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北美“最后一公里”后,不缺钱的涛涛车业再冲IPO

港股研究社·2025年11月28日 15:59
这个估值能否真正体现公司内在价值?
涛涛车业
已上市浙江省2015-09
户外短途交通代步工具研发制造商
我要联系

对于涛涛车业来说,赴港完成“A+H”两地上市,相比融资本身,还有更深远的谋划。

今年以来,涛涛车业A股市值累计涨幅超220%,总市值约225亿元。但这个估值能否真正体现公司内在价值?

A股还在用“老头乐”和“传统制造”给涛涛车业贴标签,创始人曹马涛选择把资本战场转向了港股,一个能为“全球消费品”重新估值的地方。

在大多数企业赴港上市是为了融资续命的时代,涛涛车业账上现金充裕、A股融资通畅、主业持续造血。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涛涛车业账面现金13.4亿,资产负债比率也仅为19.6%。

在这样的背景下,涛涛车业却执意启动H股IPO,是为了一场所图甚大的“身份价值跃迁”。

去港股不是找钱,是换个“新名片”

涛涛车业赴港上市,是为了一个把“新名片”递给全世界的方式,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坐标系里,它需要一次“正名”。

A股给了它流动性,也锁死了它估值的叙事天花板。作为一家出行制造商,即便前三季度毛利率超40%、净利率超20%,在A股投资者眼中仍是“传统制造”“汽车小众赛道”,“新能源智能出行”标签并不突出。

这是因为A股的估值逻辑重视产能,关注ROE、毛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而港股看生态,更愿意为“全球化运营能力”“本地化品牌渗透”“消费场景延展性”的故事买单。

然而,曹马涛的野心,从来不是做世界的“老头乐”车间。

通过港股的国际视野,涛涛车业可以更好地跨越国内外市场文化与认知的鸿沟,赢得更多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因此,赴港对公司是一次价值重估的战略窗口。

更重要的是,这场IPO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欧美渠道商看到“涛涛车业”登陆港交所,他们会默认这家公司已通过国际审计、治理合规、战略可持续,这是比广告更有力的品牌背书。

而这,正是涛涛车业创始人曹马涛真正想要的东西,让世界不再把涛涛车业当成“浙江小厂”,而是全球智能出行版图中的重要玩家。

从炉具加工、汽摩配等积累原始资金,到领跑全球低速电动车市场,曹马涛及其家族的成长轨迹,恰是中国制造创业者向全球市场突围的缩影。

确立“全球化智能出行品牌”的身份价值,可以避免偏见与误解,让涛涛车业更加从容地完成从产品到市场,再到品牌升维的布局。这也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争夺话语权的资本前奏。

三把铲子,挖出全球中端消费的“隐形金矿”

制造业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大众市场”等同于“低端市场”。

市场注意力总是被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这些高大上的产品吸引,而它们实际上代表的是前沿方向,并非市场当下广泛且迫切的需求。

反观低速电动车,在国内被戏称为“老头乐”,被认为适配下沉市场的低端产品,其实处在高端电动与廉价代步之间,需求广泛的“中端真空带”,成为被忽视的结构性机会。而涛涛抓住了这个“不性感但巨量”的市场。

自2015年成立之初,涛涛车业就确立了 “聚焦海外市场” 的战略方向。根据财报,涛涛车业目前海外收入占比超90%,美国市场贡献了约80%的营收。

从涛涛车业快速增长的业绩可以看出,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相比,北美低速电动车市场几乎是一片蓝海。而涛涛车业之所以能抓住这片蓝海,有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从需求出发,聚焦民生刚需。

一个事实是,美国近60%的汽车出行单次距离不超过6英里,而75%在10英里以内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不断攀升,购车价格和保险费用越来越高。

对于美国中产而言,支付学费、账单和收入之间往往呈现正相关,因此他们也需要一款价格合适且低能耗的交通工具来满足上下班等大部分日常短途出行需求。

像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作为“最后一公里”方案太过奢侈,而Bird和Lime又昙花一现。低速电动车作为价格适中、耐用可靠、无需复杂维护的电动代步工具,出现得刚刚好。

