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山姆的“阿喀琉斯之踵”

NEXT趋势·2025年10月29日 20:02
当会员费支付的品控溢价不再成立,山姆引以为傲的信任护城河,还能守护多久?

曾几何时,山姆会员店是中国中产家庭品质生活的象征,一张会员卡等同于对独特选品和严苛质量的绝对信任。

然而,这层中产滤镜正迅速破碎。

近期,从“黄金蟹”到“牙齿蛋糕”,山姆连续爆发的品控危机,让其基本盘出现裂痕。黑猫平台上逾万条投诉,以及同比上涨65%的投诉量,都在拷问其严选价值。

当会员费支付的品控溢价不再成立,山姆引以为傲的信任护城河,还能守护多久?

 中产滤镜破碎 

行业共识曾是,山姆的核心壁垒在于其独特选品和质量严苛。但近几年来,这一标准似乎正在松动。 

近期,山姆连续暴露食品安全问题。梳理公开信息,事件包括:蛋糕内出现牙齿、坚果内发现活虫、牛奶包装附着虫卵、莲雾中发现蠕虫等。 

这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山姆会员店的投诉已超过1万条,主要集中于食品安全问题。数据印证了问题的广度:2024年,山姆的相关投诉量同比暴涨了65%,系统性风险已然表征。 

消费者进入山姆的门槛是260元至680元不等的会员费。用户付费的本质是购买山姆的“严选价值”——即用山姆的品控能力,替代用户在海量商品中比对质量和价格的时间成本。 

品控的挑战正传导至选品策略。信号包括:山姆下架了多款高口碑商品,如台湾风味太阳饼、经典米布丁和低糖蛋黄酥;同时,上架了引发争议的大众品牌,如好丽友、卫龙、盼盼、徐福记和溜溜梅。 

用户的感知落差来自两个层面。其一,山姆的操作试图模糊品牌界限,例如将盼盼法式小面包更换全外文包装,或隐去卫龙的品牌标识。其二,健康标签与配料表存在认知错位。例如,好丽友派标注减糖80%,但配料表显示其甜味来自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代糖。 

这种选品策略被指存在商业逻辑错位,当山姆上架此类商品时,会员费为严选和品控支付的溢价便不再成立。 

品控和选品的双重压力,正导致山姆祛魅。 

 品控何以失守? 

近年,山姆在中国的扩张显著提速。 

一个时间对比是:从首店到第54家店,山姆用了近30年;而从第48家增长到第60家,仅用时一年多。 

扩张的向量,一是“下沉”,山姆正打破只在一线开店的惯例,以高质量下沉触达三四线城市。二是“加密”,山姆一改远郊选址,开始进入中心城区。 

“下沉”带来了财务模型的压力。数据显示,在门店翻倍的近五年,三线城市客单价仅为一线的61%,运营成本反而高出15%。 

这种财务压力,需要依靠高线城市的销冠门店来平衡。 

财务与扩张压力,被认为是其战略摇摆的动因。 

2017年Andrew Miles接任中国区总裁后,山姆的战略是精简SKU、严控品质、完善本土供应链,以此建立质价比护城河。然而,进入2025年,随着新高管接任,其供应链本土化迭代明显更加激进,但之前品质为先的信条,被抛弃了 。 

新战略的指向之一是更大的利润空间。其动作表现为:下架爆品,上新大众本土商品;同时缩短选品周期,更侧重高利润产品。这些动作的代价是,山姆商品的独特性和品控优势被稀释。 

在供应链侧,山姆利用采购的最终定价权严控成本。据了解,采购方会审核成本报表,在确保合作方8%-10%净利润后给出采购价。若供应商不接受,山姆会寻找替代工厂。 

如今,供应链透明度提升,中国本土零售商也能深入源头。例如,盒马的自营品逻辑是跳过中间环节,与厂家共研新品并专供零售商。这与山姆的共创模式,路径趋同。 

近两年山姆质量下滑、选品失策,被认为与其会员增长逻辑相关。其策略是:一线城市推新品,保老会员续费复购;低线城市扩张,拉新会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快速扩张带来的经营和管理压力。 

 阿喀琉斯之踵 

沃尔玛中国的增长引擎已高度集中于山姆。

2024财年,沃尔玛中国总营收为1473亿元人民币,同期山姆中国的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贡献了近70%的业绩。

这一引擎的核心燃料,是其近900万的付费会员基座。其中,贡献了60%营收的“卓越会员”群体,续卡率高达92%。这批高黏性、高价值的用户构成了山姆的基本盘。

分析认为,维系这批高价值用户的关键是品牌信任。山姆通过精选高品质商品,锚定了中高收入家庭。但如今,用户对这种确定性的认知,正在动摇。

同时,山姆面临的外部竞争加剧。一方面,Costco、奥乐齐等国际玩家正加速在华布局;另一方面,盒马、胖东来等本土新业态和精品超市,亦在通过高质价比的商品和服务,分流山姆的会员。

据媒体报道,山姆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3%,同期Costco与盒马则分别增长4.1%和3.8%。报道称,在新一线城市,山姆的付费会员正被Costco截流。

本土零售商的竞争策略包括快速复制爆品。2024年山姆的草莓盒子蛋糕成为爆品后,盒马迅速上线了同类产品。面对竞争,山姆已主动下调了30余个高频SKU的长期售价。

在外部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山姆的内部服务能力也面临着挑战。

有观点认为,倘若扩张速度超过了服务能力的迭代速度,山姆将遭遇更为严峻的消费者信任问题,毕竟它需要应对更加挑剔的目光和更多元化的需求。

也有观点把山姆的“祛魅”归结于中国本土零售商家在商品与服务层面的能力提升。

在内外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山姆的核心优势已然遭受冲击。倘若品控问题持续存在,且被市场解读为选品缺乏聚焦或战略出现偏差,这将加速其竞争壁垒的瓦解,甚至可能动摇用户信任的根基。

届时,其千亿规模的业绩能否得以延续,其作为沃尔玛增长引擎的地位是否依旧稳固,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EXT趋势”,作者:方远,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如果我们可以驱动3D数字人,那么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技术去驱动机器人。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