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离职、父母给了100万、为爱发电:行业边缘的众生相
独立游戏进入爆发期了吗?
2025年似乎是独立游戏崛起的一年,即便抛开《空洞骑士:丝之歌》这样久负盛名的独立游戏团队不谈,《PEAK》《R.E.P.O.》《RV There Yet?》《苏丹的游戏》《小小书店》等独立游戏的成绩也足够吸引眼球。
在今年最后一次大型游戏展Weplay开展之前,国产独立游戏大热作《火山的女儿》移动版上线之际,我们想将目光投向独立游戏,不过这一次,我们暂时将目光从功成名就的明星制作人身上移开,看向了那些不知名的、还在路上的独立游戏人。
“不差钱”的独游开发者
“父母给了100w做独游,从今天开始记录下做游戏的过程。”
今年6月,灌灌游戏的凌峰在小红书发出这篇帖子时,没想过它会吸引这么多关注,到今天,这篇帖子已经有三千多点赞,是凌峰和灌灌游戏所有宣发帖子中数据最好的一篇。凌峰在评论区置顶了他们团队的游戏《归溟山海》,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因为这篇帖子关注了他们的独立游戏,但这份误打误撞得来的泼天流量已经足够让他们惊喜。
先抛开100万储备资金这个对于大多数独游开发者来说都很富裕的数字来看,凌峰的团队是典型的独立游戏创作团队,一群老同事、老朋友凑在一起,自由自在做一款大家都有兴趣去做的游戏。
不同于我臆想中“富二代做独游”的散漫,凌峰在采访时对做独立游戏这件事表现出了极其诚恳的态度,包揽运营和找发行等一切对外工作的凌峰、制作人、还有程序,三位全职投入独立游戏工作的核心人员确实想要做点什么出来。
他们做这款游戏并非一拍脑袋说“我想做游戏”,就开始不计代价投入,而是有计划地认真对待这场小型创业。
从游戏玩法选型来说,选取AVG这个类型,一方面是因为团队成员在这方面有经验,比较好上手。另一方面,他们也考虑到了成本。100万足够做一部非常好的 AVG 游戏,但几乎没可能做出一部60分的3D动作游戏。
当然,对于大部分独游开发者来说,100万是天文数字。凌峰在提到这一点时也很坦诚,“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100万,我们才对未来有底气,才有充足时间好好打磨这个游戏。”
事实确实如此,上海游戏圈不大,采访过后,我又在线下的游戏展会上见到过几次《归溟山海》的展台。几乎每一次,凌峰都会说,游戏还不完善,他们想根据玩家反馈再好好优化这款游戏。
另一位独立游戏开发者老杨,我其实一直有些担心他的游戏会不会断更。一是因为采访时间跨度太长,距离我们上次的采访已经过去了半年。二是因为他的游戏《光幕之夏》不太爱在社媒更新开发进度。
不过幸好,《光幕之夏》在稳步更新。暌违半年,在我说明来意后,老杨几乎是秒回消息:“正好这两天我们的游戏阿尔法0.5测试,你要试试看嘛?”
这种热情一下子让我回到半年前,在我表露采访意愿后,老杨同样利落丢过来一个200MB的PPT,亮点特色、玩法机制、剧情内容等种种说明一应俱全。
采访过程中,老杨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特色 ——纯粹的理想主义。他很直白地告诉我,“做游戏就是为了快乐嘛,至于赚钱,能赚当然好,但本质是附带的。”从言辞间其实可以看出来,老杨也是“不差钱”的主,但和凌峰直接来源于物质基础的底气不太一样,老杨的底气更像是发之于内,形之于外。
老杨是所有接受采访的独立游戏人里对作品掌控力最强的那个,他给这部作品写了超百万字的小说文案。老杨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无关销售数字,只关乎创作本身:他们规划了一个持续四部独立游戏、要做十年的企划。无论中间发生什么,无论游戏上线后火没火、有没有收获好评、他们都会尽情享受这段过程,直到做完四部,做足十年。
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高度认可,但不同于那种以“是否有人气”来获得的认可,而是一种“享受过程,享受创作”的认可。他更愿意把做独游这件事称为爱好,而非创业。
“就比如你拼乐高,拼好后,难道你还指望乐高公司给你钱吗?或者你喜欢打网球,花钱买网球买网球拍约网球场地,但你指望靠着打网球成为国际冠军吗?你不会这么想,同样地,我们做独立游戏也不会这么想。”
从游戏公司离职的年轻开发者
还有一些独立游戏开发者,他们不像凌峰、老杨一样有充足资金,或是完全不在乎盈利,采访时或多或少自然流露出些许焦虑和现实压力。有人在接外包单补贴自己的独立游戏,也有人说资金问题一直存在,所以一直在找发行投资,实在找不到的话,靠家里支持和自己存款,至少可以做完手头这部游戏。
这些开发者几乎都是这几年从游戏公司离职的年轻人,当然,这里的年轻是相对的,他们只是没有经验丰富到能在曾任职公司当负责人的程度,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刚刚入行的新人。
从稳定的、按月交五险一金的、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的游戏公司离职,来做一款无法预测前景的独立游戏,是正确的吗?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一道可以简单回答“对”或“错”的选择题,而是自由论述题。
做女性向独立游戏的勿巽与回想起自己在某大厂的任职状态:没有尽头的日报、周报和月报,无穷的配表工作,机械化的劳动要远远大于创意的占比。而做独立游戏之后,最不缺的就是施展创意的空间。
勿巽与辞职快两年,她的创意犹如滔滔不绝江水。一方面,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她当了外包策划,给许多游戏制作组定制策划案,范围很广,从立项用策划书,到根据大概方向写具体落地方案,再到写需求文档,她都能做。
