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巨头也顶不住,雅诗兰黛香港裁员?
2025年,是美妆行业“难”声一片的一年。头部美妆企业的闭店、裁员、破产等消息早已屡见不鲜。如今又有一美妆巨头被曝裁员。
裁员、闭店,分部合并!
7月14日,据香港01报道,美妆巨头雅诗兰黛香港分部早在今年4月已裁员不超过100人,并将香港分部与台湾分部合并,目前仍有约1300名员工。
同时,该集团今年已关闭约两间香港门店,但未来没有进一步调整计划。公司官网显示,目前在香港有21间门店。
消息人士透露,美妆集团裁员“一半是因生意不好,一半是因整合市场策略,主要系后者”。
同时,该人士还指出不少美妆集团香港分部均有相同举措,且大部分已经发生,当中包括另一巨头资生堂香港分部,也有人事调整。但是据星岛环球报道,未知其形式及规模。
聚焦到雅诗兰黛来看,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2月初,雅诗兰黛在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时,就宣布将加速推进“PRGP”(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该计划将裁减5800至7000个工作岗位。据了解,这是雅诗兰黛集团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正如消息人士所说,不断裁员的举措或许也与雅诗兰黛近年来的业绩表现相关。
如下图所示,雅诗兰黛的净利润已连跌三年,且五年中有三年遭遇营利双降。其中2020年表现最为惨淡,营收与净利润双双触底,净利润骤降至仅6.8亿美元(人民币约48.79亿元),同比暴跌62.01%。且净利润起伏波动大,在暴涨322.06%后便陷入持续下跌。
具体到亚太地区的业绩上来看,连续四个季度的净销售额下滑。且根据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亚太地区的业绩表现与香港的销售额息息相关。
如,在2025财年Q1,亚太地区净销售额仅为9.44亿美元(人民币约67.73亿元),同比减少11%,其原因为香港特区的销售额出现两位数下跌,旅游消费者转化率低迷。
2025财年Q3中,中国大陆市场呈现中个位数增长,但是由于中国香港和韩国市场出现两位数下滑,导致整体亚太地区的净销售额仍然为同比减少。
对雅诗兰黛来说,想要业绩恢复正常,或许还要些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裁员情况,早在今年2月初,雅诗兰黛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宣布推出Beauty Reimagined计划,旨在恢复销售增长和双位数营业利润率。
而该计划的核心之一就是大幅裁员,缩减成本,精简架构,旨在截至2026财年底裁员5800-7000人。
“裁员瘦身”,巨头们过寒冬
在日子越来越难的的大环境下,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年仅过半,除了雅诗兰黛外,还有多家美妆巨头传来裁员的消息。
今年4月,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被爆裁员50%外。仅过两个月多,欧莱雅又被爆香港分部计划裁员90%,虽然官方对此回应称,此数据不实。但是据香港多家媒体报道,“欧莱雅集团香港分部将与中国内地分部合并,预计裁员超200人,部分员工需调往广州工作”。
此外,联合利华至2025年第一季度,已裁员6000人;科蒂启动“All-in to Win”转型计划的下一阶段,裁减约700个工作岗位。
上述种种都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下行、关税政策不稳定叠加地缘政治,裁员举措已成为美妆企业降本增效的共识。
香港美妆市场怎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提到的企业中,裁员的发生地特别提到了香港地区。同时香港市场,对雅诗兰黛亚太地区业绩的影响颇深。
除了大环境, 或许,可以从与美妆消费紧密关联的零售数据中窥见一二。
如下图所示,2025年1月至4月,香港零售总额同比均呈下滑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香港零售总额已经连跌14个月。
而零售额的下滑,也对香港美妆行业带来了连锁的消极影响。
其一,零售额下跌意味着消费市场整体萎缩,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能力下降。这也与上文提到的雅诗兰黛2025财年Q1亚太地区业绩下降的原因相契合。
其二,零售疲软导致化妆品企业线下门店客流量锐减。如莎莎在香港和澳门市场的同店销售跌幅达16%,线下销售全年跌幅为11.9%,并为此关闭了部分店铺。
不过,好消息是,在香港特区特别统计处最新发布的5月零售额数据中,零售总额已经同比增长2.4%,结束跌势,开始恢复。这或许也预示着未来香港化妆品行业能够获得新生。
回到此次裁员一事来看,香港重组或许只是雅诗兰黛全球调整的一环。正如上文中,消息人士提到此次裁员系主要后者原因——整合市场策略。
其实无论是雅诗兰黛、欧莱雅还是资生堂,美妆巨头们对于香港市场的转型重组已是大势所趋。
在香港美妆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整合香港分部与其他分部资源,或许在一定程度来说,有助于各个集团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注:1美元≈7.17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tt,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