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上亿融资的轻食巨头,为何一夜崩塌?

联商网·2025年11月13日 18:06
再高大上的概念包装,最后都得回到能赚钱的买卖本质上。

从“五年投放10万台无人售餐机”的野心,到如今智能柜全面停摆的窘境;从资本疯抢的亿元融资,到创始人被悬赏追债的狼狈。

曾靠“AI无人货柜+健康轻食”吸睛无数的轻食品牌沙拉食刻,为何在短短几年内就陷入全面崩盘?背后是加盟模式的失控,还是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

01 沙拉食刻正陷入全面崩盘

近期,有关沙拉食刻的负面消息不断发酵,在高流量平台上持续刷屏。

这个曾凭借周杰伦代言和多轮亿元级融资风光无限的品牌,如今深陷舆论漩涡。

在小红书搜索“沙拉食刻”,关联词条充斥着“高管离职”“员工爆料”“欠薪真相”“骗子”等字眼。很难想象,这场风波的中心竟是昔日轻食赛道的明星项目。

高光时刻:周杰伦站台与资本狂热

沙拉食刻品牌全名为沙拉食刻(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成立于广东东莞,以AI无人货柜+冷链运输的方式,将鲜食快餐做成标准化、规模化和可复制的工业体系。

其主攻产品为轻食沙拉和中式餐品,产品线包括蜜汁鸡胸肉谷物沙拉、缤纷海藻果蔬沙拉等多款轻食沙拉,同时提供咖喱鸡扒饭、黑椒牛肉烤意面等,SKU超300个,每周上新2-3款。

为覆盖更多白领的工作场景,品牌还自研无人售餐机,具备低温储存食物和购买后微波加热功能,据悉100秒即可出餐,支持每日24小时运营。

在无人餐柜的加持下,其旗下预制沙拉与中式餐品等主打产品基本可无缝渗透到白领工作场所中。

正是这种“餐饮预制+AI无人货柜+自助取餐购买”的模式,让不少资本看中其潜力,纷纷注入资金助力规模化发展。2023年12月,沙拉食刻获得不惑创投A轮一亿元战略融资;2024年,又斩获梅花创投A+轮5000万注资。

有了资金加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重金邀请周杰伦担任品牌首席代言人,并参与录制宣传视频。视频中周杰伦还演唱专属歌曲:“餐了吗?想挑个健康的。麻烦点完等半天。麻烦,不用麻烦了,上。手机点,立刻取。精选优质食材,一点不麻烦。点餐时刻,上,不只有沙拉”。

资金充裕背景下,创始人邱远生曾展望:未来五年将投放10万台AI无人售餐机,实现单日为1000万人提供就餐服务。截至2025年4月,沙拉食刻已在广州、深圳、东莞及上海铺设超过2000台智能快餐售卖机。

崩塌时刻:从欠薪到破产的全系统溃败

但这个看似坚固的商业大厦,从2025年3月起开始系统性崩塌。

崩塌的信号首先是多方维权频发:加盟商讨债、员工讨薪、消费者要求退款。

在小红书等平台,有关欠薪的帖子比比皆是。有自称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已被拖欠三个月工资,每次询问都被以‘没钱再等等’回应。”

类似声音不绝于耳:“九个月了,工资还没要回来”、“兼职六个月,一分钱没发”...

除员工讨薪外,加盟商也面临回款难、违约金难以追讨的问题。部分加盟商反映银行分成未能按时到账,有的甚至被拖欠数月。

消费者的权益同样受损。如有消费者吐槽:“楼下装机后,充值一段时间后,5月被工作人员告知机子坏了,就打电话要求退款,却被回复充值赠送的钱,不能退”,消费者实在没有办法。

发文吐槽,吸引了同命相连的粉丝纷纷吐苦水:“我的也是一百多块余额客服直接装死不回消息”;“也是,还好我剩的不多只有几十块,但是一个月了都没退款到账。从此不会充值什么月卡季卡之类的”。

为应对舆情,疑似内部群聊中传出创始人的回应:“非常对不起!大家受苦了!工资拖得太久...我坚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希望兄弟们能坚持。”

然而,据天眼查最新信息显示,运营主体“沙拉食刻(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被申请破产。更严峻的是,公司创始人因相关债务纠纷,已被法院正式公开发布悬赏执行公告。

02 轻食巨头为何一夜崩塌?

沙拉食刻在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上,其实从一开头就埋下了更大的雷。

一方面沙拉食刻的倒塌,首先归咎于加盟体系和资金链的“双重失控”。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梳理,品牌曾推出两种加盟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加盟商付10万元/台自助柜,合作期限为3年,沙拉食刻与加盟商的分成比例为8:2。第二种是加盟商付8万元/台自助柜,合作期限为10年,沙拉食刻与加盟商分成比例为5:5。

根据合同,沙拉食刻负责自助柜安装、调试,以及日常的供货、后台运营等。这种复杂模式大幅增加管理难度,为后续运营埋雷。

加盟体系混乱直接导致承诺落空。不少加盟商反映,招商经理签约前承诺分账及时不拖欠,实际却严重拖延。此外,公司点位投放误判市场需求,盲目扩张造成大量无效点位,进一步加剧运营压力。

