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的「狡兔三窟」

壹娱观察·2025年10月31日 19:55
不给未来留下当做未做的遗憾。

在互联网行业,只要入口发生变化,一切秩序都会被重新改写。 PC时代的入口是浏览器,移动时代入口落在超级应用上,而生成式AI的出现,再次让入口这件事从指尖跃迁到语言,甚至走向更直觉的交互方式。 

入口之争的本质,几乎都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往往更多是产品定义的一时决策。当然这个位置一旦失守,就意味着退出主航道。 

长期以来,夸克更多像阿里体系里的一条支线:做浏览器、做搜索框、做网盘 、 做办公学习集合 不一而足,可以说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算是一种难得的工具理想主义。 

夸克官网截图

直到 AI大潮 来临 ,夸克的姿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原本的工具开始转向阿里AI战略中真正直面C端消费者的核心。

最具象的信号,是短时间内连出两步骤然升级的动作:推出“对话助手”,和启动夸克AI眼镜预售 —— 一个触及软件入口,一个押注硬件入口。 

这不只是技能树的拓展,而是在试图为未来入口的不同可能性预先占位。

随着夸克一个月内连出两步,阿里似乎是把Google、OpenAI、Meta的AI野心揉进了同一个产品叙事里。

不过关问题来了: 夸克这到底是在未来做准备,还是在为阿里之前没能在最初的大模型入口之争占得先机而事后补课? 就目前来看,似乎尚需一定时间才能看到答案。 

01 从“对话”到“眼镜”,夸克为何急于前移入口

如果只看动作本身,夸克过去一个月做的事, 其实高度一致地指向入口前移。

终于了推出对话式AI助手,把入口搜索向自然对话转移;同时押注AI眼镜,则是把硬件入口从手机转向更随身的眼镜。 

这两步看似跨度巨大,一个在软件,一个在硬件,但它们共同表达的是同一件事: 夸克对既有入口体系中的生态占位并不满意,或者说整个阿里的AI战略还需要更简单直白的C端入口。

夸克AI眼镜

过去用户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夸克负责呈现更干净、更准确、更结构化的结果,即便是有AI加成的搜索框,也不会根本改变用户习惯。 

但当用户习惯在自然对话中AI描述模糊需求,再获得成品输出,搜索的必要性就被削弱了。 用户不是不需要信息,而是不愿再花精力在找信息上,希望直接抵达结果。 这种习惯的改变,是对搜索入口最直接的冲击。 

所以夸克做对话式AI,当然还是一种顺势而为,毕竟OpenAI对这一波AI浪潮最伟大的贡献,与其说是GPT的大模型能力,不如说是ChatGPT这款应用产品。国内如今热门的AI产品,不论是豆包、元宝、Kimi、Deepseek、文小言无一不是对ChatGPT的精准“致敬”产物。 

夸克App截图

事实证明,用户也的确能够接受这种产品形态,在快速实现产品教育之后甚至已经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更应该将本就已经具有相当广泛用户基础和工具属性的产品,进一步升级,这大概也是夸克当下端出对话助手的原因。 

但夸克并未止步于对话式入口,而是同时也开始向硬件入口迈进。 如果说Chatbot是入口的软件形态升级,那么AI眼镜则是终端硬件的尝试。

夸克押注AI眼镜,本质上是押未来十年信息不再依附于屏幕,无论手机还是电脑,而是以更自然、更随身的方式伴随用户。 

当然,提前站位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对话入口仍处试验阶段,各家产品形态并未定型;AI眼镜则面临成本、体验、生态和用户习惯等多重变量。 

夸克AI生成

更现实的挑战是, 夸克过去是一支轻量团队,以产品与内容洁净度取胜,如今转向硬件后需承担供应链、生态建设与跨团队协同的压力 ,这对夸克而言是陌生且沉重的节奏。押得早意味着占位,但也意味着可能押错方向,尤其当入口形态仍未出现强共识时。 

换句话说, 夸克的动作看似是两条新路径,其实是一条入口延长线 , 但这条线能否从技术亮点变成用户习惯,还需要时间验证。 

夸克这一次的变化,不在于做了更多,而在于它首次以入口参与者的身份,而不是搜索升级者的身份出牌。

02 殊途同归之下的夸克,被推着走还是主动上桌?

