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马拉松的人,先爱上了越野跑

精练GymSquare·2025年11月24日 11:33
「人生首野」初战告捷,「人生首马」还未开启。

愈加热闹的越野跑,在新手跑者中间的吸引力大有超越马拉松的势头。

与其将下一场比赛押在越来越低的中签率上,不少人更愿意选择一场郊区开跑的越野赛;相比在「人生首马」中用汗水和努力自我证明,新手们更倾向在「人生首野」里体验自然的疗愈和野趣。

马拉松和越野跑,两个同属耐力型的跑步运动,也开始在这种选择中显现出愈加不同的气质:一个融入城市景观,一个发生在荒野小径,一个强调竞技,一个注重探险。

有趣的是,一直以来坊间都流传着「马拉松的尽头是越野跑」的说法,但随着越野跑的入门组别中开始挤满还没跑过马拉松的选手时,这一惯例似乎正在被打破甚至被颠覆。

换句话说,当越来越多人不再将一场马拉松或越野跑视为必选项或里程碑,跑步这项运动回归了最纯粹的乐趣。人们正在用行动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跑步的开始就只是跑步,而跑步的尽头是……没有尽头。

受访者供图

马拉松?还是越野跑?

作为跑圈盛事的马拉松,人们有很多爱上它的理由。

赛道上来自观众的热情和鼓舞;在稳定的配速下达到的冥想与心流体验;以及经历疲惫与坚持后冲破终点线,那种自我挑战与超越的良好感觉,更是生活中少有的只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一直以来,热爱跑步的人们也不约而同地将「人生首马」视为检验成果的第一站。但眼下这一惯例正随着越野跑的持续火热被打破——不少从没跑过马拉松的跑圈新手,反而率先完成了「人生首野」。

社媒上,#人生首野 的浏览和讨论量远远高出了 #人生首马,在人们的发帖中,在不同风景下奔跑、摔跤的照片往往更吸睛也会得到更高点击量。而马拉松作为跑步运动中根基深厚的赛事存在,无论是新鲜感还是吸引力,似乎都略逊一筹。

从来没跑过一场马拉松,却已参加了几场短距离越野赛的@兔子告诉精练GymSquare,自己虽然日常有一定程度的有氧训练,但仍然是跑步新手水平,越野跑相对来说就更友好,体验感也更强。

天然起伏的地形和无数林中小径,让人身处其中感到放松愉悦。而泥土、草地、松针的存在,踩上去治愈感十足且关节友好,「如果不追求成绩,越野跑更像加强版的户外郊游,一路玩泥巴、看风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地就跑到了终点线」。

再加上提供丰富美食的补给站,和有音乐、有表演的现场氛围,参加越野跑越来越像是参加一场大型户外party,用@兔子的话说,「少了单兵作战的孤独感,更多了些同路相伴的归属感。」

相比之下,在公路上展开的马拉松就略显乏味,同样的距离、同样的节奏、差不多的城市景观,对注重体验感的跑步新手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也就缺乏吸引力。

和好朋友一起完成「人生首野」。受访者供图

而除了赛道和赛制上的差别,对于成绩和配速的担忧,也是让越来越多跑步新手率先把目光投向越野跑的原因之一。

同样是新手跑者的@大智哥就向精练GymSquare表达了这种望而却步的心情:「平时自己跑二环还是蛮开心的,但一想到上赛道(虽然半马也是20公里出头)就觉得会很痛苦,丧失了跑步的快乐。」

受访者供图

而在「人生首野」中,他反而找到了这种纯粹的跑步乐趣。他表示,越野时不用严格查看分段计时,焦虑的心情一扫而空;赛道两旁也没有太多观众的注视和加油,反而跑起来感觉更加自在,「有时候一个弯道后突然出现的美景,就足以点燃斗志。」

两种运动,两种奔跑的哲学

事实上,一直以来关于越野跑和马拉松的区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跑步就是跑步,地形和环境只是次要因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对参与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现实中,也有不少跑步爱好者表示,自己会根据参与赛事的类型不同,有意地调整自己的训练方向。

@大智哥就告诉精练GymSquare,自己在参加「人生首野」之前预见到越野跑会包含大量爬坡路段,便开始有意强化综合肌群力量和爆发力,「除了日常有氧训练和在健身房的力量训练,周六日会去郊区山里跑跑,在不同路况下进行适应性训练。」