另一方面,她自己的独立游戏进展还算顺利,《龙女花》已经于今年10月上线,《偶戏》发了PV,预计明年上线。花21天搓出来的聚光灯Gamejam作品《Atana》也收获了不少关注,曝光期间聚光灯榜第一,新品榜稳定前五,总榜前三十,女性向榜第一。
独游制作人基本都要身兼数职,勿巽与自己是策划出身,做独游后程序美术编剧什么都要干。忙是真忙,遇到的困难也确实不少,比如要直面社区舆论,比如外包的美术素材可能不会按时交付,比如存款日益减少但游戏上线前不会有任何收益,但勿巽与还是会坚持下去。至于理由,或许就是因为,只有在做独立游戏时,她闪闪发光的创意才有奔驰的空间。
做独立游戏和在游戏公司做游戏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管线流程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策划模拟器》的开发者百里浪春在采访时,向我讲述了他下定决心要辞职的那个瞬间。
那天是工作日,百里浪春在加班,当时公司里的员工似乎都习惯了加班生活,六七点下去吃个晚饭,然后回来继续上班,已经是他们公司的常态。晚上十一点左右,百里浪春在工位上接到了家人小心翼翼打来的电话,祝他生日快乐,他才想起来那天是自己的生日。
百里浪春不能在工位上讲电话,他要第一时间从工位离开,快速地、安静地走到离办公区稍远的楼道里,和家人在电话里说几句话,庆祝他还有不到一小时就结束的生日。也不算庆祝,因为打完这个电话后,他还要回去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挂掉电话,看着正对着工位的落地窗,这座城市灯火辉煌,他所在的项目日进斗金,但是这一刻,百里浪春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
游戏开始界面是百里浪春工位的写照
进入这个行业后,他有很多次都觉得,作为商品的游戏跟他想象中游戏的样子差得有些远。无数个类似的瞬间叠加在一起,到了感性临界点的时候,百里浪春认真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存款和能力,决定辞职。他想去试一试做独立游戏,成功最好,失败也没关系,毕竟他还年轻。
我不知道在做这个采访时,百里浪春已经离职多久,但他说出这些经历时很平静。他的独立游戏《策划模拟器》部分取材于自己,讲述一个籍籍无名的游戏策划一点一点升级成为制作人的故事,成为制作人后,玩家可以做自己喜欢但不挣钱的游戏,也可以做套路化但赚钱的游戏,颇有些“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黑色幽默。
为什么选择做独立游戏
“用三个词形容做独立游戏这件事,你会用哪三个词?”面对这个有些空泛的问题,不少独立游戏人的回答还是很认真。
“热爱”“梦想”“坚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大家七嘴八舌,汇合成一道统一的声音:热爱能将梦想照亮,而前路或许遍布荆棘,甚至不一定通向光明坦途,但只要坚持下来,一切的行为就有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来自于游戏制作人个人经历的独特声音。勿巽与就向我讲述了她的心得:做独立游戏,要省钱。
因为要省钱,所以不要摇摆游移,反复大肆修改游戏的开发方向;因为要省钱,所以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专注打磨核心内容;因为要省钱,所以最好直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发,减少隐性的沟通与协调成本。
“而且,花钱越少,对它的期望就越小,也就越能体会到游戏开发时的纯粹乐趣,游戏上线后获得的成就感也会越多,然后越有信心,”勿巽与补充道,“我觉得也算是一种哄自己做游戏的方法吧!”
勿巽与的作品《Atana》
《芽灵小屋》的制作人与同和所有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他进入游戏行业就是为了做自己的独立游戏。与同毕业之际其实还没有做游戏的想法,而是在诸如华为这类科技公司做云服务器开发。虽然已经拿到了offer,但他当时其实不太确定自己的人生之后要去做什么。
那是2020年,同年,《黑神话:悟空》公布了第一个实机演示,与同看了,一整个星期都非常激动,“我觉得我找到了这辈子应该去做的事。”
他向游戏科学投了简历,但可惜,或许是因为完全没有游戏行业经验,简历没过。这次碰壁后,与同想,“我要去学习一下怎么做游戏,然后才能真正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他去了游戏公司,抱着学经验的目的。
从结果来看,与同应该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之后的几年里,与同简历上的游戏大厂少说也有两三家,而现在,他决定是时候开始自己的独立游戏开发之旅了。
所有接受采访的独立游戏人都告诉我,做独游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有些环节甚至是痛苦的。做自己的独立游戏,不仅意味着拥有属于自己表达的作品,也意味着无数个独木难支的困境,意味着既能坐得冷板凳,也要有足够的心力面对舆论争议。
在游戏行业干了很久但依旧热情饱满的老杨很喜欢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也很适合送给所有迷茫的、独自前行的独立游戏人:“忍受痛苦的人,永远无法战胜享受痛苦的人。”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竞核”(ID:Coreesports),作者:李梦涵,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