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年,社交资产也有大价值

懒熊体育·2025年11月14日 20:12
在2025年,找寻体育生态背后的核心资产。

2025虽是一个传统大众认知中的“体育小年”,却拥有着不亚于大赛年的体育热度。 

其中,众多的单项运动的世锦赛、世界杯,大洲范围的锦标赛,以及其他职业赛事托底,而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办、NBA中国赛的回归、中国网球赛季概念的提出在此基础上锦上添花;而杨瀚森登陆NBA赛场,苏超、湘超、浙BA等群众参与性赛事在2025年的密集兴起,并且破圈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文化事件,进一步烈火烹油。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中国广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三地开幕,让体育的高热度贯穿全年。 

不少耳熟能详的运动员也重新回到观赛大众的视野之中。因而,站在年末赛事陆续收尾的节点,面对2025年如此多样而繁杂的体坛盛况,我们的确需要一次系统性的回顾梳理。而作为公共空间、拥有完全且多元生态的社交平台无疑是一个回顾、观察2025年体育纪年的合适的观察窗口。 

从社交平台,鸟瞰2025年体育产业全景

11月13日,微博竞燃之夜在北京举办。 

自2023年首次将“体育大赏”和“电竞大赏”两大自有IP整合升级,打造出的盛典IP微博竞燃之夜如今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而在今年,持续升级的竞燃之夜选择落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百余位知名运动员、电竞选手、产业从业者以及跨界名流共同到场见证着这场体坛盛宴。 

如此规模的参与人数与覆盖范围,也让微博竞燃之夜成为了当下观察国内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媒介。 

过去几年,微博持续完善体育生态。今年9月刚刚结束的微博篮球之夜就已经连续两年举办,彼时从沙特载誉归来的中国男篮主力球员悉数到场,俱乐部、赛事方、公益组织、知名媒体人、解说等从业者也亲身参与其中,呈现出了中国篮球近乎完整的行业生态。 

竞燃之夜则延续着同样的逻辑,并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体育产业当中。今年盛典现场,郎平、邓亚萍、林丹、吴敏霞四位体坛传奇同台;中网、F1中国赛、WTT在内的多项重磅赛事,俱乐部、媒体、主持、跨界博主等众多行业从业者集结,更有任嘉伦、吉克隽逸、白举纲等文娱明星跨界助阵。 

与此同时,“年度进取运动员”“年度体育传播见证者”“年度跨界影响力运动员”“年度瞩目赛事”等24项重磅“竞燃荣誉”,在覆盖电竞、体育、综合三大维度聚焦专业属性的同时,也兼具全民参与热情,让拼搏进取的“竞燃”精神和竞技文化走向全民共创的广度与深度。 

某种程度上,这些多样而细致的荣誉也可以说是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过去一年的系统性梳理与总结。 

像是“年度瞩目赛事”荣誉中,首次面世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时隔多年重回中国内地的UFC赛事,以及街球霸王这样的潜力IP赛事,都记录着2025年全新的赛事增量与活力。而在“年度瞩目运动员”荣誉中,世运会跑酷冠军商春松,苏超赛事MVP、泰州队球员范厚泰等运动员也在这一年跑向大众视野,由赛事场景迸发出更多惊喜。 

此外,“年度竞燃红人”“竞燃人气解说主持”“年度体育传播见证者”“年度跨界影响力运动员”等荣誉也伴随着来自体育产业的各方参与者,从不同维度勾勒出了2025年中国体育的一幅产业全景图。 

在新变量中,双向沉淀社交资产

2025年,有关中国体育的内容、社交生态正在悄然生变。 

缺少杭州亚运、巴黎奥运这样全民狂欢的流量场域后,无论是大众观赛需求、消费,还是产业宏观策略,都亟需找到更多调整以及解决方案。 

向细分领域看,过去几年被反复提及的运动员IP化,成为了年度的一个重要变量。一方面,不少运动员在今年缺少足够赛事曝光场景,需要自发做出跨界尝试。例如跳水奥运冠军龙道一,就在过去一年做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潮流歌曲;而张国伟、赵丽娜、刘湘这些退役运动员也在社媒平台逐步找到自身节奏,通过优质体育内容、创办个人品牌以及公益项目,将体育以及个人IP逐渐扩大影响力。 

另外一方面,现役运动员更在赛事场景充分曝光的前提下,利用着具备社交属性的平台进一步放大其传播声量。以杨瀚森为例,他在NBA选秀首轮被开拓者选中后,第一时间开通了微博工作室账号,与球迷分享日常、适应新生活的心情。而从6月选秀日距今,其个人微博号以及球队账号也各自涨粉超百万。 

