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京宸园,用「园」进行一场豪宅生活方式的升维
9月26日,紫京宸园拿到了预售许可证。
这可能是今年北京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因为它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在日渐白热化的竞争中,跳出了只卷得房率、装标的“数学大赛”,而是额外把更大的投入用在“园”的整体规划上,以此形成项目独一无二的特质。
“园”的背后,中建智地在解答两个问题:一个居住社区的价值到底来自什么?把钱花在哪才真正在提升居住价值,而不是在制造营销的噱头?
为了“卖”?还是为了“住”?不一样的出发点,才是不同项目之间的本质差异。
01
从“园”开始,入画
一个好的项目,从达到小区大门那一刻就开始了,进入小区之后层层递进。这是紫京宸园真正升维的地方。
传统项目是先排楼栋,再用不同主题的园林把剩余的公共空间填满,把园林当作楼与楼之间的过渡和调色板,因为“楼”是利润,园林是成本。
而紫京宸园把楼扔到了一边,第一步先规划这块建面14万方的土地如果用来建一个“园”,怎样才能出最好的效果?把“园”做出来,然后再在不打破园的完整性前提下,找合适的位置把楼“栽”下去。先园后宅,园中有宅。
紫京宸园园林概念示意图
这个基础逻辑的转变,形成了紫京宸园与传统项目的两大不同:
首先,“园”是社区的骨相。
紫京宸园地块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东西北三面被平房公园、京城森林公园、星河湾生态公园、儿童主题公园四大公园环抱,南临朝阳最繁华街道之一的朝阳北路,板块内的生态配套、商业配套、交通配套密度很高,紫京宸园又在其中恰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非常适合做大隐于市、闹中取静的居住区。
中建智地抓住了这个点,在尊重地脉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缘资源,用“内园”去呼应周边百万方的“外苑”,将周围的自然主调顺延进社区内,形成内外交融的生态闭环,以园为起点,去打开一场沉浸式山水居游的归家之旅,在繁华的东四环畔带来“出则咫尺繁华,入则隐于城央秘境”的居住感受,用“园”重构现代都市稀缺的生活方式。
紫京宸园园林概念示意图
为了消隐和周边环境的边界感,保持整片设计的一致性,紫京宸园甚至在大门的处理上主动从建设红线后退,将社区大门引入园林中。未入宅,先入林。
紫京宸园大门概念示意图
02
可居可游,归家即游园
其次,归家是一次游园,以“园”提升居住价值,达成理想的生活方式。
紫京宸园的园林已经超越了传统范式中以功能性、观赏性为主的社区园林理念,完完全全是在打造一个中国山水式的游园。它的园林有两“最”:
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尺度,水系面积达到约3000㎡,水畔东坡的面积达到约2000㎡,樱花大道有约120米长,瀑布群的宽度约45米。整个社区园林的面积达到4.5万㎡;
还有最丰富的细节,你能看到山、瀑、湖、溪、丘、林、峡等各种的山水形态,且都是真山真水。比如,仅瀑布就有9种表情,能呈现出奔腾、直下、轻柔等不同姿态。再比如,紫京宸园内仅“水”一个主题,就做了溪、瀑、湖、滩等多种形态,水的最大魅力恰恰在于随地变幻形态、流速,释放出不同的节奏感,呼应不同场景下的心境。
将来走在紫京宸园内,就是在游园。业主的归家路,就是一次次沉浸式的游园体验,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元素、不同的主题层层叠叠,徐徐展开。
紫京宸园园林概念示意图
紫京宸园真正的高级之处在于没有仅仅把园做成“镜头”,而是让业主主动进入园中,可行、可观,还可居、可游,把入园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它的山有山洞,是可以进人的,林地是可以躺的,瀑布可以用手摸到,孩子在林间奔跑,老人在湖畔散步,年轻人在草坪聚会,朋友在湖边的会所窗前聊天,每一代人、每一种心境下,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场景。
紫京宸园园林概念示意图
虽然北京公园增加了很多,但城市街道尺度比较大,楼下才是最高频、最方便的休闲空间。只有当社区园林的承载能力太差,大量的业主才会被动被“赶出社区”,在社区外消磨更多的时间。
紫京宸园设计了形态足够丰富的游园,让园去留住人,增加园区的活力,带给社区形成更强的磁场,成为业主生活、成长的记忆的连接,最终变成持续生长的记忆纽带,让社区始终充满生机与归属感,这才是一个社区长期主义的价值所在。
紫京宸园园林概念示意图
03
以宅园相生,成山水园居
现代城市中,不缺空间,但有松弛感的场景是最稀缺的存在。特别是在核心城区,工业化、商品化的内容几乎“垄断”了视觉。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性被经过精密计算,提至最高。多数社区、房子也不例外。
而紫京宸园将园做到极致,是为在繁华城市中,形成一处松弛且有温度的山水居住空间。在紫京宸园,时间被拉长,节奏被柔化。它以造园之笔营宅,不在堆砌,而在经营人与自然的呼吸节奏。
