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不要”钟薛高:没LV的命,得LV的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爷静夜思”(ID:Dfz303),作者:段王爷,36氪经授权发布。
01
上周,钟薛高这个雪糕的名字,引发的热议,得到一大波曝光。
一切都源于某采访中,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说了一句:“钟薛高最贵的一支卖66元,成本就40元,你爱要不要”。
一根雪糕卖66元,足以让不少人惊呼了,后面那句爱要不要更是充满了傲慢,很难让人产生好感。
毕竟,很多人听了这句话,很可能会觉得暗地里收智商税也就罢了,咋还明着割呢?被网友吐槽吐上热搜也不足为奇了。
夏天是很适合雪糕的季节,王爷也特意去买了支钟薛高试试,吃完就觉得:钟薛高,没有LV的命,得LV的病。
这根卖到 66 元的雪糕,林盛说成本价差不多40元,所以才卖 66 元。
淡奶油+进口巧克力+柚子,一支雪糕直接成本40元王爷是不相信的,总成本有可能,物料成本5,营销35,怎么了,手动狗头~
至于66元这个价格,王爷没什么特别感觉。
你常吃冰淇淋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价格在冰淇淋里也不是最贵的。
但吃进嘴里的东西,始终要回归产品本身的价值,关键是它是不是好吃,雪糕好不好吃消费者说了算。
爱要不要?吓唬谁呢!那就不吃呗!市场又不是没有更贵的雪糕,意思是不愿意给你做出来的这个玩意付钱,还得被你放狠话?
感谢钟薛高让王爷觉得哈根达斯是物超所值的,梦龙是很便宜的,巧乐兹简直是业界良心,旺旺碎碎冰yyds!
请回答:钟薛高,薛钟高,薛高中,高钟薛哪个才是正确的读法?
02
伴随互联网兴起,不少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加上资本的涌入、销售渠道的变化 、用户喜好的更迭等,不少新兴品牌快速崛起,钟薛高也是其中之一。
头顶“国货之光”光环的新消费品牌,粗略概括有两种打法,一种是走高价品牌路线,用产品收割市场,比如喜茶和泡泡玛特;一种是用性价比迅速覆盖市场,比如元气森林和是完美日记。
钟薛高毫无疑问属于前者。
中国人雪糕的消费量早已经是全球第一,国内雪糕的高端市场一直由哈根达斯、和路雪、DQ等国外品牌长期把持,钟薛高不走低端路线,不打低价战,而是追求SKU少而精,一支至少16 元,最高卖到66 元,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一二线城市白领。
诞生于天猫的钟薛高,是顶着“网红雪糕”的名声长大的。
2018年天猫“双11”,仅仅是“厄瓜多尔粉钻”一款单品就在15个小时内卖出了两万份,并占据了那年天猫“双11”冰品类10%的销售额,也让钟薛高成为那届“双11”冰品类销售额第一的品牌。
要知道那时候,钟薛高才刚刚创立8个月。
对于被称为“网红”,林盛曾这样回应,“见面不如闻名,网红是一阵风,今天谁想做成品牌,网红是你的必经之路,你连网红都做不到,那你就别做品牌了。
但是,你要是嘚瑟,对不起,你就在这儿stop了,你必须要想到的是,网红之后往哪里走。你如何让你自己能有更长的时间,可以不断地生存发展下去。”
说的不错,但是不好意思,你这次好像得瑟了一下。
03
戏还没完,事情发酵后,钟薛高出来辟谣了,官微发了一段视频,称“爱要不要”是供应商对于钟薛高的态度,并非钟薛高对于消费者的态度,并表示“对于别有用心的恶意造谣,移花接木,我们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是恶意造谣,还是自我炒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王爷不多判断,懂的都懂。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钟薛高的公关,与视频中的采访团队沟通是有严重问题的。
搞出大负面,被打上“贵(智商税)+爱要不要”的标签,连上几个热搜,对方不仅没有“配合”处理,反而还在蹭热度,把这事当作创始人案例给自己打广告:
这件事告诉我们,选择靠谱的合作方有多重要~
这次钟薛高的舆论风波中,还被扒出曾两次因发布虚假广告被行政处罚,其广告宣传中的“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只选用日本薮北茶构成虚假宣传。”、“获国际大奖与全球机构联手研发”都曾被官方“打脸”。
通过营销包装把食品做成奢侈品来赚取超额利润,有问题吗?
没问题,包包可以这么干,雪糕当然也可以。
你愿意吃雪糕就去买经济适用型的,愿意买这份“营销效果”就买钟薛高。
但走“高端”路线,对标“奢侈品”,又自己给自己买软文,说自己“被称为”,然后具体信息什么都给不出来,就硬说“成本40块钱”。
赚着钱,还想耍大爷,这么牛逼的厂家,可能也不差几个有骨气的客户吧?
贵州茅台酒的毛利率超过90%、哈根达斯十几年前就买几十块,有多少人说它是智商税?
退一万步说,就算40真是成本,也有26的纯利润,这是工业制品的利润率么?你钟薛高配得上这溢价?
最后,王爷真心希望网红产品,少一点炒作,多用一点心做产品。
靠营销和炒作,热度上去了,黑也能红,你可以是一个成功的网红产品。
但你很难成为一个好品牌,一个真正的品牌,它的生命周期至少要以10年计,而大部分“网红”、“爆品”,都只是昙花一现。
永远记住,贵不是原罪,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