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面谈,别再这么干了

张丽俊Cherry·2025年09月16日 12:13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考核和面谈的时间很短,但绩效沟通、辅导和跟进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毕竟,绩效面谈的核心从来不是评价员工,而是赋能员工,发展员工。

再有十几天,2025年Q3就结束了。

很多公司也会在季度末,对下属做绩效考核、面谈。

但我也发现,很多管理者其实不太会做绩效面谈。

比如,有些面谈,就是走过场,成了例行公事,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有些面谈,管理者给员工的绩效打分偏低,员工认为评分不客观,双方剑拔弩张,氛围特别糟;

还有些人,则把面谈搞成了秋后算账,面谈完员工情绪低落,好几天缓不过来。

我认为,绩效面谈是绩效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也特别考验管理者的能力。你做得好,能激发员工斗志;做不好,反而会打击积极性。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面谈呢?

绩效面谈的3个误区

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绩效面谈的误区。根据我的经验和自己观察,通常会有3点:

走形式

有些管理者理解不到绩效的重大意义,对绩效不重视,通常是公司有要求,自己就做了,完全是走形式。下属也不知道参加这个的意义是什么。

面谈的时候,不深入到具体业务中,而是笼统地问着相同的问题,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也没有后续的跟进。

下属面谈后,什么都没有改变,还是不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

说实话,这种形式化的面谈纯属浪费时间。

批斗会

有些管理者喜欢扮演审判官的角色,把绩效面谈当成“批斗会”。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平时不及时反馈,把所有问题都攒到绩效面谈时一次性爆发。

他们只盯着员工的缺点和错误,从头批评到尾,满篇都是“你总是”“你从不”等全盘否定的语言。

有些人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比如“你能力太差”“你态度有问题”等。

管理者完全忽略员工的贡献和进步,只批评不表扬,而员工要么沉默不语,要么争辩反驳,产生敌意和抵触情绪。

这样的面谈,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会让优秀员工流失。

喜乐会

还有一些管理者会把绩效面谈滑向另一个极端,把面谈搞成了“喜乐会”。

什么意思?

他们为了避免冲突或出于“老好人”心态,只表扬不批评,把绩效面谈开成“表彰大会”。

他们面谈时全是“挺好的”“还不错”这种空话,对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或者完全避而不谈,对下属也没有任何改进要求。

结果就是绩效评分非常宽松,每个人的分数都很高,绩效面谈成了大家都好的走过场。

这么做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害了员工。因为员工无法获得真实、有价值的反馈,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不足,失去了成长和改进的机会。

这种表面和谐,实际上对员工和组织都不负责任。

这就是常见的3个绩效面谈的误区。作为管理者,你千万不要再这么干了。

什么是好的绩效面谈?

绩效面谈特别重要,也非常考验管理者的功力。

然而,很多管理者并不知道什么是一个好的绩效面谈。

衡量什么是好的绩效面谈时,我认为有3个维度。

第一个,知道公司对自己之前的工作的评价。

绩效面谈时,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员工一进去,面谈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等员工出来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老板对他的工作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有时候你明明是批评,指出问题,但他却以为是赞许,等他出来的时候,还很高兴。

这样的面谈是失败的。所以一定要让员工知道公司对他既往工作的评价。

第二个,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绩效面谈的关键,在于指出问题,做出改进。

但是,没有人喜欢被指出问题,很多人听到批评,第一反应就是对抗,就是反驳。

因此,告诉他的问题时,最好遵循“三好一改进”,先说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提要改进的点。

之所以如此,是告诉他还有提升空间,这也是为他树立信心。

当我们批评人的时候也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你全说他不好的地方,他很难接受。要循序渐进,肯定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再提他需要改进的点。

第三个,进门有准备,出门有力量。

在开始绩效面谈之前,作为Review的一方,一定要做好准备,对他的数据了解得非常详尽,然后对他开始剥洋葱。从数据中看到问题,从现象看到本质。

等绩效面谈结束的时候,也要让员工出门有力量。员工出门非常有信心,知道该如何去做。

这就是我判断一个绩效面谈做得好不好的3个标准。

如何做好绩效面谈?

那么,如何做好一个绩效面谈呢?有以下这些原则:

做好面谈的准备

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好的绩效面谈不是临场发挥,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那要做好什么准备呢?

首先,是心理准备。作为管理者自己,你首先要调整好心态,面谈是为了帮助员工成长,不是来找茬的。

并且,事先了解下属的性格特点、工作状况,充分估计到下属在面谈中可能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准备可能的应对策略。

而对于员工,你要提前说清楚目的,让员工放下思想包袱,No surprise。

其次,是数据、资料准备。你要收集具体的绩效数据、客户反馈、项目完成情况,用事实说话。

最怕的就是,你的事实准备不充分,你是凭感觉面谈,那样你是无法说服下属的。

当然,让什么人参与也是很重要的。

我一般做绩效面谈,会采用“1+1+HR”的模式,就是一个管理者,一个员工,外加一个HR。

为什么HR要参与?一方面是第三人在场,能保证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提供给HR一个穿透业务去看人的机会。

双向沟通,多问少讲

绩效面谈的时候,不要变成管理者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要鼓励员工参与绩效面谈的讨论。

你要少说教,多提问,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引导员工反思和自我表达。

在讨论具体工作时,要学会使用开放式问题深入挖掘。

比如,“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感受?”“如果重新来做,你会怎么做?”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能鼓励下属深入思考并分享真实想法。

同时,你要学会积极地倾听。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打断、反驳,而是要让下属把话说完。

然后,你再基于事实,和他进一步探讨、分析。

问题诊断与辅导并重

面谈要深入,就要聚焦事实,穿透业务,去看人。

比如,当你发现下属绩效很低,就要诊断问题,探究下去:是组织因素还是个人因素,是目标制定得不合理还是人员能力、态度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你只能说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涉及人格问题。

最好不要将他和其他员工作比较,而是与他的过去业绩相比。

当员工犯了某种错误或做了不恰当的事情时,领导应避免用评价性标签,如“没能力”“真差劲”等,而应当客观陈述事实和自己的感受。

找到问题后,就要和他一起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消除绩效改进中的障碍。

不仅谈论过去,更要发展未来

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不断的循环,上一个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因此,在进行评价和回顾后,还要帮助下属找准路线,认清下一阶段的目标。

这个时候,你要和下属共创,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绩效的衡量标准、工作的计划、可能的障碍及解决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

以积极的方式结束面谈

一个成功的面谈不但要有个好的开始,还要有个好的结束。

一旦下属带着压力、抱怨结束,是不利于他下一步开展后续工作的。

绩效面谈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下属能把绩效做得更好。

既然是这样的目的,那就没必要在面谈结束的时候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收尾。

可以说一些打气鼓励的话,或说一些互帮互助的话,同时给出一个积极的号召,这样就可以让员工们满意而去,出门有力量。

最后,我想说,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考核和面谈的时间很短,但绩效沟通、辅导和跟进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毕竟,绩效面谈的核心从来不是评价员工,而是赋能员工,发展员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下一篇

药店的钱,并不好赚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