在这样的变化背后,社交平台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运动员越来越多主动参与到社交媒体的互动中,不仅是分享优异成绩及场内表现,也通过更加真实的表达和举止,让社区内的参与者越发真切感受到彼此距离的拉近。而在今年,个性迥异、形象鲜活的运动员IP已经大范围融入进社媒生活当中,他们也不再局限于体育这一领域,而是将自身影响逐步扩大到整个社区生态。体育叙事,也就此成为了全民参与的内容共振。 

从更广泛视角来看,群众参与性赛事的兴起则为更多观赛圈层打开了情绪入口。例如今年荣获“年度全民闪耀运动队”荣誉的团队,就是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泰州队。而以苏超为首的这些赛事,带有地域之间更为细分的情感归属,其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赛事和竞技范畴的娱乐化内容以及价值需求,这也正需要更多社交空间作承载。 

不难看到,无论是运动员IP,还是苏超这样的群众性赛事,都离不开社交平台的助力以及传播。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价值传递已经成为了彼此双向赋能的共识。运动员、赛事、品牌看到了更加具象的平台属性、生态对于自身IP的影响力放大;而平台也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了更为丰厚的内容资产。 

多年以来,经由奥运、世界杯这样的赛事历练,观赛大众早已习惯通过微博平台关注、探讨、评论一场赛事、一个冠军和一项运动。而赛事、运动员也成为了社区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持续活跃着社区声量。这些参与者共同塑造着完整的体育生态,也在2025年逐渐沉淀,成为了平台真正的核心价值。 

构建闭环:从社交资产,到商业价值

这一年,运动员IP和赛事资产,正在驱动商业进程走向常态化。 

过去,大众或许会认为,世界性大赛的举办才会为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带来巨额流量的提升以及商业运转的可能。而如何在非大赛期间维持足够充足的关注以及持续讨论的热度,一直是作为社媒平台,甚至赛事、运动员以及行业参与者的长期课题。但在今年,这样的认知已经发生转变。 

当下,任何一个微小体育事件的发生,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伴随有运动员、赛事本身、各大KOL和体育界各个领域的从业者的集结与下场讨论。由此聚集而来的声量,也能迅速覆盖到各个观赛圈层,而这就给了更多赛事完成破圈,实现价值跃升的契机。 

像是荣获“年度全民竞燃赛事”荣誉的F1中国大奖赛、2025国际篮联亚洲杯、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以及中国网球公开赛,就都在今年线下取得观赛商业新突破的同时,进一步加码其线上影响力,通过微博实现与社会热点话题、其他行业自然地链接。 

平台在拥有这样的瞬时爆发力的同时,也兼具长尾效应。这体现在平台对于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中驱动各方参与者不断累加巩固内容社区的能力。像苏超这样维持数月的群众赛事,本质上也需要有社交平台的持续预热与推动,而从不同维度出发的体育内容讨论场,恰好就带给了这些赛事足够的势能,让更多话题、热搜词条以及梗文化,一同引爆2025年这一备受关注的体育盛事。 

运动员亦是如此,像杨瀚森、王楚钦、孙颖莎以及吴艳妮这样的体坛名将,都通过赛事场景,个性化的表达,在2025年持续“长红”。而平台也利用优质资源作为助推,带给了品牌足额的商业曝光及回报。 

如今,微博已然成为了大众认知中的观赛讨论主阵地。无论是转会官宣、赛后热评,还是球星互动、粉丝造梗,几乎所有热点都在这里发酵、扩散。优质的体育内容驱动流量,而流量又可以反映在日趋成熟的商业体系上,最终一个从社交资产到商业价值的闭环被打造了出来。 

2024年,据微博官方数据显示,平台体育深度用户规模达3704万,泛体育用户规模1.2亿,其中90后与00后占比近80%。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中,微博也集中了当下中国体育消费的主力军。而在2025年,这些数字想必还将继续抬升,逐渐夯实平台的核心资产。 

如今,微博又与多项赛事IP达成合作,解决了更多来自于赛事版权端的顾虑,让更多创作者和参与者发声、传播。今年10月, NBA中国与微博续签协议,微博继续作为NBA中国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并且双方将共建球迷社区; 11月9日,微博热点还联合微博体育共同发布“全民聊全运”激励大赛,持续激发创作热情。如此,运动员、品牌、体育界各方参与者就能够在微博更好地形成合力,让社交资产真正转化为各方受益的商业潜力。 

眼下全运正如火如荼展开,更多商业可能也在被每一个由微博链接的体育参与者们共同探索与挖掘。这场年末收官的大赛,我们期待看到微博以及更多行业参与者的身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懒熊体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刘方谦,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欧盟提前两年取消免税政策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