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更便宜了,连锁企业全员失速中?
当水果不再稀缺、价格越来越透明,传统高端水果品牌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性价比为王的新时代,高端水果的生存逻辑是什么?
长期以来,水果行业流传着“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这三家企业被视为行业内的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近年来,它们却纷纷陷入困境:
洪九果品从中国水果第一股沦为强制退市;百果园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鲜丰水果则深陷股权冻结危机……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凭借“产地直采+源头直发”的模式,不断冲击传统水果零售,不仅拉低了水果价格,还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他们愿意为真正优质的水果支付合理溢价,但对品牌带来的“额外加价”却越来越不买账。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水果零售巨头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水果巨头们的失速
要论水果圈舆论的中心,非洪九果品莫属。
近期洪九果品因未完成调查及补救措施、管理层诚信存疑、内控缺陷未纠正等问题,收到了香港联交所的退市决定。
这家由邓洪九一手创立的企业,以家族化管理和股权结构著称,总部位于重庆,核心优势在于端到端的水果供应链能力,尤其擅长水果批发。
创始人邓洪九曾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率先将台湾水果引入重庆,并远赴泰国建厂,首创“树上熟”榴莲包机直运模式,使洪九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2022年,洪九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元,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光环背后暗藏隐忧。洪九长期采用“ 高预付、长应收 ”的资金运营模式: 在上游采购端,为锁定优质水果资源,需提前数月支付全额货款;在下游销售端,又给予客户超长账期,回款周期长达188.5天。
这种模式虽支撑了高速扩张,却也让公司现金流长期紧绷,抗风险能力极弱。当市场环境变化、资金链压力加剧,曾经的辉煌便迅速崩塌。
洪九果品要退市了,年销超百亿的百果园也扛不住了。
2024财年,这家以加盟模式为主的水果零售巨头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全年亏损3.91亿元,门店总数从年初的5600多家减少至不到4700家,一年内关店近千家,且门店数量仍在持续下滑。
百果园的超90%门店为加盟模式,曾凭借统一品牌形象与标准化管理迅速扩张。然而,在当前“性价比为王”的消费趋势下,高价定位逐渐成为负担。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花更少的钱,买到同样好甚至更好的水果”,对百果园的品牌溢价不再买账,客源流失严重。
鲜丰水果是三家巨头中成立最早的一家,但在2024年8月,被曝出超3亿元股权被法院冻结,案由为“财产保全执行”。这一事件不仅让上市计划被迫搁置,也对原本就紧张的资金链造成进一步打击。
从水果第一股的坠落、到百果园的亏损、再到鲜丰的上市折戟,三大水果零售巨头的集体失速,并非偶然。
一方面,它们都曾在特定历史阶段抓住市场红利,比如消费升级、水果品牌化、渠道下沉等,通过快速扩张、品牌塑造与资本助力,一度成为行业标杆。但如今,这些红利正在加速消退。
另一方面,它们的商业模式也存在明显路径依赖:洪九依赖高资金占用的供应链模式,百果园高度依赖加盟扩张与品牌溢价,鲜丰则偏重区域密集型直营,三者均未建立起足够灵活、抗风险能力强的经营体系。
更重要的是,整个水果零售行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性价比为王成为主流消费逻辑,国产水果品质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正在不断拉低价格天花板,形成强有力的平替效应。
为什么中国水果越来越便宜?
一组数据显示,1961年,世界人均水果消费量为37.5千克,而中国仅为3.9千克,按照健康饮食建议摄入量计算,这点量甚至不够吃13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果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受限于种植技术、产量低下、流通渠道有限以及高运输损耗,水果价格居高不下,普通人难以消费。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与消费国,人均水果消费量也远超印度,接近西班牙水平,水果从偶尔吃得起变成了天天吃得着。
曾几何时价格高不可攀的贵族水果,如阳光玫瑰葡萄、蓝莓、牛油果,如今在超市里随处可见,价格亲民,品质也不错。
蓝莓从几百元一公斤,到十几元就能买一盒;牛油果也从一颗几十元,跌至几块钱就能尝鲜。为什么水果变得这么便宜了?背后其实是多重结构性变革的结果。
首先是水果供给侧的深刻变革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例,它的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不足15万亩,快速增长至如今的约150万亩;蓝莓全国种植面积也达到140万亩。随着种植规模的大幅扩张,水果供给量显著提升,供需关系逐渐宽松,价格自然随之下降。
与此同时,种植技术与管理的升级也在推动产量和品质双提升。不少规模化种植基地已引入电脑配置营养液、AI监测与自动控制、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现代化手段,极大提升了单位产量和果实一致性,从源头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次是物流与保鲜技术的突破,极大扩展了水果的流通半径。以荔枝为例,过去因易腐难运,只能在产地附近销售且价格昂贵。而如今,通过“成熟前采摘+预冷处理+冰水清洗+维生素C保鲜液+低氧包装+全程冷链”等一系列技术组合,再加上日益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荔枝等易损水果得以走向全国,价格也更加亲民。
