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为媒,赏花“狂热”背后的商业密码

温又妍彤·2022年02月17日 13:45
这是“赏花经济”魅力之所在,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赏花是一种时尚,武汉的樱花、婺源的油菜花……每年的春天,全国各地都会掀起一波赏花热潮。我们今天仍可在为数众多的诗文和游春图中一窥当年古人赏花盛况,历经千年,人们踏春赏花的热情犹未减。

以赏花、踏青等为主题的春季特色旅游项目,带动着春游市场一起升温,春季赏花已经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日均人流量10W+,成为赏樱日常

每年樱花绽放的时节,全国范围内都会掀起了一股赏樱热潮,这股热潮之强劲,甚至有压过中国传统名花牡丹、梅花和桃花的势头。

仰头见花海,低头见人海——这几乎已经成为每一年的武大樱花季中颠扑不破的例常。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前往武大观花的人数就初具规模,到2000年的樱花季,游客总人次已突破了100万。樱花的花期也就只有十来天——这也就是说,樱花季前往武大的日均人流量已接近10万。而随着北京、广州等地到武汉高铁的开通,以及近年来“武大樱花季”在社交媒体上的声名远播,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上升:尤其是2012年之后,日均十几万的游客量已成为常态,巅峰时期更可超过20万人。

除了武大,武汉东湖、上海顾村公园、杭州太子湾公园、南京鸡鸣寺、广州百万葵园、昆明圆通山、西安青龙寺、贵州平坝樱花基地等,都是每年赏樱的火热地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之前,知道平坝农场的人并不多,游客也大多都是省内的,但因一个美丽的误会,使得平坝樱花迅速“走红”。

2018年,一张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发的照片意外走红。当时很多人都误会成是“日本樱花”,却被人指出图中地点并不在日本,而是中国贵州贵安新区平坝农场。

赏樱

在占地2.4万余亩的农场上,种植了近70万株名贵樱花,其面积之广、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这片樱花之地,连人民日报官微都为它疯狂打call了。甚至还登上国外网站,被称为蓝色星球最美的樱花园之一。

樱花热不仅在中国发生。美国华盛顿市的国家樱花节(National Cherry Blossom Festival)平均每年会吸引150万余名游客。加拿大多伦多市高地公园自然中心2017年接受采访时透露,过去十年里高地公园樱花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呈指数型增长。印度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Shillong)则是罕见的樱花在秋天开放的地方,在为期四天的2017年印度国际樱花节(India International Cherry Blossom Festival)中,游客人数达到了破纪录的6万。为了让无法前往日本赏樱的人一饱眼福,谷歌地图每年在樱花季推出“日本街景樱花版”,网民可以在鼠标点击间观赏日本各个著名樱花景点的360度实景。

目前,赏樱演化成了一个全球现象。这背后既有文化推广方面的努力,亦有全球化时代消费社会的推波助澜。

赏花游春催生“赏花经济”

近年来,“赏花经济”快速发展,赏花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花卉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人们美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相继出现“赏花旅游”“赏花休闲”等新概念。“赏花经济”崛起,南下赏花,北上游春,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走向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轮廓初现,作为新投资热点,“赏花经济”正充分发挥其优势。

每年阳春三月,贵州、江西等地的油菜花海率先成为游客南下的主要目的地,随着时间推移花海逐步北移,武大樱花、苏州香雪海、洛阳牡丹、伊犁野杏花,待到6月,还有鸭绿江畔的油菜花海,新疆的油菜花海,薰衣草花海等竞相绽放,花海景观呈现从南到北的全国性空间格局,时间延展至夏末,产业规模初见雏形,越来越多的花海资源被包装和开发成休闲生活产品,成为游客假日休闲的首选。

赏花已然成为一项热门活动,究其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方面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始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旅游休闲活动。休闲研究的鼻祖凡勃伦把休闲定义为“非生产性的时间消费”,这说明当人们不必将时间一定要用在为生计而奔波之时,就有了闲暇时间,产生了休闲活动的可能和需求。

这项活动的背后体现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老百姓的消费开始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每一朵花的背后都孕育了一条产业链。无疑,一花独放不是春,打造赏花经济亦是如此,单一的项目和时间支撑不了整个产业,短暂的火热之后肯定会产生疲软。

“赏花经济”不仅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天然食品,也促进了特色工业、休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赏花游产业链逐步完善。随着“赏花经济”的兴盛,地方开始转变过去片面注重工业的心态,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发展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往生态经济和乡村旅游方面倾斜。这种发展思路的转变,直接促进了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同时,花海景区依托郊区环境发展,越来越多的花海资源被包装和开发成休闲生活产品,成为激活乡村旅游经济的一个爆发点。

“季节限定”的背后

如果非要给3月的出行者找一个主题的话,樱花也许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了。且不论旅游观光业,连其他行业的商家都纷纷蹭上了这场以樱花为名的狂潮——门户网站把赏樱作为头条轮番播报,咖啡店摆出了樱花图案的限定款杯子,蛋糕店推出了腌渍樱花点心……

季节限定营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何消费者还是会消耗大量时间大排长龙,甚至不惜出高价购买呢?

所谓“季节限定”,就是意味着只有当季才有,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这样就显得更加难得、更具时效性、也更紧缺。这是踩中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和特殊时间节点的敏感点。“将限时供应的概念和一个同放纵享受相关联的季节或节日进行捆绑销售,可以显著提高消费和对于产品的热情,”康奈尔大学食品和品牌实验室负责人、消费者行为及营养学教授Brian Wansink认为,“这效果就如同给它们加上了光环一般,微妙的心理作用促使消费者想在光环消失前得到它。”

例如,商家抓住“樱花热”的商机,在每年早春推出各式各样的樱花主题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和果子到矿泉水瓶,从马克杯到粉饼盒,粉嫩的樱花占据了春季“季节限定”的大半壁江山。

随着季节限定营销扎堆出现,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惊喜感阈值被大大提高。想要让限定营销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在创新基础上洞察消费者需求,用高颜值与高品质兼具的产品去打动人心。

如今,“赏花经济”已初现产业规模,未来经济前景广阔。需要加强“赏花经济”引导,从产业角度构建赏花产业体系,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打破“赏花经济”的季节性局限,真正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使“赏花经济”持续盛开,四季如春。

赏花季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贵州走好走稳旅游业转型发展提质升级步伐

2022-02-1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