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啤火了,他们都想成为年轻人的微醺首选

iBrandi品创·2025年11月05日 18:37
从咖啡饮料化,再到啤酒饮料化。

雪王出手投资福鹿家,开卖啤酒之后,精酿,或是说果味精酿这条赛道再次出现大众视野。

iBrandi品创也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品牌都开始再一次押宝这条赛道。这里面有像蜜雪冰城这样跨界的,也有重改自己往日面貌入局的。

从有味道的水再到有味道的啤酒;从便利店调酒爆火再到品牌跨界入局,只要是年轻人需要的,必然都会成为品牌们的必争之地。

01 当“微醺”成为常态,他们都想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有味道的啤酒”早就火了,只不过是雪王的收购动作,又给这条赛道添了一把火。

10月1日,雪王官宣通过增资和股权受让方式,获得鲜啤福鹿家53%的股权。根据公告,此次交易总对价约人民币2.97亿元。这也意味着,继冰淇淋、奶茶、现制果茶、咖啡之后,蜜雪冰城又把触角伸向了啤酒,准确来说是鲜啤领域。

根据尚普咨询,按门店数计,鲜啤福鹿家已成为中国鲜啤连锁门店数量第一品牌。

在iBrandi品创看来,相较于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当然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雪王早就看上了“微醺”这条赛道,而鹿福家,无论是和雪王的渊源还是其发展模式都十分契合。

借势鹿福家,也是扩大消费场景与人群覆盖的不二之选。

第二个在最近盯上果啤赛道,选择跨界入局的是果子熟了。10月底,凭茶饮起家的果子熟了官宣推出了两款果啤产品,分别是芭乐果啤和杏桃果啤。主打高果汁含量添加,一半真果汁,才敢叫果啤。

显然,这一“主打”也让啤酒变得更加具有风味,喝起来更像饮料。

此外,iBrandi品创还注意到,一个曾经主打“0酒精”的新消费品牌,最近在抖音上改头换面,也把目光放在了风味啤酒上——新零。

iBrandi品创曾在2021年对话过新零,彼时,其主打酒精度小于等于0.5%即为无醇啤酒,致力于成为国内“无酒精啤酒”的品类代表。

换句话说,此前,新零做的是“带啤酒味儿的饮料”,如今,他依旧是无醇啤酒,但或许他们更想去做“带饮料味儿的啤酒”。

2021年时 新零的包装

今年8月份,好想你也跨界推出中式精酿啤酒,在电商和专卖店销售;今年5月,三只松鼠也正式宣布进军酒类市场,推出“孙猴王”精酿啤酒等多个品牌。

时间线再往前倒到,金星中式啤酒和盒马自营的精酿,也早就成了用户手中的香饽饽。

最初,金星通过“中式啤酒”走红,推出了普洱生啤、蜜桃乌龙、龙井绿茶、茉莉花茶等口味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爆火,随后,他们又陆续推出了冰糖葫芦等味道的相关产品,颇受女性消费者喜爱。据《云酒头条》报道,金星的信阳毛尖等中式精酿消费者中,女性占比近60%。

此外,众所周知,盒马长期布局自有精酿与小瓶包装,推出多款“家常价”与中高端并存的鲜啤、浑浊IPA等产品。据公开报道显示,盒马精酿在其啤酒类目占比显著增加,某些 SKU 销量在上架期实现数倍增长,且零售端的“九块九”策略与小罐化定价有效刺激了尝试与回购。

图源小红书

盒马精酿研发采购负责人对一媒体表示,盒马从2021年起就开始将精酿鲜啤与时令水果结合,推出季节限定口味,就是为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这种尝试成功拉动了精酿鲜啤的用户增长。

盒马数据显示,在今年十一期间,以柠香单丛、桂花砂糖橘为代表的“小甜水”风味精酿表现亮眼,周环比增长超70%。截至十月中旬,盒马的精酿鲜啤销售同比就已增长52%。

实际上,不论是便利店、外卖平台,还是露营场景,带着果香、入口柔和的啤酒正在取代传统的苦口麦香,成为年轻人的日常饮品。社交平台上,“果啤自由”“今晚喝点甜的”频繁出现在笔记与短视频里,不少网友留言——“不爱喝酒的人,也能从果啤开始”。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热度。据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2024年全球果味啤酒市场规模已达318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约4357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增长势头更快,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8%。这意味着,果啤正在成为全球酒饮行业的新增长点。

啤酒的“脱苦化”与“饮品化”趋势已经日渐明晰,从咖啡饮料化,再到啤酒饮料化,关于“饮料味儿啤酒”的市场战,或许早就拉开了序幕。

02 热潮之下:果啤为何成了“微醺首选”?

