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油车有救了,阳光+空气+水=汽油,爱因斯坦母校创业团队,工厂已投入运营

智能车参考·2025年10月13日 20:39
能源界的颠覆性黑科技

水变油,确实有严肃科学路径了。

爱因斯坦母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创业团队,最近完成了一次轰动性科研实验,只需要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就能炼出真正可用于燃油车的汽油,并且不需要任何发动机改装。

这项技术,已经在其建造的工厂内成功验证,生产出的汽油也已被灌进了燃油车上路。

一旦能大规模量产,改变的不仅是石油的成本,能源格局,更可能是人类未来。

所以究竟是一项怎样的研究?

如何把阳光“装进油箱”?

最新进展来自一家名为Synhelion的清洁技术公司,整个团队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他们推出的这项太阳能技术,并不是传统的太阳能板发电,而是热能驱动化学反应

具体来说,他们在德国于利希市建成了全球首座工业规模的太阳燃料工厂,取名DAWN,寓意为“黎明”

选址在于利希,也是因为这里有欧洲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于利希研究中心。其研究方向主要聚焦物质结构、能源、信息、运输航天等,特别在核物理、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沿。

Synhelion打造的产油系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吸入环境空气,利用吸附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吸出,并通过管道将其输送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一个反应器,内部是由氧化铈制成的陶瓷结构。

生物质和水等原材料进入这一部分,转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等,也就是合成气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热。Synhelion的方法是,通过一整套由AI校准的定日镜阵列(类似于超大反光镜,常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把阳光集中到一座中央塔楼上。

塔顶的专用接收器,会被这束超级光柱加热到超过2700华氏度(约1482摄氏度),比火山喷发的岩浆还烫

合成气被收集后,通过漏斗被输送到第三个部分。在那里经过一步转化,就变成了液态的“合成原油”

最后,合成原油被送往传统的炼油厂,提炼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不用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装。

那晚上没有太阳怎么办?

存起来。

Synhelion为此配套研发了热能储存系统(TES),在白天储存热量,晚上释放热量,全天候支持反应装置运行。

Synhelion宣称,他们的系统比同等电池储能系统便宜10倍,且避开了对钴、镍等稀有金属的依赖。

在合成燃料领域,也有其他玩家在尝试,不过大多是利用风能制氢再转燃料。

而Synhelion是目前唯一实现工业级太阳能燃料制造的玩家,并已具备大规模部署的条件。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疯狂的路线,但其项目实际不是纸上谈兵,其背后团队也并非籍籍无名。

Synhelion是谁?

Synhelion成立于2016年,孵化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这是瑞士的顶尖学府,在QS 2025排名中超越帝国理工、牛津的全欧洲第一。

两位联合创始人兼联合CEO、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都是这所学校的博士。

前两位创始人,一位名为詹卢卡·安布罗塞蒂(Gianluca Ambrosetti),是这所学校的物理学/纳米技术博士,在聚光太阳能和光伏行业有近20年的工作经验。

另一位名为菲利普·富勒(Philipp Furler),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太阳能热化学博士。

他在高温太阳能化学和反应堆工程领域拥有十多年的经验,曾担任国际能源署SolarPACES技术项目太阳能化学研究的运营代理。

加入Synhelion之前,他还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衍生公司——Sunredox的创始人,该公司在2018年被Synhelion收购。

而首席技术官菲利普·古德(Philipp Good),同样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博士。

他在高温太阳能接收器的设计、建模、工程和实验测试,以及太阳能聚光器的光学对准、特性描述和操作方面拥有十多年的经验。

而Synhelion的诞生,始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个疯狂想法。

正常情况下,汽油完全燃烧主要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可能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等。

随着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碳排放”正成为全球长期关注的话题。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是能源行业重要的研究方向。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对此提出了一个观点:能不能实现“逆向燃烧”?

也就是说,如果把燃烧的产物聚集起来,能否通过一定手段还原为燃油呢?

这本来只是实验室中的一个猜想,但在反复研究和验证下,还真让他们做成了。

2016年,学校内部组建起了一支知识储备相当丰富的队伍,将这项太阳能燃油技术从实验室搬进了工厂,最终实现了落地。

据Synhelion介绍,他们去年6月启用的全球首个工业太阳能燃料生产工厂DAWN,如今已投入运营。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种太阳能汽油,啥时候才能用上呢?

啥时候能开上太阳能油车?

虽然目前距离全面量产还有一段路,但Synhelion已经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实车验证。

公司核心技术的奠基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阿尔多·斯坦菲尔德教授(Aldo Steinfeld),亲自骑着一辆由太阳能汽油驱动的哈雷摩托上路试驾。

不久前的宣传片里,团队还开着一辆1985年的奥迪四驱跑车Sport Quattro,使用这种太阳能燃料爬上阿尔卑斯山著名的富尔卡山口。

他们还强调,这台经典五缸涡轮发动机,完全未作任何改装,动力和性能丝毫不受影响。

但现在横亘在面前的还有一个很“骨感”的现实问题,就是成本

以目前技术水平,太阳能汽油的生产成本仍远高于传统汽油。

如果没有政府碳税政策、补贴或企业碳中和采购,这项技术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市场化竞争。

正因如此,Synhelion迟迟没能推进大规模扩产。DAWN工厂目前还只是处于验证规模阶段的“样板间”,年产量仅几千加仑(英制1加仑≈4.546升),杯水车薪。

虽然计划今年开建更大规模的生产设施,2027年规模化量产,但当前的进度,离真正满足市场需求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不过,他们也在努力。

Synhelion的热能路线,避开了电解水、储氢等一系列高能耗环节,理论上能效更高、系统更简洁、扩展更容易

如果能成功实现规模化、模块化建设,那么未来的油车才算有了保命的关键底牌。

而好消息是,Synhelion的太阳能燃料正在覆盖各个交通运输领域,例如汽车、船舶、航空等,并都已完成了实际应用演示。

进展最突出的是航空领域,如今,Synhelion已经和瑞士国际航空、汉莎航空等多家公司和机构合作。

去年12月,苏黎世机场还与其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太阳能燃料承购协议,承诺自2027年起,苏黎世机场将每年将向Synhelion购买3万升太阳能柴油,供机场内的客车使用。

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Synhelion的技术路线正在获得更多认可,未来获得政策和资本市场的资源倾斜也未尝不可能。

另外,针对汽车这一领域,Synhelion明确表示,公司的太阳能技术不是为了和电动汽车抗衡,更不是要阻止电动化趋势。

他们的目标,是为现有保有量巨大的燃油车队——尤其是轿车、卡车和充满情怀的老爷车——提供一个“绿色延寿”的解决方案。

一句话总结就是——

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夜换电车,那何不让油车也能可持续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作者:杰西卡36氪经授权发布。

+1
5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给香飘飘、蜜雪冰城供应杯子的新天力就要上市了。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