不仅如此,国内新兴水果产区的崛起,也在重塑市场格局。以云南为例,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已成为阳光玫瑰、蓝莓、牛油果等众多水果的重要产区。本地化种植大幅缩短了运输距离,减少了中间环节,进一步压低了终端价格。曾卖到500元/斤的阳光玫瑰,如今在云南产地周边,最低10元就能买3斤。
当生产端效率提升、供应量大幅增加,水果价格下降已成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叠加消费观念的转变,正深刻影响着市场格局。
当前,消费者对水果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在整体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人们不再盲目为高端进口品牌等标签支付高额溢价,而是更倾向选择品质不错、价格实惠的水果。高端水果的市场需求因此被不断压缩,品牌溢价空间进一步缩小。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在急速加剧。随着线上生鲜电商的崛起,以叮咚买菜、盒马为代表的平台,依托“产地直采+订单农业+数字化供应链”,大幅压缩中间环节成本,不仅让水果价格更具竞争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平替消费的普及。传统水果品牌赖以生存的品牌溢价与渠道优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水果,正在从高端溢价品加速向大众消费品转型。这一过程中,那些曾经依靠高端定位、品牌光环、高毛利生存的水果企业,如今普遍面临需求萎缩、溢价失效、客户流失等压力。
当水果不再稀缺、价格越来越透明,传统高端水果品牌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性价比为王的新时代,高端水果的生存逻辑是什么?是重塑品牌价值,是让供应链更高效,还是让渠道更灵活。
水果连锁企业如何突围?
从时间上看,2015年至2020年间,水果连锁企业曾经历一段快速发展期。
这一阶段的增长,得益于多重红利叠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推动消费升级浪潮兴起,消费者对水果的品质、品牌与购物体验有了更高要求。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零售网络快速扩张,为水果连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再加上供应链上游的逐步整合,企业在采购、物流与运营效率上也有了显著改善。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水果连锁企业凭借品牌效应、标准化管理和渠道优势迅速崛起,门店数量大幅增长,成为水果零售行业的重要主导力量。
然而,随着这些红利逐渐消退,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变化,曾经支撑企业高速增长的动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共性问题的集中爆发。
首先,水果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在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方面必须持续高投入,但新兴业态如社区团购、前置仓电商等,依托“预售+次日达”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零库存或极短周转周期,以极致的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对传统连锁企业的客流与盈利空间形成了强烈冲击。
其次,水果产业链上下游普遍存在无票化现象:上游供应商多为个体农户或小型果园,通常不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质;下游部分客户,尤其是企业采购方,为降低成本也倾向于选择无票结算,这种模式虽然普遍存在,却给企业的财务核算、税务合规与成本控制带来了显著挑战,不仅放大了经营风险,也增加了隐性成本。
此外,面对消费观念向高性价比转变的大趋势,部分水果企业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与市场布局,依然固守高端定位,对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响应不足,在消费疲软的环境中遭受了较大冲击。
为此,中国水果企业或将从战略到运营层面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与优化。以洪九果品为例,作为一家家族化管理特征较为明显的企业,首先需要突破家族治理的局限,引入外部监事或专业管理者,优化股权结构,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透明度与管理效能。
同时,企业还需对现有的“高预付、长应收”资金运营模式进行调整,建立风险对冲机制,缩短回款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现金流紧张或断裂引发更大的经营风险。
对百果园而言,以加盟模式为主,但长期以来总部对供应链和定价权的集中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盟商的盈利空间与运营灵活性,因此,企业需要从过去管控收割转向赋能共生,一方面重构加盟模式,优化成本结构,打破总部供应链的单一垄断,给予加盟商更多的议价空间,并帮助分担部分运营压力,比如探索轻资产加盟模式,降低装修标准、提供灵活的设备租赁选项,减少加盟商的初始投入负担。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的消费偏好,比如南方市场对热带水果的需求较高,北方市场更青睐温带水果,企业应允许加盟商根据本地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采购组合,同时由总部提供高效的供应链响应支持,包括区域仓调配、紧急补货通道等,避免一刀切供应模式导致的滞销与损耗。
鲜丰水果同样面临不小挑战,作为以直营为主、加盟为辅的区域型水果连锁品牌,尤其需要警惕资金链断裂与内部治理失效两大风险。
那从行业整体来看,水果连锁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通过供应链提效、财务合规、市场适配与行业协同等方式加以解决。
短期重点解决现金流与票据风险,比如优化预付款、规范供应商管理,中期调整产品与渠道结构匹配消费需求,比如平价化、多元化布局,长期推动产业链整合与数字化转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公园”,作者:顾森柒,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