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们为什么敢对外卖补贴「说不」
“有骑手一天赚1000多元”、“部分茶饮店爆单,制作与取单现场一度人满为患”……过去数周,类似消息频频刷屏。
半个多月的外卖补贴潮中,茶饮是其中的一抹亮色。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借助外卖平台补贴,低价迅速吸引流量,单品价格一度被压到“0元”。
在其他奶茶企业拼命出货之际,有网友反映喜茶仅通过大额券等方式参与补贴,存在感稍弱。尽管价格降幅并不明显,喜茶却在补贴大战期间对其Logo中那位标志性小人的耳朵、嘴巴和手持水杯角度做了细微调整,几乎肉眼难辨,却意外在社交平台掀起热议,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一边是利用补贴博量,一边是用细节营销维持存在感,在外卖大战背景下,头部茶饮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饿了么、美团、京东被市监总局约谈,要求理性竞争、规范促销。这几天,《凤凰WEEKLY财经》打开各家APP发现,外卖平台上仍有个别免费饮料,优惠券也仍在发放,但力度较此前明显收缩。
随着价格体系逐步回归,留给茶饮品牌和加盟商的问题也愈加现实:是靠补贴还是靠品质,是靠规模还是靠精细化?喧嚣间隙,茶饮行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1 保流水还是保利润率
补贴潮,让茶饮行业的两种发展逻辑愈发清晰。
一种是以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为代表的规模派。这些品牌以加盟模式为主,客单价多在10-15元之间,借助资本扩张与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蜜雪冰城便是典型代表。据蜜雪集团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其全球门店数已突破4.6万家,2024年全年营收突破240亿元。
业界分析指出,其模式核心在于低成本的供应链整合,通过自建原料工厂与冷链仓储系统,实现糖浆、奶、茶等主要物料自产自供,大幅压缩成本。此外加盟门槛低至10万元量级,靠门店规模带动订单体量,并从原料销售中形成长期利润。
茶百道、古茗亦走相似路径。据窄门餐眼数据,古茗目前在营门店超1万家,茶百道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也在8000家量级。二者凭借高坪效与标准化流程,实现快速出杯与规模扩张。
相比强调规模的加盟制,喜茶成为茶饮企业中的少数派,直营优先,强调品牌溢价和场景体验。
喜茶门店
2025年初,喜茶在内部邮件中明确“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在价格战、补贴战中保持观望。《凤凰WEEKLY财经》发现,其产品定价多在20元左右,限定款甚至高达25-30元。据窄门餐眼数据,喜茶现有门店约4000家。
一位茶饮业内人士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喜茶的打法更像一个新消费品牌。它对Logo的每次微调,都在试图撬动社交话题;而伦敦和纽约的主题店,更意在凸显品牌调性和体验感。”
2 加盟商的账本更现实
补贴潮虽令单量短期飙升,平台收获流量,顾客享受低价,但对商家尤其加盟商而言,利润并不那么可观。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目前部分茶饮品牌的商场店实收率(门店实际收入与流水的比例)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0%-15%。
“外卖平台做补贴,表面上是平台在撒钱,实际上每一单商家也要进行补贴。” 中国特许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透露,门店参加活动,可能一天多卖几百杯,但利润被压到极薄甚至倒贴;若不参加,则搜索权重和展示资源都可能下降。
在李维华看来,加盟商不仅是直面消费者的最前端,也是直接承担成本的一方。也正因如此,加盟商的经营状况不仅关乎一家或几家店的盈亏,也能反映出整个茶饮品牌扩张的成败。简单来说,如果一线加盟门店普遍难以盈利,品牌的扩张就可能陷入困境。
据红餐大数据,从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9.7万家奶茶店倒闭。
值得注意的是,茶饮品牌的资本故事也正在分化。
与蜜雪冰城3月底上市后股价持续走高不同的是,过去几个月,沪上阿姨、茶百道乃至霸王茶姬的股价都在震荡中前行。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奶茶行业“规模换利润”的可持续性仍心存疑虑。
反观走向“高端”的喜茶,作为少数派,压力与质疑声不断,虽未上市,资本圈对其高端化能否带来更稳健的现金流、直营门店是否能支撑较高的利润率的讨论一直在。
李维华告诉《凤凰WEEKLY财经》,“如果品牌高端化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那么客群就会被挤压到更小的圈层。”
3 真正的考验要等到冬季
回顾茶饮行业,从卷排队、卷加盟、卷规模、卷联名、卷价格、卷上市、卷出海……卷从没停过。
如今,奶茶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即消费者能否接受价格回调,商家能否扛住消费者预期下降的压力。
“低价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变非常困难。”李维华称,下阶段,茶饮品牌的竞争焦点不再只是低价扩张,而是回归在产品创新、品牌差异化和长期顾客忠诚度上寻找突破。
“奶茶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大。”一位茶饮业内人士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 “总体来看,产品都差不多,除非出现真正的爆款。”
即使某一家企业创造出爆品后,其他品牌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类似甚至更优的口味。换句话说,以新品研发为核心竞争思路的茶饮品牌,很难真正构筑起壁垒。
未来,茶饮明面上的价格战或将降温,但品牌间的“暗战”仍会持续。有分析指出,真正想要突围,必须在产品、供应链和体验上让他人难以模仿。如推进产品溯源,强化健康理念,或者引入咖啡品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事实上,不少品牌已开始行动。《凤凰WEEKLY财经》从蜜雪冰城获悉,蜜雪集团旗下的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主打高质平价,绝大部分产品定价在5~10元之间,全国门店数已突破6000家,覆盖30个省级行政区、超过300座城市。
古茗方面则对记者透露,截至2025年6月,其现磨咖啡产品已覆盖全国超过7600家门店。古茗称,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新鲜好喝的现磨咖啡,已经在咖啡豆、咖啡机、鲜奶、果汁等方面做了多种升级,目前已构建起满足不同需求的现磨咖啡产品线。如经典款有美式咖啡、鲜奶拿铁、生椰拿铁、焦糖丝绒拿铁等,主打大众价位下的专业品质。
但相比奶茶,咖啡赛道也不是一个容易的赛道,且成本可能会更加高昂。为吸引加盟商,古茗在今年新的加盟政策中祭出优惠,表示咖啡机加盟商只需支付1.5万押金,24个月分期支付全额货款。
上述茶饮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茶饮行业来说,补贴、创新和联名未来也不会少,现在是茶饮旺季,各家出货压力还不会那么大,真正的考验还要等到冬季来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作者:陶娅洁,编辑:崔陆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