资金链断裂是最终崩盘的直接导火索。表面上公司曾获1.5亿元融资(A轮1亿元+A+轮5000万元),但资金在快速扩张中消耗快、效率低。2023年底拿到1亿元融资后,公司即刻签约周杰伦代言,费用达数千万元;2024年又投建上海长三角总部,租赁近千平方米写字楼,还乐观预测年营收不低于10亿元。这些巨额投入短期难获回报,却大量占用现金流。

更关键的是,公司始终缺乏清晰盈利模式。虽提出“三年百亿估值”目标,但15元客单价利润空间有限,叠加高昂的设备、租金与人力成本,盈利难度极大。2024年8月起,沙拉食刻开始拖欠加盟商分成及员工工资,虽承诺“3个月内结清”“4月恢复正常”,但均未兑现,资金问题已无力回天。

另一方面,沙拉食刻在商业模式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它试图用冰冷的“货柜”去殖民活生生的餐饮“场景”。

沙拉食刻试图用零售的“货架思维”去解决餐饮的“场景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它只是在空间中放置了一个个“物”,却从未真正占领消费者的“心”。

沙拉食刻的核心模式是在写字楼放置智能售餐机,这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殖民”逻辑——试图通过物理设备的密集布点,来强行切入并占领白领的日常餐饮场景。

然而,这种殖民失败了,因为它严重误判了现代商业中“空间”的价值。固定的餐柜试图将人锁定在特定点位,但白领的午餐需求是高度流动的——他们可能想去餐厅社交、想下楼散步、或因会议延迟而改变计划。

餐柜的“固定性”非但不是便利,反而成了一种时空枷锁,它要求人的动线去适配柜子的位置,这与外卖“将食物送到你所在任何位置”的终极便利背道而驰。

更关键的是,沙拉食刻选择以“沙拉轻食+中式快餐”为主打,嵌入写字楼场景,这本身存在一个难以调和的核心悖论。在写字楼这个“中国胃”的绝对主场上,沙拉轻食是一个典型的弱需求、窄人群。

尽管健康意识在提升,但将其作为日常、高频的午餐选择,仍未成为主流。餐柜有限的SKU,使得它无法像食堂或外卖平台那样满足“众口难调”,其存在价值被大大稀释。

所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沙拉食刻忽视了中国餐饮文化中“热食”习惯的核心需求。消费者对食物温度与口感有较高期待,而自提柜提供的预制再加热餐品难以满足。正如业内人士所指:“标准化一直是中餐规模化的最大痛点”

03 “自提柜+”的未来在哪里?

沙拉食刻等企业的失败,给“自提柜+餐饮”模式蒙上了阴影,但从整体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取餐柜市场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根据博研咨询的分析,2025年中国智能取餐柜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7.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早餐自提柜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70亿元,同比增长23.7%。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即时零售业态的深化发展和无人配送网络的完善。

尽管市场形势严峻,但仍有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团“食光机”模式。

美团在地铁站推出的“食光机”项目,以餐车和自提柜两种形态嵌入地铁站,消费者既可以通过小程序提前预约,到站凭码自取,也可以现场扫码即时购买。通过预订量和算法预测,美团提前向合作商家批量下单,商家当日现做并统一打包,再由骑手批量配送到各个站点。这种模式将原本碎片化、成本高昂的逐单履约,转化为标准化、可控的集中供给。

再如乐牛取餐柜在医院场景取得成功,以“24小时智能存取+恒温保鲜+数据安全联动”为核心,成为全国300+医院食堂的首选设备。这种模式深度贴合医院“作息分散、需求紧急、安全第一”的特殊场景。因此,“自提柜+餐饮”模式若想获得更多市场空间,需在商业模式上进行深度挖掘。

一方面,不能仅依靠餐品销售盈利,还需构建多元化的收入体系。包括:设备租赁收入,通过向餐饮企业提供智能柜租赁服务收取费用;广告收入,利用柜体屏幕展示广告,预计每年广告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增值服务收入,如代收快递、社区服务等

另一方面,要放弃“大而全”的扩张策略,转向“小而美”的场景化定制。针对不同场景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例如为医院提供符合医疗标准的营养餐,为企业提供商务简餐等。

最后,运营要“做平台,不做重资产”。放弃重资产的设备投放模式,转向平台化运营,通过技术输出、运营管理、供应链服务等方式,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初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写在最后

沙拉食刻的智能餐柜全部停摆后,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给市场留下的不只是满地讨债的烂摊子,更像一本烧着上亿现金换来的商业教训大全。

它的倒下真不是意外。从不管不顾疯狂开店最后搞到没钱发工资,到不管实际情况硬塞餐柜的“霸王硬上弓”,再到怎么都算不明白怎么赚钱的糊涂账——每一步都精准踩中了做生意的大忌。这场崩盘给所有搞餐饮新零售的提了个醒:再高大上的概念包装,最后都得回到能赚钱的买卖本质上。

不过话说回来,沙拉食刻栽跟头不等于这条路就走不通。你看美团搞的“食光机”就不一样,人家靠集中管理把成本压下来,用平台思维把供货链条理顺——这条路反而越走越顺。数据显示,这个快200亿规模的市场还在往上窜,以后肯定属于那些既有技术本事、又真懂顾客需求的踏实商家。

参考资料:

职业餐饮网:老板被悬赏“追债”!沙拉巨头暴雷,曾融资上亿,获周杰伦代言

南方都市报道:沙拉食刻被指欠加盟商分成,去年曾签下周杰伦代言,最新回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联商网”,作者:周半仙,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电竞文化之都”带来的产业吸引力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