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户外装备到都市时尚,冲锋衣如何成为北京市服
进入 10 月中旬,北京瞬间“一夜入冬”。当你走上街头,可能会发现无论是行色匆匆的通勤族,还是在咖啡馆享受周末的年轻人,身上都默契地穿着冲锋衣。
在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评论区里有人调侃:“北京的骆驼比沙漠都多。”
冲锋衣的流行并非偶然。它既能精准适配北方秋季的多风与昼夜温差,又能通过三合一设计实现一衣多穿的高性价比,更微妙地契合了当下年轻人追求反精致与松弛感的集体心态。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股热潮:根据魔镜数据,从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冲锋衣在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大关;而飞瓜数据等机构的报告也显示,从2022年到2025年,冲锋衣在抖音的销售热度与用户搜索热度均持续攀升。
问题来了:一件本属于登山、探险的户外专用装备,究竟是如何跨越场景壁垒,一跃成为都市通勤和日常穿搭的时尚新宠的?
欧美机能风和日本山系风启蒙
冲锋衣的时尚基因,早在欧美和日本的潮流体系中就已埋下伏笔。
一切变革始于面料,1969年,GORE-TEX面料的发明,以其革命性的防水透气特性,为现代冲锋衣奠定了技术基石。随着上世纪70年代登山等户外运动的兴起,这项技术迅速成为专业装备的标配。
但真正的美学转向,发生在机能风(Techwear)的兴起。欧美街头潮流开始将这种高性能面料视作一种前卫的时尚元素,而非仅仅是户外工具。
机能风强调将最前沿的科技面料,与极具未来感的立体剪裁相结合。它追求的是在复杂都市环境下的极致功能与冷峻美学,风格偏向硬核,色彩多集中于黑、灰、军绿等。
品牌以德国的 Acronym、意大利的 Stone Island 和加拿大的始祖鸟为先锋。
它们的设计语言,成功为冲锋衣注入了高科技和未来感的基因,使其初步具备了脱离山野的都市酷感。
在大洋另一岸,日本的时尚界则从另一个方向解构了户外服饰。
他们发展出了山系风或称Urban Outdoor(都市户外) 风,其核心是将自然舒适的户外感融入日常生活。它追求一种精致感与松弛感的结合,强调自然、舒适与设计的统一。
这一风潮的里程碑,是2003年 The North Face 紫标 (Purple Label) 的诞生。这是 The North Face 与日本时尚品牌 nanamica 的合作系列,由 nanamica 主理人本间永一郎操刀。
紫标系列做出了关键性的变革:它保留了冲锋衣的 GORE-TEX 等专业性能,却换上了更符合都市审美的简约设计、更修身的剪裁和低饱和度的色彩。
紫标的冲锋衣以简洁宽阔的剪裁,搭配饱满的质感面料,完美诠释了日常实穿主义。它向市场证明了,穿户外远不止硬核一种形式,你也可以穿得很轻松。
这股源自日本的山系美学,在近年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市场。2022年起,中国掀起“山系生活风”,小红书上“山系穿搭”相关笔记超2万篇,而冲锋衣,正是被提及频次最高的山系搭配核心。
街头文化介入与联名破圈
如果说欧美与日本的机能风与山系风,为冲锋衣埋下了时尚基因,那么街头文化与联名合作,则是让它真正破圈的关键。
这一阶段,冲锋衣的设计语言发生了质变。借助联名,它被赋予了更鲜艳的视觉、更街头的剪裁和更大胆的图案,使其迅速摆脱了户外的土气,进入了都市年轻人的日常场景。
标志性事件,是美国街头潮牌霸主 Supreme 与 The North Face (TNF) 自 2007 年开启的持续联名。这被普遍认为是户外服饰进入时尚语境的分水岭。
Supreme 将 TNF 的经典冲锋衣款式当作画布,印上极具辨识度的 Logo 和豹纹、地图、雪山等夸张印花。
这些联名款每次发售都引发全球抢购,让冲锋衣首次超越了功能属性,成为潮流青年追捧的社交硬通货。
当冲锋衣的界限被打破,奢侈品与高端时尚品牌也迅速入局。
从 Jil Sander 与始祖鸟的极简主义合作,到 Gucci 与 The North Face 的复古狂欢,这些顶级联名将冲锋衣直接拉入了高级时尚的殿堂,证明了功能性与顶级时尚可以完美结合。
通过与街头、滑板乃至时装品牌合作,冲锋衣获得了全新的文化资本。
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是我需要它的功能性,而是我认同它代表的潮流文化,或是我需要它彰显我的时尚身份。
明星代言和种草效应