这是他从跑团前辈身上学习到的经验。对马拉松和越野跑赛事经验丰富的跑者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在「匀速输出」和「动态适应」之间丝滑切换的能力,而作为新手跑者,准备一场越野跑从一开始似乎就更符合自己全面发展的目标——「要训练,要健康,也要快乐」。

受访者供图

关于参与者在面对马拉松和越野跑两项运动时呈现的训练与比赛差异,在一项针对路跑与越野跑者的跑步经济性与生物力学研究[1]中也得到了佐证。

研究表明,越野跑者的功率输出相对体重更高,表明他们的神经肌肉系统更强;但在 14 km/h 平地跑时,公路跑者的能量消耗比越野跑者低约6%,也就是说,他们更懂得分配体能以实现跑步经济性。

图源[1]

而另一项研究中[2],参与两项不同的赛事所带来的身体反馈差异也得到一定程度印证。此项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路面密度、坡度和速度下跑步,比在坚实平坦的地形上跑步更能激发肌肉激活和协调性。此外,与公路跑步相比,越野跑在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的提升方面略有优势。

这并非说明,越野跑就是优于马拉松的选择。而是意味着,越野跑这一向来被视为「难度更高、更危险」的跑步方式,正凭借多方面的独特价值,成为越跑越多跑者的新选择甚至首选。

当然,这种独特的魅力也来自于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认同。

正如人们可以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抬眼看到「征服了千里万里,离终点只剩这42.195公里」这样鼓舞人心的标语,跑进山野的人们也总能找到关于自由、归属与存在的答案。

「有一次气喘吁吁爬上山顶,看到一句‘越野跑团结全世界’的标语矗立在山头,身边是盛放的花朵和大片草丛,那一刻的含金量不必多说。」

马拉松和越野跑,两种运动,两种关于奔跑的哲学,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人们归属感和治愈的力量。

受访者供图

跑步的尽头是…没有尽头

一直以来,坊间不乏这样的说法:「马拉松的尽头是越野跑」或是「马拉松是跑步的开始,越野才是跑者的归宿」。

人们享受跑步带来的愉悦,似乎也不可避免地让两项运动滑向关于谁更权威、谁更具有挑战的对比之中。尤其是眼下,这样的执念正随着越野跑的崛起和流行、越来越多新手跑者主动迈向越野跑而呈现愈演愈烈之态。

如何放平心态,平等地看待多样的运动方式,在顶级精英跑者的身体力行中,我们或许可以领会一二。

今年十月,三届UTMB冠军的「大姐大」考特尼·道尔特(Courtney Dauwalter),在双城马拉松上跑出了2小时49分51秒的个人最佳成绩,续写下传奇的番外篇。

而当她谈及自己重返路跑马拉松赛事时,只是笑着说「我对马拉松的世界其实没什么经验。」

「能和这些女子精英选手一起起跑,真的很幸运。我只想观察她们的节奏,感受一下什么叫‘这么快、这么拼’的一场马拉松。」

图源ig@courtneydauwalter

在国内的精英运动员中,同样不乏贾俄仁加、陈霖等同时在越野跑和马拉松赛道上取得优秀成绩的范例。

在新手跑者看来,「马拉松我所欲也,越野跑亦我所欲也」似乎是一种只存在于精英运动员中间的一种「特权」,他们通过自己的运动天赋和巨大的训练量,将马拉松和越野跑这两项运动的「互斥」转化为了「互补」,因此才成就了非凡。

但正如考特尼在赛后访谈所呈现的包容状态,让人们看到跑步不仅仅是关乎数字、输赢的运动方式——它更关乎自由,以及如何一步步打开自我、去看世界的心态。

有些时候,你渴望在赛道上体验极限,而有些时候,你只想走进自然里去感受放松。当你开始充分调动自己的所有能力去迎接下一场比赛——无论它是马拉松还是越野跑——最初踏上这段旅程的初心已然达成。

引用文献:

[1] Sabater Pastor F, Besson T, Berthet M, Varesco G, Kennouche D, Dandrieux PE, Rossi J, Millet GY. Elite Road vs. Trail Runners: Comparing Economy, Biomechanics, Strength, and Power. J Strength Cond Res. 2023 Jan 1;37(1):181-186.

[2] Drum SN, Rappelt L, Held S, Donath L. Effects of Trail Running versus Road Running-Effects on Neuromuscular and Endurance Performance-A Two Arm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3 Mar 3;20(5):450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Jting,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