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0法则:造就最强记忆大脑的诀窍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近150年的科学研究表明,“2-7-30法则”能显著增强记忆力,任何需要快速学习和记忆的人士都应关注此方法。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本文将介绍一项实用技巧,助你以最小努力实现记忆力飞跃,从而加速学习进程。但在阐述该技巧的科学原理及其应用价值之前,请容我先分享发现此方法时的激动心情。
1. 成年人的学习之路充满艰辛。
过去十年,我旅居希腊语区的小岛,始终在苦学现代希腊语。毫不夸张地说,这感觉就像十年间不断用头撞击砖墙。
我收集过加速语言学习的建议,雇过家教,制作过抽认卡,尝试过各类应用,更在困惑的当地人面前因语无伦次出糗无数次。当我的希腊语最多只能算及格时,我安慰自己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习新技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学习新语言。
简而言之,我迫切需要一个能帮助我将更多语法和词汇塞进脑袋并牢牢记住的方法。
作为创业者,你或许无意钻研过去完成时动词变化。若真如此,我深表同情。但或许你正尝试学习编程、通过专业考试,或单纯想提升阅读记忆力。若属此类,请容我介绍“2-7-30法则”。
2. 记忆力提升的神经科学原理。
这条法则的科学依据并非新发现。神经科学家早已明白:对大脑而言,遗忘并非缺陷,而是天赋。
正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记忆研究专家、《我们为何记忆》一书的作者查兰·拉加纳特所阐释:“尽管我们总认为自己能记住任何想记住的事物,但现实是——遗忘是我们天生的机制。”
为了给更新、更有价值的信息腾出空间,我们的大脑会自然遗忘那些被判定为次要的旧记忆。拉加纳特指出,记忆本质上是场竞争性过程。
早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就研究了这种遗忘倾向,并通过“遗忘曲线”可视化呈现该现象。曲线初始陡降,表明学习后数日内信息保留率急剧下滑,随后记忆率趋于平稳。一个月后,人们通常仅能记住最初所学内容的20%-30%。
遗忘曲线示意图:每日记忆保留量减半。图片来源:Icez/Courtesy Wikimedia Commons
3. 间隔重复的力量。
既然大脑天生倾向于遗忘新词汇的拼写、新软件工具的快捷键或关键法规的精确措辞,我们该如何应对?
艾宾浩斯推荐了一种名为间隔重复的方法。回忆信息会在大脑中标记其重要性,从而帮助其在有限的记忆空间竞争中胜出。这正是高中老师反复叮嘱你考前多次复习、避免考前夜临时抱佛脚的原因。
间隔学习能显著提升记忆效果。
4. 运用“2-7-30法则”即刻提升记忆力。
理论如此,实践如何?成人语言学习者希勒尔在Medium平台撰文时,提出了一个将艾宾浩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绝妙技巧,他称之为“2-7-30法则”。
核心原理如下:学习新知识时,在掌握内容后的第2天、第7天和第30天进行自我测试。
“这些间隔是基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并结合我个人通过反复试验发现的。”他解释道。
对希勒尔而言,运用该原则意味着制作西班牙语词汇表,并在学习后第2天、第7天和第30天通过英西双向翻译进行自测。但该技巧不仅限于外语学习。
“读完书后写一页摘要,并设定2天、7天和30天后的复习日期,”他建议道。尝试不查笔记重写摘要,检验记忆效果。
5. 给自己的记忆升级。
我必须承认,读到希勒尔的诀窍时我眼睛都亮了。我记忆希腊语时采用过类似的间隔自测词汇法,但始终是临时抱佛脚。希勒尔的方法则将这个理念体系化,还配上了朗朗上口的缩写。
他甚至建议在第2天、第7天和第30天设置日历提醒,以免错过练习。
若想牢记一些内容,不妨尝试“2-7-30法则”。近150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以最小努力大幅提升记忆力。
——杰西卡·斯蒂尔曼(By Jessica Stillman)
译者:Tere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