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双降后,绝味想用一口价+有零食的“超市”自救
2025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5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40.71%。
据公开报道,绝味在过去一年里关闭了超过四千家门店,门店数量从约1.6万家锐减至约1.08万家。
《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也指出:随着入局者的增多,卤味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叠加消费渐趋谨慎影响,卤味品类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这三个数据都指向一个问题,鸭脖大王陷入了,并看起来会持续陷入增长困境。于是,他选择开出一家“一口价超市”——一次联合卤味与零食的新尝试,试图找到一条更具效率且有望实现增长的新赛道。
01
一口价、有零食、新体验
鸭脖大王不想只做鸭脖大王了
10月中旬,绝味在长沙低调开出了一家集零售与餐饮功能于一体的“超市型”门店。这一新店型的最大亮点在于:彻底取消传统称重计价,全店商品改为“一口价”模式。
以及,区别于此前的绝味门店,这家“超市”的商品结构、运营模式、空间体验都迎来了创新。iBrandi品创觉得,颇有几番卤味界盒马的意思。
图源小红书
具体来看,首先是商品结构的变化。店内商品结构品类变多,除了卤制品,干果零食、烘焙糕点、即饮饮品等多个品类也均有涉及,SKU多达90+款。尤其是,在这家店中,其零食类占比反超了卤味本身。
以及,新店也彻底取消传统称重计价,无论卤味还是其他,全店商品均为“一口价”模式。
价格看起来似乎也迎来了下探:素菜类产品低至7.6元/盒,鸭锁骨、鸭脖等经典产品仅售9.9元/盒。而不是此前那种“随便称点儿就大几十块”的模样了。
显然,从一口价到扩品类,这是绝味在产品结构和价格上的突破:卤味+零食,SKU90+,并用一口价打破“称重”迷思。
其次,在运营机制和空间体验方面。绝味把突破重点放在了:重信任、短保鲜与即买即走。
卤味行业一直被称重、计价、保鲜期等流程复杂化的问题所困扰。此次新店中,绝味对售卖机制进行了精细化升级——“素菜类坚持当日售罄,荤菜类保质期控制在3-5 天,逾期不卖”。同时,新增果汁饮料为门店操作间现场制作,强化“现制、新鲜”的标签。
而在在购物流程上,门店支持线上选购、小程序下单、门店自提或到店推车选购、扫码自助结账,体现更多零售场景化的便捷体验。
以上两点加起来,也形成了绝味在业态上的突破:从社区卤味馆向超市零售式转型。
区别于传统绝味门店以“卤味即食+称重售卖”,且门店多为社区街边店、规模不大、模式单一的形态。此次新店明确定位为“超市型”门店,且店内面积大于传统门店,配色与陈列更偏向现代零售风格,而非典型卤味街店。
显然,这次“革命”是彻底的,绝味已经不想再只做鸭脖大王了,也意味着其不仅要与过去的“周黑鸭们”竞争,更像是要闯入一个由钱大妈等社区生鲜店共同把守的战场。
绝味也用这家超市体现了一下自己的野心:
扩大消费场景:不只是宵夜、下酒、街边买即食,而是想让门店成为“休闲零食选购”场所,适配更多即时消费、家庭零食等场景。
重塑品牌认知:打破过去“只卖鸭脖、按斤称重、价格模糊”的固有认知,走向“标价透明、盒装便捷、零食+饮品”组合。
提升单店效率与复购率:盒装定价简化结算流程、避免称重纠纷,有利于提高翻台率和操作效率。零食与卤味的组合也让消费者一次购买多品类,提高客单价与复购率。
02
绝境的卤味巨头
赌现在去拼未来
而以上三点,既是绝味的野心,也同样是其应对卤味市场变化、自身门店收缩与业绩下滑的压力的举措。
就卤味市场情况来看,其近年来已从爆发赛道向存量博弈,增速放缓、门店减少、卤味巨头们营收下滑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比如卤味三巨头2025年的半年报,煌上煌与周黑鸭呈现的是“增利不增收”现象:煌上煌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实际上,煌上煌虽实现了利润增长,但门店数量收缩与单店收入下滑依旧是挑战;周黑鸭则是靠“关店”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才实现增利。
而绝味,就是压力最大的那个:
上半年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2024年,绝味的营收为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彼时,对于业绩的下滑,绝味相关人士说的直白又现实:“我公司2024年年度收入下降主要系销售减少”。
门店数量方面,绝味同样一路下滑。2024年中报,绝味的门店数是14969 家,比2023年底减少981家。随后至 2025年初至今,其在营门店数已下降至约12428家,比高峰时期(2023年末约为15950家)减少近3500家。
究其原因,在iBrandi品创看来,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这件事,对绝味这类卤味们的伤害是最直接且致命的。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网友吐槽吃不起,为什么卤味这么贵?它的成本有多少?”的一些高赞回答是:
当他们连价格都不敢按斤写的时候就知道了。一个商品,按250g甚至还有125g的价格来标价,说明他也知道自己价格贵,所以用这种方法来迷惑消费者,消费者吃过一两次亏以后自然就不去了。如果按500g标价,动辄五六十的价格比卤牛肉都贵,谁脑子有坑去买啊。——@酱油
与之相对的是衢州鸭头的大量开店,明码标价8元一根的鸭脖,其他菜,还能拆分。比如10元1份的鸭心,可以5元买10个……总之体验感极佳,不存在加称。另外,部分门店满35送一条鸭脖。原本我只想买一条鸭脖,听到这个我就会多买一些菜,这是我心甘情愿的多买。——@下头
毛利率那么高,原材料价格下跌那么多,居然不想降价让利消费者和加盟商,还在那里怪市场需求不足……
显然,我们与其称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如说大家越来越聪明,不想和他们“演戏”了。当消费刺客出现,消费者们看到一个就会选择“告别”一个。
红餐网也在《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中指出,从2023年至2025年,卤味人均消费在25~35元、35元及以上的门店占比在下降;人均消费在25元以下的门店占比在升高。
绝味应该也很清楚这些事情,所以在这家“超市”里,一口价的卤味们价格也相对合理。
以及,这家超市对绝味来说绝对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试水,而是其赌未来的的一次战略转型:旧时代“跑马圈地、鸭脖即食”模式已经告一段落,新的增长需要场景化、零售化、新品类化。
03
总结
最后,这场赌未来的业态革命,对绝味来说,依旧是价值与挑战并存。
第一,这家“超市”能为绝味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并提升运营效率。
第二,如果能经得住一段时间的考验,也会慢慢把自己身上“刺客”的标签撕下去,并通过 “每日售罄”、“短保鲜”这些特点,满足当下健康化与高品质的需求,增强属于自己的品牌信任背书。
第三,这第一间“超市”,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第二间、第三间等等,都会是绝味直面消费者,和他们进行沟通与互动的最佳场景。
只不过,绝味这次的“二次创业”,即使自己在后端有着一些硬实力,但依旧是会腹背受敌,卤味、休闲零食、即时消费这三个单独赛道,都是在激烈博弈中,能脱颖而出并持续竞争也并非易事。
对于绝味来说,这次转型,或是说“创新”能否成功,也不仅取决于一个门店模型的好坏,更取决于整个组织对运营效率、品类管理、用户体验、品牌认知的重塑能力。
革命尚未成功,绝味仍需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消费Daily”(ID:ibrandi),作者:Bale,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