涛涛车业专注“高性价比通勤解决方案”。在美国社区获得市场空间,这是对真实生活场景的深刻理解。

其次,押注高增长场景,孵化第二曲线。

在民生刚需的基础上,涛涛车业还敏锐捕捉到了电动车巨头们没有关注到的细分场景需求。

外界忽视的是,涛涛车业已悄然切入高尔夫球车、园区巡逻车、度假村接驳车等细分场景。这类产品单价更高、客户稳定(俱乐部/物业/景区)、替换周期长、利润空间厚。

更重要的是,这些场景天然排斥价格战,更看重品质与服务体系。

涛涛车业2025年前三季度因电动高尔夫球车爆卖实现净利润大增。对此,涛涛车业董秘近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形成覆盖多客群、全场景的电动高尔夫球车产品矩阵,精准匹配北美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等需求。

高尔夫球车、高端社区、市政巡逻系统等特种车需求里,藏着下一个百亿市场。

最后,扎根本土化,从“出口”走向“嵌入”。

涛涛车业在北美市场的成功,不仅在于销售产品,更在于实现全价值链的本地化运营。公司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向全世界,已建立 “中国+东南亚+北美”三地产能布局。

涛涛车业海外产能以“北美制造+”为核心加速推进美国、越南、泰国三地产能建设为进一步抢占美国市场。美国工厂正全力推进电动高尔夫球车组装生产,产线日均产能实现稳步增长;越南基地已实现整车全链条自主生产;泰国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2月建成。涛涛车业还坦言,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他们的影响有限,因为他们在海外有产能布局。

三大制造基地产能规划,让它成了少数能从中国工厂到世界品牌的企业,第二品牌 “TEKO” 已签约50+高端经销商,与全美TOP1高尔夫球车经销商战略合作。

从产品、市场和供应链布局也可以看出,涛涛车业赢的不是所谓的成本和资源红利,而是对“全球中产实用主义”的精准洞察,在一个被巨头忽略的夹层市场里,挖出了金矿。

这也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化时代“向上走”的一个缩影。

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国制造从资源红利到价值再定义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基本等于“产能转移+价格优势”。

但如今,涛涛车业代表的新势力正在证明,中国企业也可以建立品牌,然后重构全球定价权。

涛涛车业自有品牌部分车型在欧美均价,已经远超国内传统低速电动车产品。比如,2025年9月,涛涛车业在北美推出第二品牌TEKO,并开始在得克萨斯州生产本地化车辆。定价15500美元的新品全景露营车CITY也已正式发售。

这意味着,它正在迈向功能性消费品的品牌溢价阶段。

除了涛涛车业,过去十年,许多中国企业,如海尔、TCL等,都证明了“从制造到品牌”的转型。

中国制造不再是低成本的代名词,不断布局海外产能与中高端市场的背后,是企业通过不断提升技术、优化产品,重新定义全球市场的价值链。

在中国“十五五”规划即将展开的重要节点,这预示着,中国制造正面临一场深刻的价值转换。

中国供应链能力,与全球消费需求错配,正在引发一场价值的重分配。

涛涛车业的低速电动车,为何成为中国制造突破的“尖刀赛道”?生产成熟、需求刚性、使用频次高、政策友好,这让它成为较为适合“品牌化破冰”的出海领域。

而涛涛车业十年全球化之路,也证明了只要在某个细分场景做到深度运营,企业就可以率先打开国际市场,再倒逼研发升级、品牌建设、组织进化。这种“先全球化,再高端化”的成长模型,正在被越来越多细分赛道“隐形冠军”复制。

最终,这场出海潮,将让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的重建。

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纵观前三次工业与科技革命,都发生在“上坡路”中的大国。因此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重新定义价值,是中国制造的未来使命。

而中端制造先行,将带动价值链上移。正如涛涛车业与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杭州宇树科技等合作,进军智能硬件领域,借助低速电动车打下的销售渠道和应用场景,将中国机器人产品卖向海外,用海外渠道力反哺中国高端制造出海。

对于涛涛车业而言,此举有助于强化品牌“智能出行”的科技心智,为品牌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升级铺路。

从资本视角看,如果留心就会发现,近两年,致力于全球化的中国制造企业越来越多涌向港交所。它们共同推动一个问题的答案浮现,中国企业如何在一场没有退路的全球贸易价值之战中掌握话语权?

涛涛车业赴港,最需要的不是那笔募资,而是不能错过这次亮相。这些企业去港交所敲响钟声时,敲响的是整个中国制造群体的集体渴望:不想再被低估,要在全球舞台上,拥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身份。

而这,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商业叙事。

 

+1
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涛涛车业
我要联系
户外短途交通代步工具研发制造商

下一篇

中国科技股“仍不贵”。

46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