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旅游”是逃避,还是更高级的抵达?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9月01日 20:03
“能玩但不能累”已然是人们暑期旅游的共识。

继“特种兵旅游”爆火之后,“窝囊旅游”成为这个暑期最热关键词之一,“坐电梯登山”“缓降式蹦极”“躺平式漂流”…… “能玩但不能累”已然是人们暑期旅游的共识。

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观察者网发现,以“窝囊旅游”为标签的短视频、笔记近1亿篇,一些介绍“窝囊旅游”玩法的单个视频浏览量高达数十万人次,从“怎么玩”到“怎么玩不累”等窝囊式旅游“三件套”(电梯爬山、缓降式蹦极、躺平式漂流)讨论在持续升温。

搜索量狂飙17倍!

这届游客开始集体“摆烂”?

“窝囊旅游”并非贬义,而是对一种“摸鱼式出游”的戏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走、能不出汗就不出汗。在今年高温炎热的暑期,这类“低能耗”玩法对游客的吸引力简直势不可挡。

根据携程、去哪儿网等多家在线旅游预订平台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一些能够“窝囊旅游”的景区,门票热度增幅明显,有的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涨了17倍,还有景区所在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五成。数据显示,8月以来,在线旅游平台上“窝囊漂流”搜索量环比增长135%,“窝囊蹦极”搜索量环比增长65%,“窝囊爬山”搜索量环比增长84%。

天津蓟州车神架风景区“天空之眼”玻璃观景平台搭载的“窝囊版蹦极”成了这个暑期除漂流外,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每天有超过300名游客排队体验。”该景区市场营销部主任李保刚对观察者网介绍,与传统蹦极项目相比,这个蹦极要‘小’得多,高度落差大约有25米,主要是考虑到现在相当多的年轻人想玩蹦极又不敢跳的心理,‘小蹦极’能满足这样一部分游客需求,既满足了刺激、冒险的欲望,又获得了体验蹦极的乐趣。”

李保刚表示,景区的小蹦极项目,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窝囊版蹦极”主打一个轻松、舒适,能让游客在游玩中彻底放松,“这种旅游方式其实提供了极高的情绪价值,让人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心理、情感双重满足。”

在今年暑期,浙江、江西等多个山岳型景区的爬山电梯引发无数游客的兴趣,“无痛爬山” 也成为游客登顶的优选。有游客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你为什么登山?因为电梯在那里。”

社交媒体上大量相关视频显示,在高耸的山石之间,一段段自动扶梯呈“之”字型向山顶延伸,游客站在扶梯上轻松地观赏周围风景、拍照。有的景区的扶梯两侧还安装有水雾喷洒设施,营造出“仙气飘飘”的即视感。

“山一步没爬,景一处没落”,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这样说。在许多人看来,不少山岳型景区的这一波操作很“硬核”也很人性化,主打的就是用一种更省力的方式吸引游客亲近自然。

“安装扶梯是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便捷和节省体力的登山方式,尤其受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欢迎。”湖北恩施大峡谷项目运营部相关负责人对观察者网介绍,恩施大峡谷户外扶梯全长688米,单人票价是30元,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扶梯上山,也可以选择不乘坐。旁边有步道供游客步行上下山。“整座电梯依山势而建,蜿蜒在苍翠的山石林木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海拔高度从1228米升至1428米,提升垂直高度200米。”

该负责人表示,山岳型景区此类扶梯的安装不仅是让游客多了一种登山选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旅游服务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实现“登顶自由”。

“又怂又爽”成新哲学,

年轻人在用“窝囊游”找寻什么?

“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车绝不走路、怎么省力怎么来”这种“懒人旅游哲学”折射出文旅市场一部分较为细分和未被充分挖掘的需求。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教授徐虹对观察者网表示,“懒人旅游”或者说“窝囊旅游”的盛行其实有它的时代背景。“当前,我们的文旅市场正在从观光旅游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观光旅游考验人的体力,只有通过自己脚步丈量,才能领略更多风景;但是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就需要我们放松身心。”

“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里,人们平时已经感觉很疲倦了,外出旅游就很自然地不想再接受体力上的挑战,但是又渴望借助旅行获得在情感和情绪上的满足与释放。于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窝囊旅游’方式应运而生。”徐虹说,“与穷游、佛系旅游不同,‘窝囊旅游’项目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要追求情感、情绪的上满足和宣泄,所以,区别于传统的高空蹦极、峡谷漂流以及爬山等,窝囊版旅游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盛行。”

