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轻人用平替产品反而更自信?
《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观察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功能与品质相近的前提下,57.2%的消费者会优先选平替,其中95后、00后的选择占比高达72.3%。更关键的是,这种选择不再是“预算有限”的妥协,而是被年轻人视作“消费智慧”的勋章。那么,平替产品为何能让年轻人的自信感不降反升?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消费逻辑?
“算账式消费”成新趋势
过去,许多年轻人秉持着 “贵的就是好的”“品牌即品质”的消费逻辑,将大量金钱花费在追求名牌产品上,认为拥有知名品牌的商品是身份、品位与社会地位的象征。背着名牌包包、穿着大牌服饰走在街上,似乎能获得一种由外而内的满足感与自信感,彼时品牌的logo成了一种炫耀性消费的标签。
淘宝产品对比
但现在,“算账式消费” 成为主流。美妆赛道,完美日记、花西子靠 “大牌成分平替” 快速崛起;家电领域,小米、极米以 “性能对标国际大牌,价格砍半” 抢占市场;服装行业,UR、ZARA用 “设计平替” 分流奢侈品牌客群。平替不再是 “退而求其次”,而是 “同等价值下的最优解”。
小红书平台上,“平替”“平替测评”“评价替代” 三大标签浏览量均破亿次,网友互动量上百万。很显然,年轻人的消费决策链路已变:从“品牌说什么好”到“我查数据看什么好”,从“为logo付费” 到“为成分、性能、性价比付费”。
小红书相关话题讨论量
用平替为啥能自信?
心理学视角:从“我很穷”到“我很聪明”
在传统消费模式中,人们的内心常常会陷入 “传统小人”(追求昂贵品牌)与 “理性小人”(看重性价比)的博弈。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个体的行为与认知产生矛盾时,会通过调整认知来减少心理不适。年轻人选择平替产品时,若产品体验与预期相符,就会不断强化 “理性选择正确” 的认知,进而降低对品牌溢价的依赖。
而国产技术的飞跃式进步,成了这一认知转变的关键转折点。华为麒麟芯片突破技术封锁、小米800V高压平台颠覆电动车行业…… 这些技术突破,让年轻人的理性选择更具说服力,平替产品也不再被视为 “妥协”,而是基于对产品实力信任的明智之举。
自我效能感理论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当年轻人用较少的成本获得优质产品时,大脑会产生 “我真聪明” 的满足感。这种通过智慧决策收获的成就感,远比奢侈品带来的短暂虚荣感更加持久。
网友评论
社会学视角:从“炫耀性消费”转向“价值观共同体”
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个体通过消费选择构建群体归属。平替用户逐渐形成独特的“学霸联盟”,消费讨论从“谁的书包更贵”变为“谁的购物攻略更高效”。例如,华为用户被视为“支持自主创新的技术爱国者”,小米用户则被标签为“理性消费的科技理想主义者”。
这种基于价值观的认同,让平替从个体选择升华为群体文化,消解了“低价=低质”的偏见,转而形成“精明消费=高智商”的社会共识。
传播学视角: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共创
传统品牌如“皇帝的新装”,通过广告营造虚幻价值,消费者被动接受;而平替品牌则像“朋友聚会”,通过用户测评、社群互动实现口碑裂变。参与感理论揭示,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共创能显著提升认同感。
小米su7发布限时改配信息
例如,小米SU7发布前开放颜色投票与功能建议,用户不仅获得“被重视”的满足感,更将车辆视为共同作品。这种“用户即品牌合伙人”的模式,让年轻人从消费者变为传播者,自信源于对产品的深度掌控与社群的话语权。
平替自信如何一步步形成?
事实上,平替自信的形成遵循清晰的逻辑链条:理性选择(认知博弈→技术信任)→增强个体自信→吸引同类人群(价值观共鸣)→群体认同(社群文化)→验证选择正确性(口碑与数据)→形成正向循环。
其本质是从“证明我有钱”的外在炫耀,转向“证明我有脑子”的内在认同。年轻人不再用价格标签定义自我,而是以智慧决策、技术理解与群体归属构建自信体系。正如一位平替博主所言:“当我能清晰分辨品牌溢价与产品价值,并找到最优解时,这种掌控感比任何奢侈品都能让我挺直腰杆。”
电商平台开通多处省钱通道
拥抱平替时代的生存法则
态度转变:平视而非仰视
面对如今偏爱平替的年轻消费群体,品牌得先放下以往 “高冷大牌” 的架子,别再用疏离的姿态拉开和消费者的距离。要学会用年轻人能接受、愿意听的直白方式沟通,传递出平等、真诚的态度,让理性消费不再被贴上 “卑微”“凑活” 的标签,反而成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消费选择。
社群建设:价值观联结而非阶层划分
在搭建用户社群时,品牌应该聚焦那些能引发年轻人共鸣的共同理念,比如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对环保生活的倡导、对理性消费的认同等,以这些理念为纽带凝聚用户。而这一点,华为“花粉俱乐部”的成功就可以作为最好的案例。
小米宠粉活动
用户共创:从产品到故事的共同书写
要主动打开产品设计的参与通道,别再把用户只当成 “买东西的人”,而是让他们成为 “品牌共创者”。如完美日记通过“用户共创色号”活动,将消费者变为产品推广的核心力量,实现口碑与销量的双赢。
结语:
年轻人用平替更自信,表面上是 “买什么” 的选择变化,本质上是一场 “消费主权” 的革命 ——他们不再被品牌牵着走,而是用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定义 “好消费” 的标准。对于品牌来说,唯有顺应这种趋势,放下 “溢价傲慢”,回归产品本质,才能在这场代际消费变革中,赢得年轻人的青睐。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要的不是 “你告诉我什么好”,而是 “我能选到什么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品牌几何”(ID:brand-vista),作者:热点事件洞察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