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医美圈最大索赔案要来了
一场围绕“童颜针”代理权的商业纠纷正在持续升级。
日前(8月11日),*ST苏吴(公司全称: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透公司”)就爱美客旗下子公司韩国Regen Biotech, Inc.公司(以下简称“Regen公司”)违约提起仲裁,向其索赔16亿元。据称,该案于8月7日获得深圳国际仲裁受理立案。
这场天价索赔的仲裁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纠纷?
争夺“童颜针”两家上市公司“开撕”
这场商业纠纷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7月18日,彼时,爱美客向达透公司送达《解约函》,撤销达透公司作为AestheFill艾塑菲(下称:艾塑菲)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经销商所有相关授权。
公开资料显示,艾塑菲是Regen公司研发的一款医美注射产品(俗称“童颜针”),主要成分为PDLLA聚双旋乳酸,2014年首次在韩国获批上市。2024年1月,艾塑菲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在中国医美市场,*ST苏吴最早押宝艾塑菲。2022年8月,达透公司与Regen公司及Dace International Medical Co.,Ltd三方签署《关于AestheFill独家销售代理权转让协议》,达透公司获得艾塑菲在中国境内的独家销售代理权,有效期至2032年8月。在此之前,*ST苏吴通过增资+股权转让的方式,取得达透公司51%的股权,进而掌握了艾塑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权益。
虽然艾塑菲在中国市场正式销售仅一年时间,但已经为*ST苏吴带来了可观的业绩回报,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然而,爱美客此前的一纸解约函无疑击破了*ST苏吴的计划。双方随即就代理权归属和解约合理性展开争论。*ST苏吴曾言辞激烈地指责爱美客方面存在“恶意违约在先,迟延向达透公司供货”等问题。
而爱美客则指出,达透公司将独家经销业务实际转让给其控股股东江苏吴中美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为*ST苏吴),违反协议约定。同时,*ST苏吴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已不再适合继续作为合作方。
随着*ST苏吴近日正式提起16亿元的高额仲裁索赔,这场商业纠纷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该案也将成为今年医美圈最大索赔案。
截自*ST苏吴公告
对此,爱美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称,“暂时未收到来自仲裁机构的正式文件。”爱美客方面还对媒体表示,“我们充分相信,深圳国际仲裁院能够按照仲裁规则,公平合理解决争议。”
据了解,2025年3月10日,爱美客发布公告,拟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同年6月,Regen公司完成董事会改选,爱美客成为实际控制人。而爱美客在完成收购后,曾表示不会自行销售艾塑菲。
据网传消息,Regen公司在7月20日向中国客户发去了声明书及最新的独家授权书。同日,Regen发布声明称AesthFil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品名更改为“臻爱 塑菲”。
青眼号外查询国家药监局官网发现,7月11日,艾塑菲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代理人名称已经由达透公司变更为俪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信息显示,俪臻生物成立于2025年5月19日,由韩国REGEN公司100%控股。可见,爱美客方面已逐渐开始布局,试图收回艾塑菲在中国大陆的运营主导权。
截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童颜针”成掘金铲
艾塑菲童颜针之所以引发*ST苏吴与爱美客的激烈争夺,与其惊人的市场表现和盈利能力密不可分。
据*ST苏吴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攀至15.99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23年的亏损0.72亿元一举扭转为盈利0.70 亿元。
聚焦医美生科板块,2024年,该板块营业收入高达3.03亿元,同比暴增4225.64%,毛利率高达82.26%,一跃成为推动公司业绩逆袭的核心增长引擎。
根据*ST苏吴此前披露的数据,艾塑菲在医美市场展现出极强的吸金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度,艾塑菲销售收入为3.26亿元,占*ST苏吴营业收入20.42%,毛利2.68亿元,占其毛利34.80%;2025年一季度艾塑菲销售收入为1.13亿元,占其营业收入35.55%。
彼时,*ST苏吴就强调,若《独家代理权协议》最终解除,达透医疗将失去艾塑菲在中国境内的独家代理权,无法继续销售,预计公司医美板块下半年度营业收入及利润将大幅减少。
因此,*ST苏吴失去艾塑菲等于说失去了其支撑业绩的现金牛。
对于被资本市场称为“医美茅”的爱美客而言,对艾塑菲的押注同样是其在医美赛道中的重要落子。据悉,在收购艾塑菲母公司之前,早在2021年,爱美客就推出了类似童颜针的产品“濡白天使”,当前还在积极拓展肉毒素等热门医美产品线,通过多元化布局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据爱美客2024年财报显示,以“濡白天使”为核心的凝胶类注射产品全年实现营收12.16亿元,同比增长5.01%,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0.18%,为公司的支柱业务。
不过整体来看,2024年爱美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44%;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两者虽保持稳步增长,但较2023年的高基数增速已显著放缓。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6.63亿元,同比下滑 17.90%;归母净利润为 4.44亿元,同比下滑15.87%,显示其短期业绩承压的信号。
目前,爱美客市值不足600亿元,较巅峰时超过1800亿元缩水超1200亿元。
竞逐百亿市场
近年来,“童颜针”已从医美新宠升级为一个急速膨胀的百亿市场。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童颜针行业市场规模仅6亿元。而到了2024 年,这一数字已突破30亿元,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Global Growth Insights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童颜针市场规模将达15.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41亿元),2033年有望增至20.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81亿元)。这一增长预期预示着其市场将成为新蓝海,为行业参与者带来更多机遇。
青眼号外梳理了国内获批的“童颜针”信息发现,2024年以来,童颜针的获批速度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国内已有6款童颜针获批,包括2款进口产品与4款国产产品。
凭借高毛利属性,“童颜针”的吸金潜力极高。作为国内最早获批童颜针产品的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在2024年4月公开透露,旗下童颜针产品“艾维岚”累计销量达21.33万支,预计创收40亿元以上。
另据高德美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其注射美容业务板块净销售额达2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旗下品牌塑妍萃实现两位数增长。
业内人士对媒体指出,该品类毛利率普遍在90%以上,在医美三类医疗器械中较为罕见。价格方面,高端产品可卖到2万元每支,如艾维岚和艾塑菲。
不过,在产品数量增加、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判断,毛利率将逐渐从90%下调至80%以下,价格下探将成为大势所趋。
回到此次*ST苏吴与爱美客的童颜针代理权之争,这场愈演愈烈的商业博弈,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医美市场的复杂生态。
在市场持续扩张与竞争加速升级的双重作用下,童颜针市场的现有格局尚未尘埃落定。随着两大上市公司的商业角力不断升级,是否会引发童颜针市场格局的重构,值得市场参与各方持续关注与研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号外”,作者:Hazel 九歌,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