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喜欢”找工作,大概率会离职
对一份工作心动当然很好,但“双向匹配”才是长久之道。
见过太多人抱着“只要喜欢就够了”的执念入职,最后却在加班到凌晨的深夜、看着微薄工资条的瞬间,硬生生把那点喜欢磨成了厌倦。
“喜欢”从来不是职场的免死金牌,就像恋爱里的“心动”,撑不起一辈子的柴米油盐,工作中的“热爱”也扛不住现实里的落差与消耗。
真正能让你稳定走下去的,从来都是“喜欢”之外的匹配度,能力与岗位的契合、需求与回报的平衡、价值观与公司的同频。
她因为“喜欢新媒体”入职,3个月就裸辞了
刚毕业的小夏(化名),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新媒体迷”,她说“以后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新媒体工作,累死都愿意”。
去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拒了一家薪资稳定的传统企业,选了家只有100多人的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入职前,她天天憧憬着策划爆款内容、和粉丝互动的场景,可入职后,现实给了她狠狠一巴掌。
公司就她一个新媒体岗,老板既没预算投流,也没明确方向,只丢了句“你喜欢就肯定能做好”。她想做深度内容,老板说“太长了没人看,要搞15秒的快节奏”,她想优化账号定位,老板说“别折腾了,抄同行爆款就行”。
最让她崩溃的是薪资,每个月扣除房租和吃饭,手里剩不下几百块。有次赶活动策划,她连续熬了3个通宵,最后却因为数据没达标,连绩效奖都被扣了。
那天晚上,她对着电脑里没写完的脚本,突然就哭了:“我是喜欢新媒体,可新媒体养不起我了”月底,她提交了辞职申请。离职那天,她删光了电脑里存的运营干货,说“原来喜欢的东西,被现实磋磨过后,连提都不想再提了”。
这件事听起来像个小题大做的职场故事,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当“喜欢”撞上“能力不被认可”“需求得不到满足”,那种无力感有多折磨人。
小夏的问题从来不是“不喜欢”,而是她只看到了“喜欢”,却忽略了这份工作和自己的“不匹配”。她需要成长空间,公司却只想要即时收益,她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薪资却连生存都难支撑。
不是“喜欢”错了,是你把它当成了全部
有人说小夏太娇气,“刚工作哪有不委屈的,再坚持坚持就好了”。
可职场里的“坚持”,从来都需要“反馈”来支撑,要么是能力得到提升,要么是需求得到满足,要么是价值得到认可,如果只有“喜欢”在硬撑,再热的热情也会被耗尽。
就像恋爱里“门当户对”不是拜金,而是减少观念差异带来的矛盾,工作里“双向匹配”也不是功利,而是避免“一厢情愿”带来的消耗。
我认识一位做HR的朋友,每年都能收到很多“因为喜欢来应聘”的简历。有个应届生应聘市场岗说“我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想做市场”,可当被问到“怎么理解市场岗工作价值”“能不能接受连续出差”时,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喜欢是加分项,但不是必选项。一个人连自己的能力边界、工作需求都没搞清楚,只靠喜欢找工作,就像闭着眼睛找路,大概率会走歪。
成年人的职场从来很现实,你抱着“喜欢”去上班,公司要的却是“你能创造多少价值”。你希望“工作开心就好”,却不得不面对“房租、房贷、生活开支”的压力。
这种现实的权衡,不是“世俗”,而是“成熟”,它让你明白,一份好的工作,既要“你喜欢它”,也要“它适合你”。
她爱了设计8年,最后还是说了“再见”
阿琳(化名)是我认识最“爱设计”的人,从大学读设计专业,到毕业后做设计师,整整8年,她总说“设计是我的命,就算不赚钱我也愿意做”。
前两年,她回老家入职到一家小设计公司,老板画饼说“我们公司都是爱设计的人,以后肯定能做出好作品”。阿琳信了,拿着比之前低30%的薪资,天天加班改方案。
可慢慢她发现,老板所谓的“爱设计”,不过是“想让你免费加班”,客户要改方案,老板从不争取,只让她“再改一版,客户满意最重要”,她想做原创设计,老板却让她“抄抄大牌的风格,省时间”。
有次,她为了一个公益项目做的设计,熬了一周做了3版方案,结果被商业客户看上了,老板转头就把方案卖给了商业客户,还说“公益项目没钱赚,先顾着能赚钱的”。那天,阿琳看着自己熬夜画的图,突然就觉得“没意思了”。
她辞职的时候,跟我说:“我不是不喜欢设计了,而是我发现,这份工作根本不尊重我的‘喜欢’。我以为只要我够爱,就能扛过所有委屈,可最后才发现,委屈只会把喜欢一点点磨掉。”
很多人都像阿琳一样,把“喜欢”当成了职场的“止痛药”,以为只要足够热爱,就能忽略薪资的落差、工作的委屈、发展的局限。可现实是,当一份工作只消耗你的“喜欢”,却不给予任何反馈时,再深的热爱,也会慢慢冷却。
最好的工作,是“喜欢”和“匹配”都在
职场里没有“灰姑娘的童话”,你不会因为“喜欢”一份工作,就凭空拥有搞定一切的能力,也不会因为“热爱”,就让现实的压力凭空消失。
就像两条交叉的直线,就算你因为“喜欢”偶然撞进一份工作,可如果能力不匹配、需求不对等、价值观不合拍,最后还是会渐行渐远。 真正能让你长久坚持的工作,从来都是“双向匹配”的:
你喜欢它的价值——你认可这份工作能给你带来的成长,也认同它创造的社会价值;
它适合你的需求——薪资能支撑你的生活,发展空间能满足你的期待,工作节奏能让你平衡生活;
你能匹配它的要求——你的能力能胜任岗位,你的心态能应对挑战,你的价值观能和公司同频。
就像恋爱里“势均力敌”才长久,职场里“双向匹配”才稳定。你不用靠“喜欢”硬撑着加班,也不用为了“生存”放弃热爱。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别再只靠“喜欢”找工作。愿你能找到一份“双向奔赴”的工作,你热爱它的意义,它也容得下你的需求,不用靠“喜欢”硬扛,也能越走越稳,这才是职场里最好的状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作者:猎霸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