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正在批量制造「满级人类」
昨晚的全运会闭幕式,大家看了吗?
作为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举办的初衷是为国家锻炼和选拔新运动人才,为奥运会的备战提供参考。
但对普通观众来说:
4年一次的全运会其实是
4年一次的「满级人类」大赏。
01
2025全运会,00后群星闪耀时?
谁都没想到,这届年轻运动员和前人们最大的不同是:
谈恋爱。
本届全运会的第一段佳话,发生在4x100米混合接力赛的赛场上。
福建队和四川队分获斩获该项目的冠军和亚军,赛后两位小队员何锦櫶、刘峡君在赛后的转播镜头下大方亲吻。
早在2023年东京世锦赛,他们就同为国家青年队成员,那时的他们一个17岁一个18岁,都是花一样的年纪。
就在我以为顶峰恋爱就是这对年轻运动员的全部故事时,意外发现:
奖杯和恋情,只是他们各自开挂路上的局部成就罢了。
来自四川队的刘峡君,是一个典型的满级人类。
早早被发现带有田径天赋的她,初中后就只身前往成都求学,常年和父母分离,只有参赛间隙才能回家。
高二结束那年,学校突然迁址。这让需要训练的刘峡君高三一年几乎没有参与过线下文化课。
所有内容,全靠老师视频辅导。
2024年她首次高考就获得优异成绩,成功收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可她不满足,在家人的支持下冒险复读:冲击“清北”。
2025年,刘峡君以远超“清北”高水平运动队破格录取分数线的462分,最终成功被录取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一新生。
像刘峡君这样的满级人类,在全运会的每个项目都能看到。
男子游泳向来是个“名模辈出”的项目。孙杨、潘展乐这些又有实力又养眼的“高质量人类”都是出自此项目的优秀运动员。
而这届全运会上,一个18岁的山东小将在两个项目上“双赢”了孙杨和潘展乐,在这场泳池的“三代”较量中取得完胜。
他就是山东游泳小将,绰号“鼹鼠弟”的张展硕。
张展硕 6 岁时开始练习游泳,在7 岁时进入青岛市游泳队接受系统专业训练,被称为努力和天赋的“完美融合”。
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斩获金牌后,他谦虚地表示:
“比我有天赋的人多了去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需要自身努力,日复一日的去坚持,必须舍弃一些玩的时间,有舍才有得。”
同样在这场采访中,他从央视记者的手中抢走话筒,向队友季新杰提问:“对于今天的成绩,感觉怎么样?”
在全场笑声不断时,张展硕却义正严辞:“我是新闻学的学生,尊重下我的专业好不好”。
网友还在纳闷呢,在网上一搜索才发现:他居然还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大一学生。
前两天,凭“女子跳高还是太权威了”一段视频就出圈的“赛级人类”邵雨琪,火爆全网。
摘得女子跳高冠军的她,不仅有着模特级别的外形,还是个开挂学霸。
身高175的邵雨琪,在跳高圈有着先天劣势。
早在五年前在清华冬令营选拔里,她就获得了当届体育专项测试的第一名。
除了体育成绩优异之外,她还凭借超录取线百余分的文化课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
今年,她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社科学院 2025 级硕士生了。
显然,网友们对人类悄悄进化但没带上他们有些震惊,发出的表情包都有点扭曲爬行的意味在了。
除了打磨自己的成绩之外,邵雨琦还总是支持着其他运动员,为其他人发声。
早在今年8月,她就对同为运动员的吴艳妮发声过,彼时吴因为比赛化妆被网暴,她声援:“我和妮姐都是有实力的漂亮女生。”
“我拿到冠军了,妮姐也是亚洲第一,我们为什么要管别人的看法呢?”
除了正值当打之年的“中生代青年”之外,此次院运会中,还有出现了一个一个比大多数参赛运动员年龄都小,但已经把大多数运动圈内人都吓傻的超级“怪物天才”。
在自己的全运会首秀中,一举打破了尘封 8 年的100米亚洲青年纪录。
她的名字叫陈妤颉。
100 米决赛中,她以 11 秒 10 的成绩夺冠,成为全运会史上最年轻的女子百米冠军。
除此之外,她还在女子 200 米决赛以 23 秒 02 夺冠,成为全运会最年轻的短跑双冠王。
而达成如此之多成就的陈妤颉,今年才16岁,还在读高中。
陈妤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日常和朋友交往中为人谦逊,还和父母关系亲密,多次在采访中透露“最喜欢吃爸爸做的饭”。
而且,她还是一个“喜剧小孩姐”。
描述同为浙江队的汪顺夺得金牌的时候,脱口而出就是一个“老当益壮”,把全场人都逗乐了。
全运会的“真姐系”运动员们,也个个是全职高手。
在流量最高的国球乒乓球战场上,最瞩目的除了王者归来重获金牌的樊振东。还有一场在体育界都极为少见的“高学历”8强赛——
在女子单打8强赛,朱雨玲对战陈幸同的比赛上,整个球场上的场上平均学历是:博士。
她们一个是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一个是成都体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都是学业和事业兼顾的“超级姐”。
朱雨玲的运动生涯,是一场励志的涅槃重生。
她18岁杀入世乒赛四强,获世界杯女单冠军、登顶世界第一,曾是与陈梦齐名的国乒“准大魔王”。
然而,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周期,她突然确诊甲状腺癌,告别国家队。
术后,她不仅在2023年以副教授身份入职天津大学、还创立了“雨玲工作室”开始教学生打乒乓球。
除此之外,她还曾任家族半导体企业执行董事。
身兼数职朱雨玲仍然还不忘乒乓球,仅仅用少量的训练就找回实力。在这次全运会中,一直闯进四强,最终被冠军孙颖莎击败。