紫京宸园先是把它的5700㎡宸雅会超级会所 “隐”入了园中,会所的动线也要穿越山水林瀑,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游园之旅。
紫京宸园会所概念示意图
紫京宸园的会所规格很高,有24大功能空间,由具有高端酒店服务背景的团队提供星级服务。但中建智地没有把这样一个代表豪宅品质的空间刻意凸显在外,反而将其消隐于景观序列之中。
这一点在会所的内部有更直观的体验,书吧的窗外是姿态万千的瀑布,健身空间的窗外是叠级山崖的“落翠”,瑜伽空间对着平缓的“空山”,泡池则对望着水流而下的幽涧,泳池的窗外是起伏的山丘与林木…“一窗一屏,一景一境”,视觉享受和体验享受被巧妙融合了在一起。
紫京宸园会所概念示意图
紫京宸园会所概念示意图
园与住宅建筑的设计也是同样相互渗透、相互成就的理念和手法。在建筑立面上,除了干挂石材以外,大面积用了玻璃幕墙,将建筑变成画卷,天光倒影其上,形成“云游景和”的山水画卷。
这正是紫京宸园处理建筑与园林的高级之处,早已超越了“搭配”的浅层关系,形成了“宅园共生共融”的深层联结。
紫京宸园的“园”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思考,它是立体的,进入之后是多层次、层层递进的,向外与社区外部地脉呼应,内部又与建筑融合相生,不单独去做视觉的彰显。这种多重的无边界布局,让紫京宸园成了一个真正可以走进去、游起来、住下来的山水园居。
04
审美的引领,高级的松弛感
从城市入园,是打开紫京宸园生活的第一层,从园归家,是进入下一层。层层“入画”。但室内是另外一个角度。
产品设计、审美、园林这三点最能体现开发者能力,因为它们都很难速成,或者完全靠钱堆出来的,真正体现了开发者的内功,以及项目的价值导向:它到底想做一个单纯为公司报表贡献利润的工业品,还是一个树标杆、立口碑的“艺术品”。
紫京宸园把“园”做成了定义豪宅的新标准和生活方式的深层解读,在室内的部分则继续延续这个逻辑,用产品设计和审美去诠释真正稀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以建面约172㎡户型为例,弧形转角窗、大面宽客厅,厨餐客厅空间营造极强的通透感,窗墙比可达90%以上,让景、阳光、风一起登堂入室。
尽可能去多做开窗,通过大面积落地窗和高窗墙比设计,实现“全景落地窗”效果,一方面把自然光引入室内,让光和室内的东西碰撞,去还原真实的色彩和光影。另一方面,让室外的园林和室内形成视觉连通,体感上拉近与园中风景的距离,把园林变成室内的“院子”。
紫京宸园室内概念示意图
将市内最稀缺的资源,变成窗窗可见的风景,带给日常松弛、闲适,这是紫京宸园最核心的产品表达。
紫京宸园还专门设计了南向的一步阳台,为的就是营造室内和社区园林的无边界感。
172㎡户型图
在室内设计风格上,紫京宸园也保持了一致性。精装中使用了大量木饰面,阿尤丝非洲白木、日本桧木等有特殊纹理、质感非常强的木材将储物空间变成了墙面装饰,且不仅带来视觉的调色作用,材质温润自然,触手生暖,与园林中的草木气息遥相呼应。
从室内的雅致、柔和,到室外的自然、松弛,带给人的感受连贯,完全没有跳跃感,带给人来自内心的平静的力量。
172㎡户型样板间美学体验馆
对石材的使用上,紫京宸园追求稀缺、珍贵,但不显奢靡,避免整个室内空间的主视觉被石材盖过。比如,玄关地面采用卢卡流沙石材,通过石材纹理和拼接手法,创造出柔和的视觉对比。
172㎡户型样板间美学体验馆
紫京宸园在精装设计中摒弃市场惯用的彰显豪华、豪标堆砌的做法,使用了大量“隐”和凸显松弛感的设计,以“居住的情绪”为中心,而不是以装饰铺陈为核心。不虚满,让整个空间更有温度,人更愿意停留,与窗外的园一样,隐掉过于繁杂的商品符号,从外到内形成连贯的气场。在留白处见天地,闲适中得自我。
建面约148㎡户型,四叶草格局。客厅超大宽幕落地窗,打开无边山水视界。U型厨房,带岛台,中西厨可以通过推拉门分隔,也可连成一体,变成一个家庭社交中心。
148㎡户型图
建面约232㎡B户型,做到了四面朝南五居室,亦可融合X可变空间打造IMAX级全景山水视野,变身“山水中的空中客厅”。
232㎡户型图
建面约278㎡户型,有着约6.4米270°转角宽厅,17.8米超距南向面宽,罕有空中花园、双客厅设置,开合间山水即达。
278㎡户型图
如今,项目上的建面约278㎡的美学体验馆已经开放,进一步诠释了什么是领先级的审美力,以及市场罕见的、无声且高级的商业生活艺术。
在紫京宸园,你会发现,真正的奢华从不在喧嚣中彰显,也不再是冰冷的标签,而是融入日常的舒适与雅致。居住也不再是简单的空间使用,而是一场与美学同行的、温柔而深刻的生活体验。
05
以园为魂,穿越周期
一个社区建好之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楼会老化,而树木常青,甚至变得更茂盛,更有生机,呈现出一种能够跨越时间和岁月的滋养生命与不断向上之美,让整个园区历久弥新。这种跨越历史的审美,将理想的意境融入身边的生活现实。
所以,紫京宸园造的是一座“园”,也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方式。以“园”为生活的引子和框架,兼具宋式美学的宏大与精微,它已不再是小区的单一配套,而是给社区提供了一套完整由外苑至内园,再至室内场景的完整叙事。它真正是在解读生活,深度回应需求,构建可以栖居的精神原乡,形成了紫京宸园能够穿越市场周期的核心价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