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低级的苦:苦难不值得歌颂

YouCore·2025年10月16日 09:08
用聪明的方法代替笨拙的努力,把精力花在真正能产生效果的地方。

我家里有一台洗烘一体机和一台独立的干衣机,所以我洗衣服时很快:

要么是将衣服全塞在洗烘一体机里,从洗到烘一口气全自动完成;

要么就略微麻烦些,先用洗烘一体机洗完所有衣服,再将容易皱或容易烘坏的衣服转到干衣机里低温烘干,剩下的衣服留在洗烘一体机里烘干。两台机同时工作。

整个从洗衣到收衣服进衣柜的过程,需要我人工介入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省心省力。

但我妈洗同样量的衣服,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她首先要将衣服都手工搓洗一遍,然后才放进洗衣机,因为她觉得洗衣机洗不干净衣服。

虽然我反复跟她强调过,我家的洗烘一体机有智能投放功能,会根据衣物量自动添加适量的洗衣液和顽渍助洗液,比手洗干净,但她就不肯改变自己的做法。

洗完衣服后,只要不是阴天或下雨天,她就坚决不用烘干模式,还是将衣服一件件晾到阳台上。晚上还再从晾衣架上一件件收下来。

所以,不仅洗衣长,而且衣服穿在身上还有些戳人(阳光晒干的衣服比烘干的衣服硬)。

更关键的是,她早上还要做早饭、送小孩上学,所以每天早上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只能早点起床做事。

然后,她会在电话里跟我爸说,她在我们这儿帮着带娃很辛苦,起早贪黑的,歇不下来。

其实,她回老家时,我早上做她做的这些事,还是挺轻松的:

早上7点起床,先去阳台将衣服放进洗烘一体机,由它自己工作;再到厨房用电饭煲分上下两格同时煮鸡蛋、玉米、包子。这部分大约用时5分钟。

之后我就自己洗漱。等我收拾好,7:30叫醒小孩洗漱后,电饭煲里的早饭也热好了,7:40大家就可以一起吃早饭。

8:00前吃完早饭送小孩到学校,回家后正好将烘好的衣服收进衣柜。

我妈之所以将这些轻松的事做得挺辛苦,其实我是很清楚她内心的真实想法的:

故意让自己很忙,让家人们觉得她辛苦,以此来感动自己。

不只是我妈如此,不少人其实都会有意或无意吃这类“低级的苦”。

例如,不用Excel公式或自动分析工具,手动一个个复制、粘贴、计算数据,算得自己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为了准备考试,将整本课本或厚厚的学习资料一字不漏地抄写了三遍,每天熬夜到凌晨,把自己感动得不行。

但殊不知,这类苦应当尽量避免,因为不仅毫无收益,还会让自己白白受罪。

因此,当你下次觉得自己又开始吃苦时,就可以先自问自己下面三个问题:

1、“我的辛苦,是为了感动自己,还是为了达成目标?”

2、“我现在的努力,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重复问题?”

3、“有没有更聪明、更高效的方法?”

回答好这三个问题,你就能做到目标导向、及时复盘和持续改进,不再吃低级的苦了。

01

目标导向

要避免吃低级的苦,首先要从自我感动的导向转为目标导向。

自我感动式的努力很多。

例如,一个人下定决心学英语,于是下载了好几个背单词App,加入了各种学习打卡群。

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App上点下“打卡”按钮,并将截图分享到朋友圈(“我已经坚持背单词200天了,从未间断!”),然后享受朋友们的点赞。

这种连续不断的打卡记录,给了他极大的形式上的成就感。

但他的目标从“学会英语”悄然变成了“完成打卡”。结果是,虽然打卡记录很漂亮,但实际英语水平可能仍在原地踏步。

其核心特征在于过程中的表演性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远大于实际产出的有效性。

通过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人们可以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悲壮的自我安慰,以此来原谅自己的失败或平庸。

要破除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就要改成目标导向的做事方式:用清晰、可衡量的结果目标作为衡量,让一切努力都接受其检验,从而剔除那些不能服务于目标的无效辛苦

因为自我感动式努力的本质,就是用过程的忙碌来代替结果的达成,而目标导向恰恰相反,它强制我们将目光从“我付出了多少”拉回到“我达成了什么”。

具体你可以分成两步来做:

1、设立结果目标

将自我感动式的过程,转为成果描述(如下表)。

当你的目标是一个可量化的、具体的成果时,你就无法再用“抄了一晚上书”、“天天去健身房”这种过程来麻痹自己。

因为最终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结果达成了吗?

