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袋收藏突然走红,年轻人怎么喜欢上奶茶袋了?
几乎每个年代,年轻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收藏品,从90年代的各种卡牌,到前几年的各种谷子,然而最让人意外的是最近奶茶袋突然成为了重要的收藏品,年轻人是怎么突然喜欢上奶茶袋的?这其中的逻辑又是什么?
一、奶茶袋收藏突然走红?
据半岛都市报,近日,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商品悄然走红:奶茶袋子、奶茶杯套和奶茶杯子。喝奶茶免费获得的包装,被标价从1元到50元不等,部分限量款甚至被炒至百元,卖家多以限量款、联名设计、绝版图案为卖点。
在奶茶袋子的处理方式上,消费者呈现收藏派与实用派两大阵营,而IP联名则是收藏行为的关键诱因。大学生邹栋跟记者表示,“只收集过哪吒的联名袋子,因为太喜欢那个IP了,收集了两个,小奶龙的IP联名太少,不然会疯狂收集”。
“都是自己攒来的,各个奶茶品牌出了新品之后,为了收集袋子,我会一次性多买三四杯,如果没有出新品,我基本上就不怎么喝奶茶。”江西26岁的橘子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份至今,收集了上千个奶茶袋子,出了新品就是为了袋子才去买的奶茶,偶尔也会礼貌问询店员能否多给几个袋子,有的店员会同意,一次性多给他几个袋子。
“一开始家人不太理解我的做法,后来慢慢了解到这些收藏文化,建议我少喝奶茶。” 橘子告诉记者,为了分类,后来他直接买了一个货架专门用于堆放奶茶袋子,因为觉得袋子美观,没有特意进行改造,只是把这堆袋子当成收藏品。
据湖南日报的报道,近日,一些交易平台出现售卖二手奶茶袋的链接,涵盖瑞幸、奈雪的茶等品牌,袋子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其中联名、限量、保温款受到消费者欢迎。有市民表示这些袋子是自己攒下的,不过也有卖家称是“新袋子”。
二、年轻人怎么突然喜欢上奶茶袋了?
曾经被视为一次性用品的奶茶袋,如今却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收藏对象,这其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首先,奶茶袋的走红与奶茶企业近年来的IP联名潮紧密相关。在竞争激烈的奶茶市场中,各品牌为了脱颖而出,纷纷开启IP联名策略。通过与热门动漫、影视、游戏等IP合作,推出联名款奶茶及相关周边产品,以此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而在众多联名产品中,奶茶袋因其面积最大,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拥有足够的空间来承载丰富的IP内容,无论是精美的图案、独特的标识,还是富有创意的设计元素,都能在奶茶袋上得到充分展现。这使得奶茶袋成为了每次IP联名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大家纷纷购买奶茶,不仅为了品尝饮品,更是为了获取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奶茶袋。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让奶茶袋从普通的包装袋摇身一变,成为了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
其次,奶茶袋收藏的走红还源于IP联名的短期性和稀缺性。IP联名活动往往是阶段性的,品牌与某个IP的合作通常只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一旦这个合作阶段过去,相关的联名产品就会逐渐退出市场,被新的联名产品所替代。这种短期性使得联名款奶茶袋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对于消费者来说,错过这个时间段,就可能很难再有机会获得同款奶茶袋。这种稀缺性激发了消费者的收藏欲望,他们希望通过收藏奶茶袋,留住这份独特的记忆和体验。就像限量版的商品总是更受消费者青睐一样,奶茶袋的稀缺性也让它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对象。一些消费者甚至会为了集齐不同款式、不同IP联名的奶茶袋,而多次购买奶茶,进一步推动了奶茶袋收藏的流行。
第三,情绪经济的崛起为奶茶袋收藏提供了核心驱动力,契合年轻人的悦己消费需求。当下 Z 世代已成为消费主力,大量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情价比” 成为重要消费准则。奶茶袋收藏与此前的谷子、痛衣、球鞋收藏本质相同,都是情绪消费的具象化体现:年轻人通过收集联名奶茶袋,既可以表达对 IP 的喜爱与圈层认同,又能通过展示收藏获得社交满足感。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奶茶袋承载的不仅是设计价值,更是消费瞬间的快乐记忆与情感寄托,这种情感溢价让原本零成本的包装具备了交易价值。同时,部分年轻人将奶茶袋改造为通勤包、购物袋,实现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收藏意愿。
第四,收藏风险确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个人收藏奶茶袋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奶茶袋本身的价值并不大。目前市场上一些所谓的高价奶茶袋,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炒作的结果。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收藏热情和稀缺性心理,故意抬高奶茶袋的价格,制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消费者在参与奶茶袋收藏时,一定要警惕其中的泡沫。不要盲目跟风,被高价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理性消费。毕竟,收藏的真正意义在于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和情感满足,而不是为了追求虚高的价格和所谓的投资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