在所有单打比赛结束后,陈梦也找到朱雨玲,亲自为她戴上了自己的奖牌,重温两人当年即是“宿敌”又是“挚友”的真挚情感。
所谓的满级人类,可以是像陈妤颉一样一鸣惊人然后长守巅峰,也可以是朱雨玲这样曾跌入谷底却又重返高峰。
无论经历过怎样的辉煌和低谷,在他们“满级”标签背后:
都藏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艰苦。
而他们,却又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把这份艰苦轻轻化为每一个日常。
02
新中式「赛级人类」,杀疯了
过去大家印象中的中国运动员常常是沉默的、朴素的、甚至是苦行僧式的。
但现在,这种刻板印象正在被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扭转。
从古希腊人搞出奥林匹克以来,运动会一直就是人类顶级肉体展示魅力的舞台。
但很长时间里,大家对中国运动员的关注点集中在成绩、金牌上。
“个性”甚至会被看做一种噪音与干扰。
如果运动员在外形上过于出挑,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去年巴黎奥运会,围绕女运动员的化妆问题,还引发了一场口水仗。
中国女篮小组赛首战,以1分惜败西班牙。
赛后上热搜的不是比赛内容,而是比赛解说员杨毅的言论。
中国队核心球员 李梦在比赛中 带全妆上场,汗水混合着妆容的特写镜头被转播画面捕捉到,解说席上的杨毅突然向旁边的前女篮国手陈楠发问:“当年的老女篮队员化妆吗?”陈楠回答:“不化。”
杨毅又追问另一位前国手隋菲菲,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不化”。
这番言论,让杨毅赛后喜提热搜第二。
运动员化妆可能会被看做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今天这样的质疑依然存在,但声量越来越小。
围绕专业展开的讨论,也不再紧盯着运动员一人——
一名解说员不谈比赛,盯着运动员化没化妆,才是一种不务正业。
陈楠和隋菲菲的回答倒也佐证了另一件事:
运动员越来越不惮于展示自己的形象魅力,是近些年才发生的新变化。
东京奥运会上,杨倩 精致的珍珠美甲和小黄鸭发卡,打破了神枪手“冷酷”的刻板印象;
田径赛道上,吴燕妮的麻花辫、 全妆出战、赛前霸气的招牌动作……出场总是摄影机的焦点;
巴黎奥运会,郑钦文古铜色皮肤和球场上展现出的肌肉线条美,狠狠重塑了一波大众审美;
运动员们在用自己的赛场表现证明,美与实力不仅可以并存,并且能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
除了更美之外,运动员也更敢说了。
过去的采访往往是小心翼翼的“标准答案”,现在的表达则是自信、幽默、甚至带有锋芒的“人话”。
他们之中有人霸气外露,主打一个不服就干、绝不内耗。
潘展乐10岁那年别人问他的目标是什么,小伙一语成谶:“比孙杨快就行了”。
对于质疑自己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为啥要对不认可我的人说话呢?不理他就好了。”
年轻运动员对内耗的终极解法是——只要一直赢下去就好了。
“冠军是我们的,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
有人松弛幽默,不把聚光灯看成压力,而是全身心享受其中。
对于 全红婵 来说,万众瞩目的奥运决赛只是“小小巴黎,拿捏”,夺冠后的愿望也不是宏伟蓝图,而是单纯的想吃辣条。
锋芒毕露的言论背后,是勇敢表达的鲜明个性。
对于胜利,他们欣然笑纳;
对于失败,他们不会被负面情绪绑架;
对于歧视,他们奋起反击;
对于切身利益,他们勇于发声:
〓WTT发布一系列对运动员十分苛刻的新规后,樊振东公开发声抗议
决定浪花高度的,是水面之下的潜流。
批量出现的“满级人类”背后,大众看待体育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过去,中国运动员言必称“三从一大”: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铁军、铿锵玫瑰……拼搏是几代中国运动员的关键词。成绩背后,也有不科学训练带来的伤病隐患、技战术理念落后的弯路。
如今,随着技术理念、康复保障、心理介入的全面升级,运动员拥有了更有质量、更长久的职业生涯。
〓科学训练体系的支持,让苏炳添在32岁“高龄”仍能刷新亚洲纪录
而这,才是运动员安全感、松弛感的来源。
过去,体育是许多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窄门。
每一次比赛都关乎全家生计,这种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个性”成为了奢侈品。
而现在,随着体育产业的成熟,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被充分挖掘。
他们可以成为顶流明星,代言奢侈品,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运动员的底色,从事体育的 驱动力从“逆天改命”变成了单纯的热爱。
这种“后顾无忧”的经济底气,让年轻一代运动员更有底气去把体育当成一份热爱的事业来经营,去大胆展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金牌与胜利之外,我们得以窥见越来越多元化的运动员叙事。
在一个看似最“内卷”的地方,却越来越多为大家提供着消解焦虑的力量:
热爱可以跨越年龄、竞争之外也有尊重,失败者同样可以是英雄。
金牌依旧闪耀,它是运动员汗水的最好回馈。
但比金牌更重要的,是金牌背后那一颗颗不再紧绷、自由舒展的心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馍人 王动,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