《当代年轻人轻饮酒报告》指出,有超过八成的年轻人偏好轻饮酒,而且有59.2%的年轻人钟爱朦胧、慵懒和微醺的状态。

这也是果啤,或是说“有味道的啤酒”能出圈的关键原因。与其说小酒馆是一门好生意,现在不如直接说喝酒是一门好生意。

而果啤之所以正在逐步成为年轻人的微醺首选,究其原因,离不开口味、场景、渠道与需求的改变。

首先,当代年轻人对“酒”的定义已彻底改变。他们不再追求酒精度数的高低,而是看重情绪体验与口感愉悦度。

CBNData《年轻人微醺消费报告》显示,68%的Z世代消费者更偏好“果味”“低度”“甜口”的酒精饮品。某种程度上,这和此前“小甜酒”火起来的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带了果味的啤酒,不仅没有了苦涩,多了几丝甜味,还比鸡尾酒们多了入口后的“爽感”。

其次,成为“饮料”后,啤酒也能走进白天。

传统的啤酒消费多集中在夜间聚餐、烧烤、社交场所,但果啤正在让啤酒“白天化”。蜜雪冰城投资福鹿家的逻辑,是把茶饮的“白天流量”与酒饮的“夜间消费”打通。如今,你可以在下午的商场、便利店、露营地买到一杯现打鲜啤,这让“喝一杯酒”变得像“买一杯饮料”一样自然。

同时,果啤的视觉和口感更适配轻社交场景——野餐、看球、追剧、露营、音乐节。“不苦、不上头、拍照好看”成为果啤的社交密码,也让它脱离了传统酒桌文化的“沉重感”。

第三,渠道与价格:快消逻辑进一步推动了果啤的爆发。

此外,果啤能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消品的渠道打法。盒马把果味啤酒与果汁、汽水摆在同一货架;山姆将果味精酿纳入“聚会场景推荐”;蜜雪系门店则将鲜啤做成现打饮品。不同于RIO时代主要依靠夜店、KTV渠道,果啤几乎在所有零售触点都能买到。

价格方面。果啤单罐售价5–10元,与可乐、苏打水等日常饮品同级;这让消费者没有心理负担,可以“随手一罐”。相比之下,当年的小甜酒单瓶售价相较而言则有些“不菲”了,注定更像“偶尔喝喝”的小众产品。

更重要的是,果啤背后的生产链、税制与物流体系,与啤酒行业天然兼容。它不是“新物种”,而是“旧体系下的新口味”,这让供应链更稳、毛利结构更健康。

最后,则是年轻人喝酒心态的转变:从“拼酒”到“表达情绪”。

果啤的热度也来自一种文化迁移。当代年轻人已从“拼酒文化”转向“悦己微醺”。他们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瓶带气泡的果啤,配一句“生活没那么苦”。在这种叙事中,喝酒不再是“社交任务”,而是“情绪出口”。

或许当下,果啤在社交语境中也已被符号化为“放松的象征”。这意味着,果啤不仅在卖味道,更在卖一种“可被拍下的生活方式”。

03 结语

当然,当“啤酒饮料化”在市场上掀起波澜,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其是否会走此前“小甜酒”短命热潮的老路?

毕竟,十年前的“小甜酒热”——以RIO、冰锐为代表的果味鸡尾酒——也曾掀起过一阵甜口狂潮,最终因同质化和场景单一而快速退潮。果啤会不会重蹈覆辙?

相似之处确实明显:它们都抓住了“果味+低度+好看”的消费心理,都靠年轻人的社交传播起势。但根本差异,或许在于产业结构与消费逻辑。

比如,果啤的产业链更稳。它属于啤酒体系的延伸,基底是啤酒发酵,不依赖烈酒或高糖预调液。生产线、税率、渠道、物流都与传统啤酒共享,这是小甜酒无法比拟的底盘。比起“小甜酒们”找同一个代工厂贴牌代工引发的同质化问题。

整体来看,果啤更像是“小甜酒的进化版”。它继承了“小甜酒”的甜口与美学,却植根于啤酒产业的稳态供应链。它或许会经历波动,但不会像“小甜酒们”那样“起得快、退得快”。

只不过,当入局的品牌们越来越多,果啤也会面临同质化的问题:白桃、青提、百香果几乎成标配;品牌调性还未分层,容易陷入“饮料化”而缺乏个性。若无法在文化层面持续创新,它依旧可能被下一个“微醺风口”替代。

只不过,当下来看,果啤应该不会是小甜酒2.0,而是啤酒年轻化的1.0。果啤可能无法取代传统啤酒,但会成为啤酒年轻化的重要支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消费Daily”(ID:ibrandi),作者:Bale,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