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赛道的博弈,卷出贵州茶新方向

36氪贵州·2021年12月15日 14:54
贵州茶未来大有可为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拥有近五千年的饮茶历史。作为茶叶消费大国,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巨大。而贵州则是中国茶里的新兴代表,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数的15.2%。从2015年,新茶饮的出现到现在新茶饮赛道的火热,也为贵州茶的发展带来了另一种可能,贵州茶会不会成为新茶饮赛道未来的新风向?

新茶饮赛道到底有多卷?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37.8万家,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共有687个城市;平均下来,每座城市至少有550家奶茶店。据天眼查显示,截止2021年,贵州省内近一年新注册的茶饮企业就有587家。

相较于传统茶饮,新式茶饮更强调在原材料选择、研发制作、门店运营以及空间体验上的升级和创新,从而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并提升品牌价值。从品牌运营上看,品牌方为了切中用户的痛点,不断的搞创意、推新品、做营销,仅2020年,喜茶平均每1到2周会推出一个新品,奈雪全年上新30+款现制饮品,古茗全年上新79款新品……耳熟能详的爆款如多肉葡萄、白桃乌龙、手打柠檬茶、烧仙草、杨枝甘露等……

爆款的出现很容易导致别人模仿及跟风,出现产品同质化,甚至进入创意内卷。

而创意的内卷也是无奈之举,由于新茶饮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竞争压力大,行业存活率极低。尤其是经过疫情的冲击,一方面大量商家停业,另一方面是头部品牌的迅速扩张,品牌优势更加凸显,强者恒强。一些品牌会从原材料创意上入手,根据地域特色,部分门店为了猎奇吸引顾客推出螺蛳粉奶茶,火锅奶茶,油泼辣子奶茶及折耳根奶茶等。但实践证明,依靠单一的新奇度吸引用户不是长久之计,许多相关品类只上架不到一周就已下架。

归根结底,以猎奇的方式吸引用户并不成功,与其在创意内卷上下功夫,还不如研究如何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及重新定义不同的配比,提高原材料的质量也将深入到源头产区和厂家,解决原材料问题。

要解决原材料问题,必然要解决供应链体系,如主打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从一开始就解决了供应链问题,主打的口号为——源头直供模式,并从2008年起,蜜雪冰城就在上游合作了果园、茶园等原料产地,为门店供给基础的茶叶、水果等原料,同时自建并合作了大量食品工厂,来生产奶茶粉和各类辅料。

此外,蜜雪冰城还在华东、华南等区域布局了四家供应仓,郑州自建仓储中心,用以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交付。

现在,头部的茶饮品牌也开始入局,从供应链的上游出发,如喜茶在贵州梵净山脉拥有自建茶园,蜜雪冰城成立了农业公司,茶颜悦色也成立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是,供应链的直采建设需要时间的铺垫,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新茶饮品牌,主要还是从经销商里面进行采购,而诸多经销商及新茶饮品牌也在贵州进行茶叶采购。

新茶饮赛道的内卷给了贵州茶机会

茶饮赛道的内卷不仅是通过搭建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高更高品质的服务与体验;还是注重产品上的升级和创新,产品上的创新升级必须从产品的本身的质量上及供应链出发,贵州茶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

从自然条件上来说,贵州茶的潜力非常大。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理位置优越,保留了更完善的自然环境,为茶叶提供了更好的种植环境和大面积的种植产地。从产业发展来看,贵州当地也一直重视茶产业发展,推崇“干净贵州茶”的概念,提倡无污染、纯天然、不施用农药化肥等,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

从种植面积来说,2020年,贵州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5.2%;全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8.7%、11.7%。全省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排名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总数的19.6%。

从消费端来看,近年来,伴随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新式茶饮规模快速增长,从新式茶饮代表品牌用户年龄来看,90后与95后占比超6成,年轻一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主力军,正在重新定义着新式茶饮消费市场,也将古老的茶文化带到生活中来。

来源于《2021年探索中国新消费:公开一份新式茶饮消费洞察笔记》

同时,据艾媒咨询的《2021年探索中国新消费:公开一份新式茶饮消费洞察笔记》中显示,创新工艺是产品口感、口味提升的秘籍,优质的茶底也将带来茶饮口感上的不同,从调研数据来看,对传统茶叶再加工烘焙而成的复合口味的花果茶受到消费者欢迎,通过对茶底进行创新与加工,是当下新式茶饮品牌打造产品壁垒与差异点的手段之一。

来源于《2021年探索中国新消费:公开一份新式茶饮消费洞察笔记》

因此,对于新茶饮品牌来说,在打造产品壁垒与差异点中,必然需要一个发展稳定、安全、高质量的茶业供应链,而贵州茶则刚好契合,贵州也必将因其自身的优势条件成为新茶饮赛道竞争及发展的热土。

热土孕育贵州茶饮新势力

曾经出产的贵州茶,大多以茶青进行出售外地,不被外地消费者及品牌认可,跟云南普洱、福建安溪铁观音等相比更没有存在感。

但现在,贵州茶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在这片热土上,不仅有喜茶在梵净山进行自建茶园,也涌现出诸多本土茶饮新势力。

其中拥有21年品牌历史的传统茶饮品牌宜北町,目前已在西南地区开设多家分店,最终以情怀成功出圈;今年崛起的茶业新势力译乐鲜茶,创始人孙忆主攻下沉市场及供应链,并开设茶饮经营学院,乘上了疫情复苏后新茶饮赛道火热的快车进行迅速扩张,从2020年初的100多家店扩张到现在的340多家门店;也有深耕全产业链发展的贵茶集团,其生产的欧标抹茶,实现年产精品抹茶4000吨,为诸多本土知名新茶饮品牌提供抹茶原料的同时也远销海外;以及借助区域品牌,融合一二三产,以新鲜优质草莓为主攻方向,计划进军线下饮品店的花小莓。

这些茶饮新势力的崛起必然给贵州茶带来极大的利好,需求决定供给。随着下游企业的做大做强,进而带动整个上游产业链的生产力,中国有很多产业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比如白酒赛道,国产白酒茅台品牌的崛起,带动了贵州当地优质高粱;头部榨菜企业涪陵榨菜,推动了当地榨菜制作到销售的产业链智能程度。

回到贵州茶本身,干净、优质的贵州茶,从原料上就给予品牌极大的保障和发展方向之一,对于新茶饮品牌来说,不管其自身是以产品品质及供应链为主攻方向,亦或是营销出圈,伴随着贵州本地茶饮新势力的崛起,及外部头部品牌的入局,贵州茶都会成为新茶饮赛道竞争的新风向。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