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之基底∣井谷元傅勇:买了120吨面粉,只为攻克面条保鲜技术
编者按:10月26日,“全‘面’链动·跨越山海——高质量推动重庆小面供应链产业发展”沙龙活动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是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中的行业生态沙龙之一。分享嘉宾从面条、调料、浇头等各种食材,到供应链平台、线上电商、线下连锁,全面展示重庆小面供应链实力。以下为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勇分享《面条:面之基底》实录。
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勇
今天我作为小面工业化的一个践行者,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面条:面之基底》。
2018年,中央电视台就对我们重庆小面进行了一个报道,从此重庆小面就走上了一条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道路上,我们有很多坎坷,有很多迷茫,在坎坷和迷茫当中,我们通过几年的发展仍然没有突破。问题在哪里呢?北方人觉得我们的面条不好吃不劲道,粘牙,南方人觉得北方的面虽然劲道,但是不巴味。所以问题就来了:如何让重庆小面从“众口难调”到“普遍叫好”?
通过调研,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破局。
一是创新加工工艺,非遗与工业生产创新融合,深度还原“三恒醒发、九揉九压”的非遗工序;
二是用了120吨面粉,历时数月攻克面条保鲜技术。挂面出去出海,大家觉得我们的味道不对,本地水面保存性又短,所以我们建了第一条半干面生产线,最开始只能保质期2个月,后来达到4个月,最后突破至8个月。有了很多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的工艺流程,尽量把面条的保质期延长,让配料表更干净。面条保鲜技术的攻克,拓宽了我们销售的渠道,也为重庆小面走出重庆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标准体系,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大渡口区政府的领导下,重庆小面建立了两个地方标准、三个团体标准,又给“重庆小面重庆造”做了一个标准的支撑,建立了一套生产依据。
井谷元也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在小面行业我们成为了第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也成为了国家龙头企业。特别是在昨天,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设计大赛上,井谷元冲泡小面获得了银奖。
公司为了快速的发展,也进行了多元化的布局,产品的销售渠道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在今年6月,我在法国碰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法籍的杭州人,一个是法籍的山西人,他们在名单上看到我是重庆小面工业化促进会的会长,就主动联系到我,询问怎样才能够开一个地道的重庆小面店。我问你为什么要开重庆小面店呢?他说在巴黎最繁华的区域,重庆小面的点击率最高。这也坚定了我对重庆小面走出重庆、走向世界的决心。
作为行业的会长,我也深知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来破局?我们到底有哪些问题?随着我们政府主导,企业的共同协同,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新问题又出来了:
第一,重庆小面的生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电商瞬时的需求。
第二,重庆小面的品牌宣传有问题,整体上知道重庆小面的人还是太少。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提点建议。
第一个方面,我们的产业痛点,想做大重庆小面蛋糕,主要还是要发挥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希望能够在公用品牌的宣传上,多加强一些宣传,让我们更多的人了解到重庆小面真正的内涵。
第二个方面,希望跨界联动,比如跟景区合作,推出文创食品,跟知名企业合作,进行品牌赋能,双方共赢,让品牌能够推陈出新。
第三,多跟高校合作,互派人才,推动小面工业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运营,切实解决行业的痛点。
最后让我们现在的企业多合作,大家一起建立一个生态圈,实现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一根面条连起了我们的美食记忆,一根面条也连起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所以在座的各位朋友,以及全国的朋友,大家一起来合作共赢,用重庆最具有烟火气的重庆小面这把金钥匙,打开我们事业的一个新篇章,同我们小面人一起,共同铸就重庆小面走向全国香飘世界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