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狂飙,裁员如火如荼

Morketing·2025年11月12日 17:12
裁员真相:通过重塑岗位结构催熟AI

2025年9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埃森哲CEO朱莉·斯威特宣布,公司将裁减那些无法掌握人工智能技能的员工。而这项决定被执行的速度无比惊人,在过去三个月内,埃森哲裁员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人。

官方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在AI时代,企业的技能结构需要重新匹配。过去,埃森哲的增长依靠庞大的人力体系与知识流程。如今,生成式AI正在改变这种逻辑——它能在几秒钟内完成数据整理、趋势分析、报告撰写与内容生成,那些原本由初级顾问和分析师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算法更高效地接管。朱莉·斯威特坦言:“生成式AI正在改变我们为客户交付价值的方式。”

咨询公司靠人力卖时间,广告公司靠创意卖想法,消费品牌靠规模卖执行力,但当AI能生成方案、撰写广告脚本、甚至预测销售曲线时,“人多”不再意味着“能干”。在AI狂飙猛进的浪潮中,阴影也迅速显形:在AI造福人类之前,它似乎已经先“优化”了一部分人类。从埃森哲到电通,从WPP到上美股份,这场波及全球的AI裁员潮,正让“智能升级”变成了最昂贵的进化过程。

裁员的大刀落向谁?

在这场AI浪潮中,最先被卷入的不是制造车间,而是那些曾以“智力密集”为标签的行业:咨询、广告、消费品牌。表面上的理由五花八门——成本控制、组织重组、提升效率、聚焦主业——但隐藏在背后的核心逻辑却只有一个:AI开始接管部分过去由人完成的核心任务

除了开头提到的埃森哲裁员事件外,近期在消费品牌领域,由AI引发的人员变动同样激烈。雀巢称要在未来两年内裁撤1.6万个岗位,其中白领岗位数量达到1.2万个,而另一个快消巨头宝洁,也在今年6月时爆出要裁员7000人,而国内尽管没有直接关于裁员新闻的报道,但不难发现,AI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已经可以在消费者端被直接感知,AI客服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工客服的位置,以至于部分企业甚至因为顾客无法找到人工客服,而被政府约谈。

而广告营销行业更是AI裁员引发焦虑情绪的重灾区。Morketing调研了一批广告营销行的从业者,许多受访者指出,自疫情以来,广告行业就在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消化来自广告主端降本的压力,而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更是让许多广告公司的策划层和创意层在这一波裁员中遭受重创。大型集团已经开始削减那些中层、初级创意/策划人员的岗位。

广告行业急速转向AI的另一个显著趋势,则是今年兴起的AI Agent。随着技术能力的持续普及,行业内上下游的公司几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AI Agent是必须被普及的基建设施。这一趋势在媒体平台端体现为投放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以阿里妈妈为例,背靠集团突出的模型算力,其在今年双十一前夕正式上线了AI创意专家,将生图能力与AI Agent能力整合,为淘系商家提供基于淘天生态的深度分析和创意素材生成能力。

而当平台端能够提供如此有力的工具时,必然在产业链上引发连锁反应:商家所需的创意支持力度大幅减少,而下游的供应商能够接到的单量也大幅减少,这也必然导致更多产业链上的人员将失去其岗位。

有趣的是,程序化广告行业反而较少受到裁员浪潮的冲击:程序化投放、智能竞价、数据洞察等流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逐步走向自动化。也正是因为流程已经足够自动化,AI才开始逼近营销更深层的领域——策略、创意、沟通。裁员并非从生产端开始,而是从“思考方式”开始。于是,AI不再只是降本增效的工具,而成为企业重塑岗位结构的催化剂。

裁员真相:通过重塑岗位结构催熟AI

或许可以说,在广告营销行业,AI带来的岗位重塑并非简单的“人被替代”,而更多是一种阶段性的错位。在企业眼中,AI的能力似乎无限,但现实是,大部分企业在实际应用端并不能让AI独立承担完整任务。因此,裁员与岗位调整更多体现了企业在赶AI进度的焦虑与策略性押注,在AI还没有真正解放生产力之前,企业先通过精简和重组优化了人力结构。

这种焦虑有两个来源。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方对AI转型的高期待,让企业必须尽快展示成果;裁掉低附加值岗位、集中力量培养AI工程师和数据岗位,是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另一方面,AI被视作一种弯道超车的机会,企业希望通过高强度投入和岗位重组,把AI嵌入业务流程,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这种“双重动力”让裁员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成本控制。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广告行业的案例最具代表性。过去,创意、媒介、投放、内容制作是高度分工化的体系:一个大型广告项目可能需要几十人、数周时间才能完成。如今,AI生成广告脚本、视觉素材,自动优化投放策略,使得同样的项目可由少数团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以奥美内部的“自动化创意引擎”为例,它能够生成多版本广告,并提供投放优化建议;WPP的“WPP Open”系统更是让创意、设计和媒介部门在AI平台上实时协作,传统的多层次分工被压缩为单一的工作流。