当美学和潮流身份都已具备,冲锋衣的流行便进入了全面爆发期。在这一阶段,KOL和明星成为最重要的推手,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一个有趣的引爆点来自海外。2021年左右,TikTok平台兴起了一场始祖鸟冲水挑战,许多博主穿着冲锋衣站在淋浴喷头下,直观展示其顶级的防水性能。
这个趣味测试迅速病毒式传播,让冲锋衣的黑科技破圈进入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视野。
这股潮流很快席卷国内。在小红书和抖音,无数穿搭博主开始将冲锋衣从功能装备转为潮流单品进行展示。
他们强调的不再是登山,而是城市雨天、通勤、旅行;他们展示的不再是参数,而是配色大胆、款式简化的日常搭配。
这种看得见、用得上的内容,种草效果极强。
嗅到巨大潜力的品牌方开始全面扩张,纷纷签约代言人抢占市场。
2024年,现象级热剧《玫瑰的故事》中,刘亦菲同款的黄色冲锋衣在短短3天内加购人数便突破4000。
刘亦菲的这一造型,堪称一次形象重塑,她瞬间中和了冲锋衣的直男感和年龄感,传递出一种优雅、高级、独立的品位。
这精准地吸引了高端女性消费者,她们购买冲锋衣,不再是为了爬山,而是为了一种精英中产的身份认同。
同时,杨幂、欧阳娜娜等“带货女王”的机场街拍和私服,则提供了更丰富的日常示范。
她们用冲锋衣搭配瑜伽裤、牛仔裤甚至裙子,向大众展示了冲锋衣在日常穿搭中的无限可能性,使其彻底成为人人皆可驾驭的时尚单品。
随着王俊凯代言骆驼、李昀锐成为 The North Face 先锋探索代言人……冲锋衣在明星效应的加持下,彻底完成了从户外到都市的场景占领。
从户外到都市,冲锋衣的四重转变策略
冲锋衣从户外走进城市,从功能转向文化,完成了产品意义上的一次社会跃迁。这背后,是品牌与消费者在新的生活方式、审美趋势与社交语境中达成的共识。
●打破户外与日常的边界
过去,冲锋衣属于山野、属于极端天气,今天,它属于地铁、写字楼与咖啡馆。品牌在设计上主动去功能化,降低专业参数、弱化登山元素、强化剪裁与色彩设计,从而让它能够自然地融入都市场景。
如以日本山系风为代表的美学,用更宽松的剪裁、更柔和的大地色系和更生活化的设计,抹去了冲锋衣的硬核工具感。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通勤、短途出行、城市徒步、露营、飞盘、滑板……
这些轻户外场景让人们既需要防风防水的功能,又希望保留日常穿搭的美感。冲锋衣正好填补了这个模糊的中间地带,成为一种场景通用的服饰。
●迎合松弛感与实用主义的时代情绪
冲锋衣的爆火,完美契合了当下社会的宏观情绪。
一方面,它是实用主义的体现。面对多变的天气,如北京的秋风,一件防风、防水、耐磨的冲锋衣提供了一衣多穿的确定性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它代表着松弛感和反精致。在快节奏的都市中,人们厌倦了过度修饰,而冲锋衣抓起即穿的随意性,恰好提供了一种无需费力便能兼顾功能与体面的高级感。
●潮流文化赋予的社交货币属性
如果说实用是基础,那么潮流文化则赋予了它社交货币的价值。
从 Supreme 与 The North Face 的联名将其变为街头硬通货,到 Jil Sander 与始祖鸟的合作将其拉入“奢侈品”范畴,冲锋衣早已超越了衣服本身。
它变成了一种身份符号,拥有一件特定品牌的冲锋衣,成为了一种圈层认证,是彰显自身品位、财力和潮流敏锐度的社交名片。
●社交媒体放大,从专业到全民
过去是品牌在定义冲锋衣的价值,现在是社交媒体在重塑它的意义。
从抖音、小红书到微博,穿搭博主、旅行达人、明星机场照共同构成了冲锋衣的流量矩阵。每一次种草、测评、挑战,都让冲锋衣从专业领域一步步扩散到全民认知。
它被赋予了更多故事和想象空间:有人因为防水性能入坑,有人因为好搭配种草,也有人因为喜欢那种干净又有安全感的感觉。
在这种持续的社交传播中,冲锋衣完成了从专业装备到全民日常的进化。
一件原本为了抵御风雪的衣服,走进了地铁、商场和写字楼,这是冲锋衣的命运转折,也是当代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
它的流行,并不只是因为保暖防水,更因为它恰好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在不确定的时代,既要实用,也要从容。
当精致让位于松弛,当人们开始追求简单、轻便、能应对多变天气和情绪的装束时,冲锋衣就成了最自然的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寻空的营销启示录”,作者:寻空2009,36氪经授权发布。