游客乘坐登山电梯 央视新闻

“同时,目前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能很快从手机上获取哪里好玩、哪里值得游等信息,一旦我们觉得某个游玩项目比较有趣,也难免想去体验一番。”徐虹说,“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助推了‘窝囊旅游’项目的曝光率。此外,这种追求情绪体验的项目,对于体力不济的人来说更具诱惑。现在大多数人们外出旅行都希望舒适、缓慢、放松,所以‘窝囊旅游’的出现也算是当下旅游市场适时出现的合理产物。”

“现在的年轻群体追求高品质的旅行体验,注重旅行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享受。比如乘坐电梯爬山项目,游客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登顶,既节省了体力,又能欣赏到美丽风景。”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波对观察者网表示,此外,年轻人的旅行拒绝被定义,他们追求个性与自我认同,不愿意被传统的旅行方式所束缚,而“窝囊旅游”让他们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旅行,从而展现自己独特的、有趣的一面。

在张波看来,“窝囊旅游”项目参与门槛被极度拉低,这种旅游形式既舒适又能获得体验感的玩法,自然会更具吸引力。

从“特种兵旅行”到“窝囊游”,变的是旅行方式,不变的是年轻人对旅游体验和探索诗与远方的不断追求。“他们不纠结于路途中所谓‘必须达成’的目标,而是在张弛有度的旅行中寻找生活的平衡,在奔波与停歇之间确立人生的支点。从这个角度讲,‘窝囊游’让旅行回归到其本来的意义。”张波说。

作为景区一线的运营负责人,李保刚表示,“窝囊旅游”的流行并非偶然,这种旅游方式的核心精神是“又怂又爽”。就像蹦极一样,你可以害怕,但跳下去时的表情管理必须到位。“窝囊旅游”虽然门槛低,但是“成就感”一点不会少,同时对游客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没有过高要求,却能达到悦己的目的。

“窝囊旅游”对行业产生影响,

但不是发展主流

观察者网检索发现,近期以来,全国多地景区推出了“窝囊旅游”项目、“窝囊套餐”等,并且打出以“轻松体验”为卖点吸引客流,此举无疑是目的地景区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毕竟,旅行的终极意义不是单纯地抵达远方,更是在过程中释放自我,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与传统观念中“跋山涉水、挑战自我”的旅游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窝囊旅游”重在“体验过”

徐虹表示,随着新生代文旅消费者的观念变化,文旅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旅游景区,其产品规划也应该有创新性,否则就会被新生代消费群体所淘汰。

躺平式漂流 大河报

“人们对‘窝囊旅游’的需求正在对文旅行业发展产生影响,最显著的特征是,景区提供产品的时候,可以将适度体力消耗和能够达到情绪释放的游玩形式进行有机结合,把握好尺度的同时,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获得感。”徐虹说。

“目前来看,所谓的‘窝囊旅游’只是一部分人的旅游行为,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一种旅游发展趋势。“张波表示,“在文旅行业面对这种旅游现象时,不需要过分强调,因为年龄并不能作为产品细分市场的一个标准,文旅行业应该更多地针对不同需求,规划、打造不同的产品以及设计不同的旅游场景。”

张波认为,年轻人的旅游需求本身就很多元,有人追求舒适躺平式旅游,也有人热爱徒步、攀岩、探险等高强度旅游体验,这种差异恰好说明,文旅行业应以需求导向为主,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和设计不同旅游产品。针对偏好轻松旅游的群体,就开发更多城市漫步、美食探店、民宿躺游等产品;针对喜欢冒险旅游的群体,设计徒步路线、户外挑战等场景。“旅游的核心是‘满足不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样化的产品才能覆盖更广泛的需求,这或许也是行业保持活力的关键。”

徐虹指出,尽管“窝囊旅游”正在兴起,但这种方式并不会占据文旅市场发展的主流,也不会取代传统的相关旅游项目。“但是业界要关注到这种新兴的消费需求带来的启示,那就是,游客的需求在变化,文旅市场也应在这种变化中创新资源供给。从产品体验方式到项目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等,都应该以创意和创新思维来打破既有边界,在吸引新生代消费者的同时,长久地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因为只有深刻洞察消费者的情感和心理,敏锐捕捉那些尚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才能在市场发展中占据优势,提升产品的长期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出行”,作者:王勇,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若蔚来延续这一势头,今年四季度销售额有望持续上升,甚至存在盈利可能,迎来“理想”时刻。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