不仅如此,品牌方内部也在加速把AI嵌入流程。趋势分析、创意草图、短视频文案、市场预测等环节,AI都能快速生成初稿,为团队节省大量重复性工作。代理公司和品牌方之间的传统交付链条被重塑——AI既提高了效率,也迫使中层岗位和执行岗位重新定位。创意人员不再仅是撰写文案,而是成为AI输出的策划者、监督者和质量把关者。

这种场景化的实践,也意味着企业在无形中承担了AI的“社会化训练”任务。每一次将AI引入工作流、每一次让其处理真实业务案例,都是在帮助系统快速学习和迭代,提升生成能力和可靠性。可以说,裁员和岗位调整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优化行为,也加速了AI商业化的成熟,这正是所谓的“催熟AI”的逻辑:企业通过实际业务和组织压力,将AI能力推向边界,快速验证可行性和局限性。

总之,AI裁员和岗位调整在广告行业表现为一种阶段性的效率重组:企业通过重组和精简,将AI嵌入实际工作流,以提升协同效率;同时,员工角色从传统执行者转向AI协作和监督者。这种调整短期内可能带来阵痛,但也是企业适应AI时代、重构生产关系的一种理性选择。

有反转?裁员潮后又迎返聘潮,但未来尚不清晰

另一个案例也在验证上文的判断。微软日前的一则消息指出,尽管此前对部分岗位进行了裁减,但公司正评估在AI驱动的新业务和产品方向上可能重启招聘。这个信号表明,企业在完成低附加值岗位优化后,并非完全缩减人力,而是通过精准引入具备AI协作能力的人才,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工作流和技术节奏

换句话说,裁员潮并不是一面倒。裁员潮并非企业对AI全面信任的直接体现,而往往是一种阶段性策略。在通往AI协作的路径上,企业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精细化动态调整,而裁员和返聘往往是同一轮震荡的两面:一方面精简传统岗位,另一方面为AI赋能的岗位做准备

在广告营销行业,这种阶段性策略同样明显。过去几年,创意、策划、媒介投放等岗位经历了AI的深度介入,但企业并没有彻底放弃人力资源。相反,创意人员正在从执行者转向AI协作者、质量监督者和策略整合者。AI可以快速生成创意草稿、优化投放方案、提供数据分析支持,但在创意判断、客户洞察和跨渠道整合上仍依赖人类经验。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使企业能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留战略判断力,从而在裁员后的短期阵痛中保持业务稳定。

理解AI在这个阶段的价值,需要明确两个边界。首先,生成式AI虽然在文字、图像、视频内容上表现出高度生产能力,但其独立创造力存在局限:AI在处理复杂创意任务时仍可能出现逻辑跳跃或信息偏差,需要人类进行审校。其次,即便在去除幻觉、建立基于事实的AI Agent场景中,AI也只能执行高度结构化、规则清晰的任务,而无法全面替代跨部门决策或品牌策略制定。这意味着企业裁员本身是一种激进的效率优化手段,而非对AI独立能力的完全信任

放眼未来,马斯克提出的“无App个人智能终端”愿景揭示了一种潜在趋势:AI有可能让个体获得类似企业的核心决策能力,从而重塑工作和商业生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本身将被逐步摊薄,职能边界模糊化,个体和AI的协作关系将成为新的组织单元。广告行业也会随之出现去中心化趋势:品牌方、代理公司、自由创意人员及AI系统构成松散协作网络,而非传统金字塔式企业。裁员潮与返聘潮只是这一震荡过程的前奏,未来企业和个体之间的岗位调整、能力匹配将成为常态,而不是偶发事件。

因此,在评价AI裁员时,我们需要跳脱单纯的“被替代”思维。裁员潮的背后,更多体现了企业在技术引入、岗位优化与人机协作模式探索之间的拉锯。一方面,企业通过裁员压缩低附加值岗位,加速AI嵌入和训练;另一方面,也在为未来可能的返聘和新岗位储备条件。这种动态调整,不仅体现了AI的阶段性价值,也预示着未来广告营销行业的组织形态将更灵活、更去中心化,员工的角色更强调跨界能力、AI协作能力和战略判断力。

结语

总而言之,AI带来的裁员潮,表面上是企业精简岗位、压缩成本的经济行为,但深层次反映的是组织、技术与人才之间的动态重塑。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在提升效率和保持战略判断力之间找到平衡;对于员工而言,这意味着必须理解AI的边界,并学会在新工作流中与AI协同,才能保有核心价值。

未来的广告营销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商业世界,将不再是单一企业的中心化运作,而是由个体、AI与企业共同构成的去中心化生态。在这一生态中,裁员潮与返聘潮只是前奏——真正的稳态,将在不断试错与适应中形成。

最终,AI带来的不仅是效率革命,更是组织与人才关系的重构。在AI解放生产力之前,人类被迫先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重构,而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价值定位,将决定谁能够在未来商业生态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wj00816”(ID:Morketing),作者:Morketing,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全球营销商业媒体平台,专业、高度、深度!

下一篇

赛事“断舍离”,跑鞋“买买买”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