评价、商户评分和达人探店内容构建消费决策链,形成了强社交属性的团购生态。页面也有一半的图文内容。
高德团购和大众点评都是通过入驻费、抽佣和广告来实现商业化。壹览商业了解到,以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为例,高德团购的餐饮类目入驻费为3300元,正餐抽佣比例6%,轻餐8%。相比之下,大众点评的入驻费用约为6800元,抽佣约6%。
壹览商业走访多位入驻商户了解到,高德团购项目虽已推进多年,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处于初期阶段。
例如,消费者端看到的销量数据并没有披露时间维度,而从商家端看,这一数据又会与实际数据产生出入。一位商户提供的后台数据显示,其半年销量为38单,但在高德团购前台页面中,系统显示“已售50单”。
此外,存在部分商家并不支持高德渠道的到店核销,却依然上架的情况。该情况主要发生于个人商家。该商家对壹览商业表示:高德渠道已经无法买单,可以去大众点评进行团购。
数据显示不透明、核销规则不一致,是此类新业务早期普遍存在的磨合现象。在供给体系与核销体系的打通上,高德团购仍有待完善。
与美团依靠两大App聚合吃喝玩乐与到店到家,形成一体化生态不同;作为后来者的阿里以多端联动的方式重构体系,试图通过会员体系和算法打通实现全域经营。这种多入口布局意在以更广的触点和更深的用户沉淀对抗美团的高粘性生态,但路径确实也更复杂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李彦,编辑:木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