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下场“造”车

壹览商业·2025年10月15日 07:28
京东开始走华为的路子。

10月14日,在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上,京东正式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与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

根据规划,该车将于京东11.11期间正式发布,并在京东进行独家销售。即日起,用户可在京东APP搜索“国民好车”提前预约试驾、参与互动,享受系列超值早鸟权益。

京东回应《科创板日报》称:这款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根据三方企业定位,这次合作将基于广汽在智能制造、全域安全技术与全球化研发体系的硬核实力进行生产落地,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提供换电技术和电池系统,京东负责用户洞察、数据建模、销售与服务体系整合。

早在汽车零售阶段,京东就已布局多年。京东汽车拥有覆盖“买、配、养、用、换”的完整业务体系,线上平台提供汽车配件与整车销售,线下则有近3000家京东养车门店及4万多家合作网点。如今,这一体系的上游正被打通——从“卖车”延伸到“造车”,让京东的汽车生态闭环得以成形。

在壹览商业看来,京东此次“造”车,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打法较为相似。两者都通过技术、渠道或生态能力深度参与整车落地和用户体验环节。

华为的逻辑是,从智能化切入汽车产业。它不直接生产整车,而是以鸿蒙座舱、自动驾驶系统(ADS)、车载芯片等技术为核心,与赛力斯、奇瑞、北汽等车企共创产品,形成了“技术中枢+品牌共建”的合作模式。

通过“鸿蒙智行”体系,华为掌握了座舱系统、智驾算法、软件更新和用户数据的核心能力,使汽车成为“行走的智能终端”,并在零售端通过体验店、直营店、线上平台打通销售闭环。换句话说,华为造车的核心,是以科技和生态定义汽车的未来。

京东的路线同样避开了重资产制造环节,但切口不同。它是从消费端反向整合产业链。京东手里握的是6亿活跃用户、全渠道销售与供应链网络,以及覆盖“买、配、养、用、换”的服务生态。它要做的,是让造车从研发阶段就被数据定义——通过用户洞察和行为分析确定车型定位、价格区间、续航需求,再用平台和物流体系打通销售、交付和售后。这是一种以“零售中台”反向驱动制造的思路。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在重构传统汽车产业的分工边界——前者用技术赋能车企,后者用渠道与用户赋能制造;都强调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定义与服务体验。

但差异也十分清晰。华为的根在科技,它通过软硬件系统让汽车更聪明、更安全、更具计算能力;京东的根在零售,它通过消费洞察和供应链协同,让买车、用车更便捷、更普惠。前者强调技术深度,后者强调服务广度。

可以说,华为解决的是“车如何更智能”的问题,京东要解决的则是“买车如何更简单”。一个代表着智能制造的上游重塑,一个代表着零售体系的下游创新——两种路径,正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边界继续被打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李彦,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大厂离职赛道,翻车就在一夜之间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