2、倒推实现路径

设定好结果目标后,就从目标出发,倒推出实现路径,以确保每一步都围绕着目标在推进。

就像剥洋葱一样,反向推导出要达成它,必须完成哪几个关键的里程碑?每个里程碑又需要哪些具体步骤?

例如,目标是“3个月看完一本英文原著”。倒推回来,可能需要:

① 每周阅读2章;

② 每周查阅并记住30个生词;

③ 每周写一段英文读后感来检验理解。

在所有推导出的步骤中,再识别出哪些是能产生80%效果的那20%的关键任务?把你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在这些任务上。

例如,在阅读英文原著的过程中,“每周写一段英文读后感来检验理解”这个任务的价值,远高于“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抄下来”。

后者就很容易沦为“自我感动式”的苦工。

通过这种目标导向的做法,会让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精准地服务于最终目标。从地毯式轰炸的无效努力,转变为精确制导的高效努力。

02

及时复盘

很多人之所以会持续吃低级的苦,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问题。

例如,一个销售人员每天拜访30个客户,风雨无阻,是团队里最勤奋的人,但业绩却常年垫底。

因为,他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拜访这个动作,却从不总结为什么会被拒绝?更没有去筛选哪些是真正有潜力的客户,分析成功签单的同事的话术和策略。

这种没有迭代优化的努力,只是在原地打转。他的辛苦,除了感动自己,对提升业绩毫无帮助。

这时,复盘就体现出其价值了。

复盘能在行动之后,通过回顾和反思,帮我们发现问题所在

例如,上面的销售员,业绩未达标后不是再继续盲目拜访,而应分析:

“是因为客户拜访量不够?

还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有偏差?

或是话术有问题导致转化率低?”

复盘是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核心环节,是避免重复犯错、从低级的苦中爬出来的有效阶梯。

因此,很值得将复盘固化成习惯,每天或每周花15分钟来复盘回顾。一个简单的回顾模板如下:

1、本周我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2、哪些事情进展不顺,卡点在哪里?

3、如果重来一次,我会在哪里做出不同的选择?

4、下周我需要重点改进的一件事是什么?

分享一个我每天、每周、每月都在用的复盘模板,只用花5-10分钟。

我已经梳理成了sop表格,你直接照抄即可。

03

持续改进

还有的人之所以会持续吃低级的苦,是因为低级的苦模式简单、路径清晰,不需要怎么动脑。

就像重复性体力劳动或机械性操作,虽然累,但由于大脑可以关机(思考是极其耗能的),人不知不觉就无意识地重复甚至成了习惯。

例如,我老家有一个小店主,是个很认真细致的人。

她每天营业结束,都会花费不少时间将每日流水誊写到手工账簿上,并做盈亏计算,常常加班到深夜以确保账目分毫不差。

但第二天一早,她又要早早开门,因此长期下来,颈椎劳损、视力受损厉害,且几乎没有个人时间。

但她这种日复一日消耗自己健康和时间的重复劳动,完全可以用技术来替代。

安装一个营收的自动统计工具,每天最多5分钟就能搞定,而且还能多维度分析。

她因为习惯了这种重复劳动,不愿再吃学习新技能这个需要动脑的“高级的苦”。

因此,为了避免吃这种没有意义的低级苦,你可以将重复劳动视为优化信号。

一旦你发现自己连续第三次做同样一件繁琐、机械的事情时,立刻停下来,把它当作一个必须优化的警报,将时间和精力转到寻找自动化的工具上。

例如,当你第三次手动整理周报数据的时候,就停下来,立刻花半小时去学习如何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或函数实现一键生成。

这次的学习的辛苦,能让你以后整理周报数据时,一劳永逸。

同时,你还可以将一些重复工作固化为模板、清单(Checklist)或标准操作流程(SOP),在沉淀自己经验的同时,更能转手给下属或别人去做。

例如,将项目启动的必要步骤做成一个清单,这样以后就不需要每次都你自己逐个来检查,而是让相关的人自己对照清单逐一打勾即可。

04

小结

老话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低级的苦吃得再多,也不会有任何进步,只会无谓地消耗自己。

我们确实要能吃苦也愿意吃苦,但要吃那些目标导向、及时复盘、持续改进的高级苦。

用聪明的方法代替笨拙的努力,把精力花在真正能产生效果的地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YouCorer”,作者:YouCore王世民,36氪经授权发布。

+1
4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赋能平台 微信交流:youcore_6

下一篇

员工表面“风光”背后,乐视仍未脱离险境。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