与其将夸克的路径变化理解为突然的路线调整或是应激反应,不如将其视为顺应入口周期变化的前置调整。 

站在行业视角下,它并非孤例。 过去一个月里,OpenAI也宣布推出自家浏览器Atlas,借ChatGPT余威进攻到Google腹地,将“代理”之争进一步白热化。 

更早之前苹果被曝出在内部测试轻量级AI眼镜原型,同样的字节跳动在AI硬件方面也早有动作,自有AI眼镜方案一直也在推进中——这些原本分属不同赛道的公司,开始在入口与终端两个方向上呈现某种同步性。 

这意味着,夸克并不是离群跑偏,反而是踩在了一条更大的趋势线上:当Chatbot成为新的交互范式,当信息入口从检索转向模糊语义,当屏幕不再是信息抵达用户的唯一介质, 不同玩家正从不同起点朝同一个方向汇聚——试图参与定义下一代入口,而不是被入口变化所定义。

在这一意义上,夸克的动作也需要放进更广的行业动态里理解。 当然除了更长远的战略布局,这背后有没有更紧迫的现实需求呢,大概也是有的。 也是在最近OpenAI不仅推出了自家浏览器Atlas,还宣布在ChatGPT内测试即时结账等电商能力。与此同时,字节旗下的豆包也上线了带商品链接的对话式种草与导购能力。并且像美团、京东等平台也都各自在测试内部的Chatbot直连电商或即时零售的功能。 

图源:豆包

从这个层面来看, 缺乏一个具有泛用性Chatbot入口的阿里,其AI电商宏图实在缺少最表层的可信度。 因此 , 无论其AI底层能力有多强,用AI改造了多少电商中间环节,对最普通消费者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当最后别人都能直接通过打几个字说几句话就下单一件商品时,阿里才会面临最大的危机。 就现阶段来看,原本分属模型、硬件、内容、电商的玩家,正从不同路径逐步逼近同一个目标: 让AI从信息入口延伸为交易与服务入口,即所谓的全面“代理化”。

夸克的特殊性在于,它原本就处在入口链路中,只是属于旧入口体系的底层环节——浏览器与搜索,以及网盘、文档等等基础工具。 

图源:网络

当入口从找信息转向用信息,从触屏输入转向自然表达,它的原有位置会被削弱,甚至可能被替代。因此,它比多数玩家更早感受到入口不进则退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压力不是市场份额层面的,而是存在感与边缘化风险层面的:如果入口迁移,它会不会直接从牌桌上消失? 以及作为阿里的AI排头兵,如果在其整个AI电商中发挥更多价值,无疑同样也是现阶段夸克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 夸克这次两段跳不是既有长远设计同样也是基于非常现实的竞争考量。 它意识到,仅靠小而美无法抵御入口迁移带来的结构性风险,因此必须把自己从产品逻辑推向入口逻辑。这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做多少,而是为了给自己保留未来参与入口叙事的资格。 

图源:夸克微博

当然,趋势并不代表必然成功。 

入口从来不是靠看对方向取胜,而是靠能否撑到方向成熟。 OpenAI做浏览器,有模型原生优势;苹果做眼镜,有软硬件生态整合能力;字节的豆包本身还是具有极强的产品优势以及抖音生态流量加持。 而夸克要在Chatbot实现突围,同时超前布局硬件终端, 需要补齐的能力显然更多。

其中一项或许就是产品的专精程度。 夸克集成的工具可谓市面上独一档,这对于做一款好“代理”或许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大众对其的认知真的是AI产品吗?这或许需要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如果吸引不到足够的用户去对话去尝试,那么再好的“代理”能力,再强的模型也发挥不出效果。毕竟如果按照模型能力去判断用户量,通问显然早就应该在第一梯队了,然而现实中有多少用户知道又有多少人愿意日常去用呢。 

毕竟如果去看QuestMobile的报告,AI原生APP规模TOP榜里通义还能排在第十位,但根本就没有夸克的身影。豆包和Deepseek的月活已经直奔两亿而去,腾讯今年不断力推的元宝,目前月活用户也不过才3000万出头。 

图源:QuestMobile

而不少评论常常会引用的AIGCRank《中国AI应用排行榜》,在9月夸克的平均日活数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豆包。其中有一个bug在于, 在夸克集成了“看资源”这一能力的大背景下,其不论日活或月活显然都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是为AI而去,这显然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

图源:AIGCRank

或许接下来夸克 这只大厂体系里的“狡兔”,在找好自己的“三窟”之后,要做的反而是如何“埋窟”, 将其他功能隐身, 进一步强化其AI属性,尤其是在C端用户的认知中去重新定义自己。 入口价值往往需要在更长远的未来才能兑现。夸克此刻做的,当然不是押宝某一种确定性,而是不给未来留下当做未做的遗憾。当竞争的格局下一次改写时,它至少已经明确站在场内,而不是成为某个事后复盘的旁观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娱乐家 ,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2026年,全球首届跑步机世界锦标赛将正式启动。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