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潮汐”阀门
跟不跟?科技板块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力,意味着什么?
当寒武纪加冕“股王”,当市场成交额冲至3万亿时,有人惶恐不安,有人淡定从容。
今年以来,沪指涨幅超15%,深证成指涨幅达21.9%、创业板指涨幅达34.95%,特别是7月以来,A股赚钱效应不可谓不明显。
当下,资本市场、产业革命与金融政策的共振昭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壮观的新旧动能换轨之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五成,创新药、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前沿产业增速超30%,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01
反超时刻
2025年8月27日13时37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闪出一条红色轨迹:寒武纪的股价摸高至1464.98元,超过贵州茅台的股价(1460元)。
七分钟后,寒武纪的股价回落,贵州茅台重归“王座”,但市场的钟摆已经偏向了另一端。
8月28日,寒武纪的股价收于1587.91元,高出贵州茅台141元,终结了后者长达2785天的A股股价“王位”。
寒武纪连夜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相较于7月28日收盘价上涨133.86%,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公告披露了2025年全年经营预测,预计营业收入达50亿元—70亿元;同时否认了公司有新产品发布计划,并提示公司供应链稳定的风险,以及公司市盈率、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次日,寒武纪股价收于1492.49元,下跌6.01%,而贵州茅台收于1480元,上涨2.34%。
寒武纪股价“封王”亦不是一次简单的价格超越,而像是一次资产定价权的交接仪式,市场的钟摆已然荡向科技创新的一极。
与之匹配,科技板块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驱动力,亦暗示经济叙事转向“创新”新范式。有分析认为,这一转变包含三重深层逻辑:
从产业升级的必然性来看,增长引擎切换——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AI、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按新的计算口径,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达到49万亿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
政策亦在强力引导,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地方政府也积极投资算力基础设施,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在资本定价重构上,国内资本、国际资本都在持续加大对科技新经济公司的配置。
未来发展的关键观测点在于技术突破的进展、算力基建的持续投入以及技术差距的变化。
02
政策助力“AI”应用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2024年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
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场持续十年的爬坡转型。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新旧动能转换”概念时,传统产业动能正在弱化,经济增速趋缓。
10年过去,随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内部困难挑战增多,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持续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25年8月26 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提出“三步走”: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非常时期非常策,国家政策正在合力助推新旧动能的切换。
例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把算力定义为“新型生产力”;《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提出具体目标;《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强调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2025年8月2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与会者围绕如何做好资本市场“十五五”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有分析认为,未来,具备扎实基本面与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硬科技”企业、以及寻求回归的优质红筹股,将更受益于这场以“质量优先”为核心的制度红利。投资者应顺应“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导向,聚焦结构性机会,而非短期波动。
回过头再来看微观之投射,仍以寒武纪为例,技术卡位、订单兑现与估值革命可谓“三幕剧”。
订单在兑现。2025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实现净利润10.4亿元,首次扭亏为盈。
估值方面,见仁见智,寒武纪动态市盈率超300倍,市场用“市梦率”把未来五年的算力增长一次性贴现到今天。狂乎?颠否?时间会给出答案。
农历七夕,寒武纪股价调整,仿如资本市场的风吹过其K线图,逾6%的跌幅犹如远古地层中传来的一次震颤,提醒投资者:即便处于科技爆发纪元,也需直面阶段性调整的阵痛。硅片可与星辰同辉,但科技叙事总在浪漫预期与估值现实之间不断校准。
从“酱香溢价”到“硅片溢价”,从人口红利到算力红利,未来十年,谁掌握算力,或许谁就掌握资本“潮汐”的阀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作者:欧阳晓红,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